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痰证     
痰证并非独立疾病 ,而是常见于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证候类型。基于近年来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工作节奏的普遍加快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以致每多伴见痰证的代谢、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精神等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之趋势 ,这就使得痰证实已成为发达社会中老年高发疾病的基本临床特征之一 ,因此如何认识和研究痰证的问题 ,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其所涉主要方面作一简介。1 出处查遍包括近数十年来从古墓中出土的现存隋朝以前的文献资料 ,唯独《金匮要略》所设“痰饮咳嗽病脉…  相似文献   

2.
《天津护理》2009,17(5):291-291
【用物准备】 密闭式吸痰管(见图1)、一次性输液器、无菌生理盐水袋/瓶、吸引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痰标本的涂片染色镜检和培养基分离培养是病原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对于诊断呼吸系统感染具有很高的价值。痰细菌学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感染情况,并且指导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1-2〕。痰培养可与鉴定加药敏试验一起进行,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深度。方法将在ICU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吸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1 cm)和深吸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1 cm,吸引前测量并标记好所需深度),对比两组吸痰前后HR、SBP及RR、VT参数的变化,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HR、SBP变化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R的变化值、VT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浅吸组相比,深吸组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日吸痰次数较少,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吸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浅吸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浅部吸痰法可以降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幅度,还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渗盐水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诱导吸痰对痰标本量和痰检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拟诊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29例和糜蛋白酶组31例,分别雾化吸入后留痰送检,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为对照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量和肺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高渗盐水组平均收集痰液量显著多于糜蛋白酶组(P0.05),高渗盐水组留痰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糜蛋白酶组(P0.05),两组痰检肺癌的检出率分别是77.8%和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吸痰能规范送检痰标本的质量,提高痰检的效果,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罗晶  王爱民 《上海护理》2014,14(4):63-65
<正>排痰困难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临床患者常因痰液过多而黏稠,或年老体弱、胸痛和意识障碍等出现痰液排出困难[1]。痰液排出不畅常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而及时清除痰液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护理措施,亦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2]。本文就近年来排痰困难患者的排痰方法综述如下。1痰液排出不畅的危害痰液排出不畅可引发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障碍。一方面,痰液中含有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这些病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排痰法对ICU危重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痰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痰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排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顺位排痰     
順位排痰是利用适当的体位使肺或支气管病变部的分泌物經气管順流而出,以便葯物能直接与病灶部接触,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在支气管碘油造影及支气管鏡檢查之前,必須进行順位排痰。在造影前痰液未被排出就影响显影的結果,使診断困难甚至可能誤診。急性肺膿腫患者,除給予抗生素外,順位排痰有很大的治疗价值,其作用和切开引流一样。支气管扩張或多囊肺患者經过順位排痰后,感染情况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关键问题是找出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因此如何迅速而准确地从痰中找到抗酸菌,不仅具有确定性诊断意义,而且也具有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鉴于目前各医疗单位,对门诊病人的痰检多采用直接涂片法(又分厚涂片和薄涂片)而集菌法和培养法均少应用,因此,提高痰涂片的阳性率具有实际意义。我们采用厚涂片法,即挑取干酪  相似文献   

12.
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是临床疾病常用的辅诊方法。留痰标本的病人,大多是神志清楚,能自行将痰咳至标本容器内,而建立人工气道、昏迷的病人,不能自行将痰咳出,留取痰标本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及昏迷的病人采用吸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此方法在合适的体位及保持吸痰用具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昏迷病人痰较深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叩背,或蒸气吸入15分钟后再吸,以减少痰液对气管壁的粘附力。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要求先进行最初的气管护理后再进行操作,以免影响细菌培养的真实结果。如痰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在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5~10ml的生理盐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吸痰。通过临床50例观察,实行此方法采痰的有效成功率为98%,而痰与实验室检查的符合率达84%。此方法取代了直接留痰困难的问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为治疗、诊断、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获得临床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吸痰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痰术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对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常用于抢救、治疗呼吸衰竭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急性中毒等病人.  相似文献   

14.
刘爱各  李丽 《护理研究》2005,19(30):2789-2789
临床上,经常需要留置痰标本,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但是昏迷、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的病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且易污染,影响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我科采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留置痰标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巧用痰袋     
姚爱青 《天津护理》2003,11(3):155-155
临床中,病人在进行化疗输液过程中,为保护四肢浅表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常常在化疗进行中沿静脉走行给予硫酸镁湿敷,以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但对于化疗时间较长的病人来说,敷盖的硫酸镁湿纱布很快就风干了,常常需要护士重新更换湿纱布,这样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有可能在更  相似文献   

16.
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培养是临床疾病常用的辅诊方法。留痰标本的病人,大多是神志清楚,能自行将痰咳至标本容器内,而建立人工气道,昏迷的病人,不能自行将痰咳出,留取痰标本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及昏迷的病人采用吸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重症肺炎是重症监护室中较常发生且预后较差的疾病,患者由于肺组织出现水肿、充血、渗出等症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阻塞部分细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病死概率非常高[1]。治疗重症肺炎的关键是协助患者排痰,为了比较振动排痰和人工叩击排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将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求更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需吸痰住院患者20例,随机使用两种方法各吸痰96次,采取自身对照,观察吸痰时患者心率增快的程度、经皮血氧饱和度提升的速度、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痛苦程度。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心率增快程度、SpO2数值提升速度、黏膜损伤、耐受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法(P0.01)。结论:捻发式吸痰较传统吸痰方法对心率的影响及呼吸道黏膜损伤较小,且能更快提升经皮血氧饱和度,使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朱丹溪论痰治痰的精辟论述和理法方药,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和《金匮钩玄》等主要著作中几乎俯拾即得,现仅就《金匮钩玄》一书中的论痰治痰内容择要例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