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3)岁;身高(168.85±9.10)cm,体质量(67.15±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5)岁;身高(167.25±8.32)cm,体质量(62.53±9.00)kg。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0.46,2.38±0.58,2.47±0.73,对照组为0.24±0.09,0.43±0.12,0.3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9.25)分,对照组为(150.10±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有助于康复目标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3个平衡量表各参数与其他功能评价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平衡量表间变量参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对象:2002-09/2003-07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4-79岁,病程0.3~11个月。方法:对57例患者于康复训练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改良Fugl-Meyer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评定。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确定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②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erg平衡量表评分(46.70&;#177;5.15),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10.26&;#177;1.58),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评分(32.56&;#177;2.06),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35&;#177;5.82),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转移和行进项目评分(24.95&;#177;5.2),10m最大步行速度为[(49.06&;#177;24.68)m/s1。3种平衡量表之间呈高度相关(r=0.613-0.766,P&;lt;0.001)。②3种平衡量表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呈高度相关(r=0.479.0.718,P&;lt;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效度,均可以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恢复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03-03/2004-01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72h后即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人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国际通用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 纳入患者94例,全部进入分析,无脱落者。①入院时第1次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平衡功能(坐位平衡,坐位一站立)和步行能力评分接近(2.62&;#177;0.45,2.60&;#177;0.45;1.78&;#177;1.00,1.75&;#177;1.12;1.64&;#177;0.05,1.60&;#177;0.05,P&;gt;0.05)。②治疗2个月后第2次评估:实验组平衡功能(坐位平衡,坐位一站立)和步行能力与第1次评估差异显著(4.33&;#177;0.67,2.62&;#177;0.45;4.28&;#177;0.81,1.78&;#177;1.00;3.56&;#177;0.67,1.64&;#177;0.05,P&;lt;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95&;#177;1.11,2.60&;#177;0.45;2.10&;#177;0.85,1.75&;#177;1.12;1.75&;#177;0.51,1.60&;#177;0.05,p&;gt;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177;2.17比7.62&;#177;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177;0.78比1.90&;#177;0.82,t=8.47,P=0.00)、Fud-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177;2.07比3.52&;#177;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包括仪器评定和量表评定。仪器包括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和动态平衡测试系统。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包括平衡测试仪和Tetrax平衡测试系统;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包括Active Balancer EAB-100和Pro-Kin 254。常用量表有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起立-步行计时测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和五次站立实验等。本文综述以上方法的特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77;15.52和43.56&;#177;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lt;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77;16.51和51.26&;#177;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77;14.33和36.53&;#177;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77;15.62和43.36&;#177;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lt;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的特征。方法:选择2001-07/2003-07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35例住院军人患者作为紧张型头痛组,以35名正常军人作为对照组。人格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共88项,包含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应对方式评定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是自评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评定采用Rotter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含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结果:纳入3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35例正常军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患者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于对照组(57.83&;#177;7.27,49.17&;#177;7.14;55.36&;#177;8.93,47.96&;#177;8.78.P〈0.05);而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②两组应付方式各因子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0.52&;#177;0.17,0.89&;#177;0.21;0.41&;#177;0.17,0.78&;#177;0.18,P〈0.05):而紧张型头痛组逃避因子的得分高于对照组(0.63&;#177;0.17,0.31&;#177;0.16,P〈0.05);两组在幻想、自责及合理化3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③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得分高于对照组(11.76&;#177;0.29,9.39&;#177;0.46,P〈0.01)。结论: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人,证明他们有更强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存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事件的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影响,遇到问题更多采用逃避的应对方法,而较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1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哌甲酯的治疗,实验组同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疗程10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患儿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学习能力方面感觉统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及量表评定,进入结果分析。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不足方面量表评分均值接近;治疗后实验组大肌肉平衡量表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92&;#177;9.23,36.74&;#177;9.60,t=2.02.P&;lt;0.05);触角防御能力评分均值提高(44.32&;#177;9.98,38.72&;#177;10.32,t=2.03,P&;lt;0.05);本体感不佳评分均值改善(45.54&;#177;9.22,39.99&;#177;9.23,t=2.21,P&;lt;0.05);学习能力不足评分均值改善(41.89&;#177;11.39,35.62&;#177;11.36,t=2.02,P&;lt;0.05)。结论:在用药的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177;2.92),(3.70&;#177;2.58),(1.16&;#177;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177;2.26),(2.90&;#177;2.23),(0.90&;#177;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177;3.03),(2.83&;#177;2.11),(3.90&;#177;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77;1.37),(0.80&;#177;1.12),(1.30&;#177;2.68)分;(0.05&;#177;0.28),(0.37&;#177;3.31),(0.10&;#177;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177;2.20),(0.28&;#177;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177;0.99),(0.21&;#177;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177;0.72),(0.07&;#177;0.11)分,P&;lt;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10.
