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质与人的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同个体生物学性状和对疾病易感性存在差别的原因。本文作者从中医对体质学说的认识、肺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以及体质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体质学说、肺癌证候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以基因多态性为切入点研究肺癌证候,将可能揭示肺癌证候的部分科学内涵,并为肺癌的客观化诊断提供新的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基因组学研究证候实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基因组学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在基因水平上对证的实质研究作了有益探索。由于证侯与基因表达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检测手段,在基因多态性与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证型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并从功能基因组学的角度对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探讨证候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证候研究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基因多态性方面阐明疾病发生的原因将为疾病的诊治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就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种基因在人群中至少有2种表型,出现频度均>1%,它反映了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同个体生物学形状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差别的原因。对基因多态性的认识,使现代医学走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这与中医学根据证候的不同而辨证论治有相似之处。近年来学者们进行了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方面的探索性研究,本文拟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归纳基因多态性与证候的相关性及其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基因芯片技术运用于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可望从基因水平阐明中医证候的理论实质,为证候实质现代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指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在个体层面上可导致疾病易感性不同、相同疾病下的临床表现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等。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中医的辨证论治关注个体差异与机体症状的关联性,这与现代医学基于个体遗传背景下的精准医疗不谋而合。因此,本综述通过数据库检索,梳理遗传多态性和证候的研究进展,发现SNPs和多种中医证候均密切相关。但现研究也存在SNPs位点单一、无法反映遗传多态性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等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前沿的遗传多态性检测和分析方法可作为搭建SNPs与中医证候研究之间的桥梁,推进中医证候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08-2010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 ,有必要对其病程进展和证候转换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进而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分子证候辨证体系。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以中医“正邪进退”说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指导 ,将人体本身 (正气 )的基因背景与HBV(邪气 )的基因突变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全面反映慢性乙型肝炎随病程进展中正邪斗争的分子网络相互作用机制 ,建立基因表型多态性与证候易感性和转归性的联系 ,发现证候形成与转换的基因背景。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为开展分子证候辨证研究提供了先进、科学和可行的技术路线。已有的工作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对中医证本质认识的深入,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已经从症状、体征为主体,发展到了目前的分子基因水平。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基因层面上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本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证候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证候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等,涉及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阻证、心阳虚证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基因-体质-证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以体质为中间桥梁连接冠心病证候与基因多态性,通过基因-体质-证候这一研究模式探讨冠心病证候的研究思路。继而分析了体质与冠心病证候关系、冠心病常见体质及常见证候类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分析,以期为此研究模式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冠心病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三种常见体质及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结证3种常见证候基因多态性现有研究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了可供选择及进一步荟萃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比较候选基因及全基因组研究方法,结合此模式的研究特点提出运用高通量的列阵技术进行候选基因研究。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了样本选择收集、候选基因选择及冠心病作为多基因遗传病之间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分子证候辨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瀚旻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08-2010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有必要对其病程进展和证候转换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分子证候辨证体系。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医“正邪进退”说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指导。将人体本身(正气)的基因背景与HBV(邪气)的基因突变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全面反映慢性乙型肝炎随病程进展中正邪斗争的分子网络相互作用机制,建立基因表型多态性与证候易感性和转归性的联系。发现证候形成与转换的基因背景。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为开展分子证候辨证研究提供了先进、科学和可行的技术路线。已有的工作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痰瘀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就个体而言,基因型是相对恒定的,也是先天具有的,而中医证候的表现是可变的,个体间存在着普遍性的较大差异。因此,同一疾病的证候具有多样性,但就总体而言,许多基因具有的多态性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而某一病症的不同中医证候发生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则是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证候的多样性和复杂体系正好是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关系最好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推测,中医证候多样性及发生频率与特定基因多态性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此种关联可能是证候形成与体质类型或先天禀赋关系的分子基础。也可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证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中医学的临床治疗以辨证为基础,因此,证实质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基因组学工作的进展,使得许多人类疾病的遗传基因得以阐明。特定体质的人群对于某些证候的易患性,提示证候也有一定的遗传背景。证的实质研究已发展到基因水平,基因多态性与中医学证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是从证与基因多态性二者的内涵、影响因素出发,从理论上探讨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管冬元  方肇勤 《中医杂志》2005,46(8):569-571,597
从疾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和证候与后基因组学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提出中医证候的微观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研究中应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结合,检测目标组织的合理选择,检测技术的选择和优化,以及排除盲从,注重锐意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证候基因组学深入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是中医药学独有的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学术思想的核心。三十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生化、生理、超微结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多方面探讨证实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几年来,中医证实质与基因及其调控产物相关性研究成为中医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证候基因多态性研究和基本证候基因相关性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深入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证候相关基因研究中主要研究思路的归纳和梳理,预测和展望血瘀证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证相关基因研究的思路主要有:1.不同证候状态下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2.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3.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4.以方测证,结合药物干预反证证本质.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两大困惑和误区:1.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错误倾向;2.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相关性差.为此,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于:开展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血瘀证的比较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开展血瘀证体质、证候、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开展血瘀证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aension,EH)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基因遗传疾病。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lreceptor,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TlR基因与E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有助于EH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该文就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证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7个位点多态性研究,探寻影响EH证候的功能基因位点,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揭示EH的证候实质。方法:选择4型EH患者400例,正常人100例。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基因分型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TM))检测AGT基因多态性。结果:AGT rs5049基因型在各中医证候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C基因型在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最高。结论:EH中医证候与AGT基因多态性存在关联性,AGT rs5049在安徽合肥汉族人EH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CC基因型可能使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AP2K4)、丝裂原活蛋白激酶1(MAPK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易感性及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311例、气虚血瘀证284例、正常对照者605例。采用Sequenom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RT-PCR)检测外周血MAP2K4、MAPK1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脂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关联,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联。结果 MAPK1基因rs9340多态性与男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易感性显著关联(P=0.047),而MAPK1基因rs6928多态性、MAP2K4基因rs3826392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易感性无关联(P0.05)。携带rs6928 CC基因型的风痰瘀阻证患者的MAP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P=0.006)。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中,MAPK1基因rs6928多态性与患者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有显著关联(P0.05),rs9340与患者TG水平的关联具有意义(P0.05),但未观察到MAP2K4基因rs3826392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血脂水平具有关联(P0.05)。结论 MAPK1基因rs9340多态性可能影响中国男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发生,MAPK1基因多态性影响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从冠心病本虚证、标实证和本虚标实证入手综述了冠心病各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五来年,研究涉及的客观指标已从宏观的心率变异性深入到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基因多态性等微观层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延伸至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系统研究,且冠心病证候的内在实质和证候演变存在相应的微观表达。  相似文献   

20.
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单一疾病、不同证候三方面回顾了基因及其产物与中医辨证相关性研究的概况 ,认为尽管开展此项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但由于基因研究忽略了具体脏腑定位 ,更符合中医的整体理论 ,有望成为证候现代化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