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并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血流变参数的改变。结果:卫星细胞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523.42&;#177;82.14)和(430、73&;#177;65.04)/mm^2,t=2.98,P&;lt;0.01]、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增高[(320.05&;#177;39.29)和(271.14&;#177;37.52)μg/L,t=2.37,P&;lt;0.05],而某些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低切全血黏度:(11.09&;#177;1.52)和(13.02&;#177;1.56)mPa&;#183;s,t=2.22,P&;lt;0.05;红细胞聚集指数:7.59&;#177;0.81和8.56&;#177;0.59,t=3.25,P&;lt;0.01;卡松黏度:(1.64&;#177;0.41)和(2.26&;#177;0.41)mPa&;#183;s,t=3.66,P&;lt;0.0l;卡松屈服应力:(11.23&;#177;1.54)和(12.69&;#177;1.59)Pa,t=2.23,P&;lt;0.05]。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提高血清VEGF浓度,由此改善血流变参数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局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血管新生,阻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犬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后一二小时,实验组犬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心肌梗死区四五个不同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的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天及1,2,3,4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 < 0.01),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P < 0.01);心肌梗死区单位面积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使得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增加,并可促进心肌梗死后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第1 d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而一氧化氮含量低,提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调节的作用可能发生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调节失衡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率与良好的血液供应关系密切,在移植早期其自身所分泌产生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不足以刺激血管新生而容易导致移植的细胞死亡。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修复重建、血管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细胞基因工程实验,于2006-01/2007-12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选取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6~8周龄.体质量250~300g。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心肌内注射体外转染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心肌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组,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照组,注射无血清IMDN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区移植细胞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细胞呈肌样细胞形态,并且两组心功能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改善程度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死区域新生毛细血管,相对于单纯细胞移植与细胞因子移植,细胞移植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更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以通过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来重建缺血心肌,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再生,但在移植早期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维持良好的分化和再生。目的:验证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西兰兔梗死心肌组织的修复重建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BrdU标记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新西兰兔5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梗死心肌内注射: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肝细胞生长因子。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⑤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IMDM培养液。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兔心功能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移植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兔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死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都有明显的血管新生(P〈0.05),而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最显著。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梗死心肌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本文就VEGF的分子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转导、VEGF及受体的表达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本文就VEGF的分子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转导、VEGF及受体的表达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体内存在一种能以血管发生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内皮祖细胞,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的理论.目的:观察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6-05/2007一03在新华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接近足月的妊娠杂种犬1只,用于制备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成年犬3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8只,组.方法:2组犬均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出后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向冠状动脉内注射含5×106个血管内皮祖细胞(经BrdU标记)的生理盐水2 mL,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4,8周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确认梗死模型,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血管新生情况,vW因子染色观察梗死心肌血管数.结果: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以及小血管形成.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区小血管上可见部分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BrdU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新生血管.细胞移植组在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vW因子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不表达vW因子.心肌梗死后第1,4,8周,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心肌缺血区、梗死区的血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至梗死心肌后可参与血管形成,但尚小能够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是最关键的刺激因子。而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VEGFR—1、VEGFR—2、VEGFR—3。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和以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综述,阐明VEGF对缺血性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人血清中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的表达,分析VEGF在PVR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共有PVR37例,其中视网膜脱离PVR22例,外伤性PVR15例。以12例突然死亡的无眼部疾病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病例组、对照组玻璃体 VECF水平。结果 37例 PVR玻璃体 VEGF220.52±101.97pg/ml,其中 22例网脱PVR玻璃体VEGF238.90±61.24pg/ml,外伤性PVR玻璃体VEGF193.58±58.17pg/m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 VEGF89.90±36.46pg/ml。PVR玻璃体 VEC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 在PVRA级、B级水平较高,且随PVR 程度增加而降低。有危险因素PVR的玻璃体VEGF 水平高于无危险因素 PVR。结论 作为细胞间的传导信号,VEGF参与PVR的发生发展。VEGF在PVR 中呈上行性表达。VEGF 不仅在缺血性眼部疾病中呈高表达,而且在某些非缺血性眼部疾病中表达升高。VEGF 主要在 PVR早期发挥作用,PVR 危险因素可以刺激玻璃体 VEGF上行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40例胃癌患者血浆VEGF含量 ,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VEGF浓度为 12 0 .16± 86.45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n =15) 73 .41± 11.56pg/ml(P <0 .0 1) ,胃癌≥ 5cm组 (n =2 7)血浆VEGF较 <5cm组 (n =13 )明显升高 ,分别为 12 8.78± 74.51pg/ml与 98.45± 3 8.91pg/m1(P <0 .0 5)。另外 ,血浆VEGF与胃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 ,细胞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浆VEGF的水平与胃癌肿瘤负荷有关 ,血浆VEGF是诊断胃癌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3例患者分为二组:综合医疗组56例(即A组),对照组17例(即B组)。综合医疗方法包括心理指导、卫生宣教、饮食调理、运动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经平均5年以上跟踪观察。结果:A组的临床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和冠心病危害因素控制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的病死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0、7.1%)均明显低于B组(11.8%、17.6%)。结论:综合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二级预防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VEGF作为早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且需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于手术前采外周静脉血,手术中采集们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VEGF水平,同时选择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有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而且所有肝转移的病人门静脉血VEGF均大于250μg/L,其灵敏度达到100%,VEGF大于250μg/L者肝转移者占67.6%,其特异性也较高,VEGF〉300μg/L的病人中有肝转移者占81.5%。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检测是早期判断有无肝脏转移的较灵敏的指标,特异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急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及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疼痛护理、溶栓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最佳时间段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讨论心肌梗死后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段。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后1d、1周、2周及4周心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且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d(n=10)、1周(n=10)、2周(n=10)及4 周(n=10)非选择性经冠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PBS,4周后观察梗死面积大小及瘢痕厚度。超声心动图观察移植前后心功能和重构指标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d炎症反应最严重,4周时瘢痕扩展并变薄(P<0.05)。心肌梗死后1周及2周,细胞移植组梗死面积缩小,胶原厚度增加最明显(P<0.05);2周组心功能改善最明显(P<0.05);1 周组其次(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1~2周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得益最大。  相似文献   

18.
戴岳楚  潘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24-112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计算机条带分析半定量方法检测了VEGF异构体及受体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水平.对VEGF121 mRNA及KDRmRNA表达水平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绝经前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均检测到VEGF121和KDR,flt-1的mRNA表达,VEGF121和KDR在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在癌组织及癌周组织,VEGF121 mRNA表达和KDR121 mRNA表达之间有明显直线正相关及回归依存关系,VEGF121,KDR的mRNA表达在肿瘤≥2cm;淋巴结阳性及绝经前组病人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肿瘤<2cm和绝经后组病人.结论 VEGF、KDR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VEGF积极参与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地佐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佐辛(Dezocine)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胸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持续胸痛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地佐辛与吗啡组各25例,分别采用地佐辛或吗啡给予镇痛治疗。采用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佐辛与吗啡组VAs评分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地佐辛组明显低于吗啡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持续胸痛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硝酸甘油介入超声心动图判定心梗后心肌细胞存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硝酸甘油(硝甘)介入超声心动图对20例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的存活性进行研究。静态二维超声心动图89个节段运动异常,经硝甘介入后51个节段(57%)运动改善,11个节段(12%)运动明显改善,这提示心肌梗塞后心梗节段中仍有存活心肌细胞成分。我们认为硝甘介入超声心动图能够简便准确地估价心梗后心肌细胞的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