郑夏茹  吴洪  张新  刘丽平 《中国康复》2010,25(3):197-199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2~12周时利用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法静、动态平衡功能训练。训练1周和12周时2组分别采用MTD平衡测定训练仪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采用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和"起立-走"计时试验评定步态和静动态平衡、行走能力。结果:治疗1周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2组MTD平衡测定,其平均压力峰值差和百分比差均较1周时明显缩小;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评分明显提高;"起立-走"计时试验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 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77;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 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77;143,8,44.6&;#177;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177;9.6,45.3&;#177;8.7),(59.7&;#177;11,8,46,2&;#177;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177;8.3,44.9&;#177;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177;20.29,41.43&;#177;9.61),(46.50&;#177;14.74,38.51&;#177;8.28),(P〈0.025)]。 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影响。方法: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48例为2002—01/2004—02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Vojta法,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组29例,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和婴幼儿发育情况决定控制感觉输入的方案,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施行,家长同意此治疗方案并参与训练。两组均训练1次/d,30min/次,10-15d为1个疗程,要求坚持3个疗程以上。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分5个功能区,评价1~3功能区得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评估运动功能,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患儿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各部分的发育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感觉统合训练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5.33&;#177;1108.47,2855.79&;#177;1207.16,t=3.26,P〈0.01),1~3功能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感觉统合训练组治疗后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4.65&;#177;23.16,5240&;#177;19.75;49.60&;#177;95.11,44.00&;#177;23.32;59.80&;#177;25.06,52.30&;#177;22.37;57.85&;#177;23.45;53.10&;#177;21.66,P均〈0.05)。结论:在传统神经运动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发育商方面,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3.
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7例偏瘫患者,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测平衡功能、用活动分析法(tasks analysis approach,TAA)评测肢体功能活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平衡功能与肢体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2),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还接受有针对性的平衡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BBS27.17&;#177;14.47,TAA35.25&;#177;15.22,BI52.06&;#177;22.41,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519,P=0.008);平衡功能与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r=0.530,P=0.009)。训练前后比较,两组BBS,TAA,BI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lt;0.01.P&;lt;0.05)。结论: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平衡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榆查间隔时间为(33.74&;#177;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鲢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7;1.76,0.52&;#177;1.58;1.81&;#177;1.51,0.79&;#177;1.44;8.10&;#177;1.89,9.39&;#177;1.63;8.26&;#177;1.69,9.13&;#177;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77;12.96,76.87&;#177;19.03;9.06&;#177;3.52,21.77&;#177;7.09;11.45&;#177;4.84,20.19&;#177;6.74;21.81&;#177;5.66,35.19&;#177;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177;7.82,32.14&;#177;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各自对照比较一致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偏瘫患者站姿平衡和负重与鞋坡度及高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鞋的坡度和高度对偏瘫患者站姿平衡和负重的影响。方法 测量偏瘫患者在安静站立状态下及被迫体位转换时的重力支撑的关系。参加者:为康复医院的9例急性期一侧脑卒中后偏瘫的住院患者,要求在无协助或休患的情况下自E够独自站立3—5min,同时符合其他包括的标准。干预:在调整鞋的不同坡度(5&;#176;,7.5&;#176;,2.5&;#176;)和不同高度(0.6,0.9,1.2cm)的情况下,要求患者做体位转动,其重力支撑对称得分用来表示站姿平衡的特征。主要结果测量:重力支撑对称得分。结果在不提高鞋的高坡度时,偏瘫一侧肢体对称负重能力低[负载体重的(39.9&;#177;0.80)%]。如在患侧肢升高鞋底的高度和坡度,当人体位转动时,可以促进站姿平衡和负重的改善。倘若鞋的坡度为5&;#176;时,体质量的分配最平衡[人体质量的(51.4&;#177;1.1)%]。结论 要改善双脚站立时的平衡水平,建议应用调整患侧肢体鞋的高坡度,帮助患者克服患肢失用后的锻炼困难,从而保持运动时的身位平衡。  相似文献   

16.
高原军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04-07/08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为调查对象.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测试后,将量表原始得分换算成均分,自测健康条目均分理论最小值为0分.最高值是10分,5分代表中间水平。结果:调查后共获回答完整、规范问卷479份,最终纳入分析率为97.8%。①高原军人的3个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般人群(生理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134.86&;#177;16.96,均分为7.93&;#177;1.00,一般人群为137.72&;#177;17.54;心理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97.63&;#177;22.80,均分为6.51&;#177;1.52.一般人群为104、90&;#177;21.24;社会健康子量表为原始得分为66.45&;#177;15.09,均分为6.77&;#177;1.44,一般人群为69.35&;#177;15、19)。②自测健康总分显著低于一般人群(自测健康总分原始得分为298.93&;#177;44.02.均分为7.13&;#177;1.06,一般人群为311.97&;#177;39.49)。⑧除角色活动维度外(15.19&;#177;3、23,14.48&;#177;3.16),高原军人各维度、子量表分以及总分均低于一般人群。④在生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的比较方面结果差异不显著。⑤在心理健康子量表的得分上,不同职别、婚姻状况、进藏次数的高原军人有显著差别(干部、士官:6.10&;#177;1.58,义务兵:6.66&;#177;1.49;未婚:6.55&;#177;1.53,已婚:6.04&;#177;1.3l;初次:6.60&;#177;1.55.多次:6.17&;#177;1.35,P&;lt;0.05)。结论:由于高原特殊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影响,使得高原军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总体上低于一般人群。由于高原军人担当的社会角色比较单一,年龄相仿和生活及工作环境的相似,使高原军人之间在生理状况、社会角色、社会资源和接触、社会支持方面相对差异不大。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职别、婚姻状况及进藏次数。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正常人平衡功能进行动态姿势图重复检测 ,分析各参数间的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及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 ;并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前伸测量、起立行走计时测定结果比较 ,检验其效标效度。方法  2名测试者应用BiodexBalanceSystem (BBS)分别对 40名正常受试者 ( 18~ 67岁 )进行 2次 8级平台稳定性动态姿势图测试及稳定性测试 ;同时还应用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前伸距离及起立行走计时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因素对所有检测参数均有影响 ,体重指数对稳定指数及平均方向控制能力有影响。各参数间内部存在一致性 (r =0 .2 2~ 0 .93 ,均P <0 .0 1) ,其重测信度 (r =0 .70~ 0 .99)及不同测试者间信度 (r =0 .71~ 0 .98)较佳 (ICC =0 .88~ 0 .99)。在测试过程中 ,发现不同跌下次数的受试者其年龄差异和测试结果间差异显著相关 (P <0 .0 0 1)。BBS测试数据与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前伸测量、起立行走计时测评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r =0 .72~ 0 .86)。结论 BBS能反映受试者平衡能力的年龄变化趋势 ,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及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 ,与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及功能性前伸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可用于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  相似文献   

18.
高云  王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76-177
选择2001-10/2004—06入住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治疗,住院期间曾接受过职业治疗训练,病情稳定后出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自愿为原则、经家属同意参加利康中心活动18例患者为研究组,活动内容有电脑培训、手工艺制作、文娱活动、日常生活技能、社会交往(如乘搭公交车、去商店购物、外出看电影等),社交技能、解决具体困难的心理教育训练等;另参与一般社区活动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出院时,3种量表总分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5&;#177;2.21,11.42&;#177;4.17;18.50&;#177;5.50。29.50&;#177;6.50。t=2.56,8.66。P〈0.01)。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筛选量表总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177;4.24,34.52&;#177;4.2l;7.47&;#177;1.12。10.13&;#177;4.66:5.54&;#177;2.11.8.90&;#177;4.31:14.66&;#177;2.02,28.43&;#177;7.00,t=3.68~7.95,P〈0.01)。提示利康中心的社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谦  张继荣 《中国康复》2015,30(2):137-139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肢体的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2]。本文对近10年文献报道的关于脑卒中患者常用的平衡评定方法以及各种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1康复评定1.1量表评定法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起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1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  相似文献   

20.
四种不同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成就动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四种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方法:于2005-08/2005-10随机抽取湖北省四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由作者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该问卷共40个题研。由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4个分问卷构成。各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在0.61~0.86之间,且各分问卷都有较好的信、效度。由Gjesme.T和Nyard.R编制的“成就动机测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班为单位团体测试的方式,要求被试逐项填写,两份问卷一次完成。 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问卷回收率为97%。①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和追求成功上的得分存在差异(S大城市=41.0000&;#177;6.5683,S小城镇=37.6476&;#177;5.7267,S农村=39.0271&;#177;5.6027,F=6.281,P〈0.05;S大城市=9.3750&;#177;1.6850,S小城镇=8.2423&;#177;2.2924,S农村=8.8235&;#177;2.3022,F=7.007,P〈0.01)。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其他各分问卷上的得分均不存在差异。②大学生在专制型、忽视型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分问卷上的得分与其成就动机量表上追求成功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21,-0.162,-0.156,P〈0.01,P〈0.001),民主型教养方式分问卷的得分与成就动机量表上避免失败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196,P〈0.001)。③将485名大学生在成就动机量表中得到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成就动机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成就动机组。高、低成就动机组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40.0826&;#177;5.3721,36.5950&;#177;5.7177,t=4.890,P〈0.001;18.7438&;#177;5.1889,20.9917&;#177;5.6796,t=-3.214,P〈0.001),在其他教养方式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④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教养方式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205(P〈0.001)。 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溺爱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民主型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其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