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氯丙嗪灌胃染毒大鼠致死模型研究染毒致死大鼠体内各脏器氯丙嗪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00 g±10 g经灌胃匀速注入6LD50(1 350 mg/kg)氯丙嗪。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心、肝、脾、肺、肾、心血等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丙嗪含量。结果大鼠在氯丙嗪灌胃后均出现体温降低,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于染毒后10 h~11 h死亡。各脏器组织氯丙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肝〉肺〉脑、脾、肾、心〉心血。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氯丙嗪法医毒物动力学及中毒案件的法医学研究。氯丙嗪中毒(死)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心血、胃外,应采肺、肝、脑、脾、肾、心等检材,进行全面毒物分析,并结合症状及体征发现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利眠宁的大鼠中毒模型,观察利眠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实验组(0.5LD50剂量组、2LD50剂量组和4I。D50剂量组)大鼠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利眠宁,3h后处死,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脑、心血、肌肉、胃和睾丸。血和组织样品加入内标物SKF525A后调至pill0乙醚萃取,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眠宁含量。结果0.5倍、2倍和4倍LD50实验组大鼠体内利眠宁浓度大小顺序如下,0.5LD50:胃、肝、脑、脾、睾丸、肾、肺、肌肉、心血和心脏;2LD50:胃、肝、肺、脾、心脏、心血、脑、肾、睾丸和肌肉;4I。D50:胃、肝、脑、肺、肾、睾丸、肌肉、脾、心脏和心血。结论利眠宁在鼠体内分布不均,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大鼠以3.504g/kg盐酸普罗帕酮(4倍LD50)灌胃染毒致死,取材,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其心、肝、脾、肺、肾、大脑、肌肉、心血和外周血内盐酸普罗帕酮含量。结果中毒死亡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肌肉、肺、脾、肝、外周血、心血、心、肾、大脑。结论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死亡大鼠体内分布不均匀,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时,除血液外,还可取肌肉、肺、脾和肝等组织进行法医毒物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不同给药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家兔12只,随机分为灌胃组和静注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 mg/kg)苯巴比妥。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胃壁、胃内容冷冻保存,酸化,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结果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家兔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2.0 h±0.5 h死亡,静注组2.0 h±0.1 h死亡。灌胃、静注染毒致死家兔体内均可检出苯巴比妥。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灌胃组,胃内容(230.96μg/mL±9.67μg/mL)〉肝(183.22μg/g±11.19μg/g)〉肾(143.45μg/g±13.02μg/g)〉脑(115.47μg/g±6.92μg/g)、心(109.24μg/g±14.01μg/g)〉肺(93.38μg/g±8.29μg/g)、心血(86.80μg/mL±10.32μg/mL)〉脾(69.69μg/g±12.36μg/g)、肌(66.14μg/g±4.63μg/g)、胆汁(65.52μg/mL±4.56μg/mL)、胃壁(63.24μg/g±4.6 8μg/g)、尿(5 2.0 4μg/mL±9.6 2μg/mL)〉玻璃体液(2 9.0 2μg/mL±1 0.8 6μg/mL)。静注组,尿(3 1 1.3 6μg/mL±3 7.2 6μg/mL)〉肝(155.74μg/g±29.35μg/g)〉脑(104.40μg/g±9.43μg/g)、心(96.96μg/g±18.91μg/g)、肾(91.13μg/g±2.06μg/g)、心血(89.81μg/g±8.32μg/g)〉胆汁(75.19μg/mL±5.09μg/mL)、肌(62.69μg/g±6.67μg/g)、脾(57.38μg/g±17.06μg/g)〉肺(41.32μg/g±8.80μg/g)、胃壁(33.39μg/g±2.68μg/g)、玻璃体液(29.60μg/mL±8.56μg/mL)、胃内容(19.62μg/g±0.80μg/g)。经LSD-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不同。灌胃致死家兔胃内容中苯巴比妥含量最高,肝脏次之,玻璃体液最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最高,肝脏次之,胃内容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烟肼在灌胃中毒致死家兔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异烟肼中毒致死案件的检材采取、检测、结果分析、死因判定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动物模型建立:家兔6只,经口灌胃染毒2倍LD50为0.56mg/kg。观察从开始染毒到动物死亡的中毒症状。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组家兔灌胃后,待血压、呼吸和心电全部消失后,迅速解剖,分别取心血、部分心、肝、脾、肺、肾、脑、胃壁、肌肉等组织,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体液、组织样品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氯仿∶甲醇(9∶1)展开后,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检测其中异烟肼;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以磷酸二氢钾-甲醇(65∶35)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结果异烟肼2倍LD50剂量中毒致死家兔心、肝、脾、肺、肾、胃、脑、肌肉、血、玻璃体液内的异烟肼的含量分别为(31.22±16.15)μg/g(μg/mL)、(18.50±12.61)μg/g、(25.62±1.37)μg/g、(20.89±5.18)μg/g、(52.98±8.60)μg/g、(131.59±15.30)μg/g、(28.20±8.50)μg/g、(20.30±7.50)μg/g、(45.40±12.20)μg/g、(40.80±16.30)μg/g,其异烟肼含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胃〉肾〉血〉玻璃体液〉心〉脑〉脾〉肺〉肌肉〉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倍LD50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与LD50剂量染毒家兔后的死后分布不同,提示不同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趋势不同,异烟肼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宜采取肾、玻璃体液、脑等受剂量影响小的脏器,并应考虑中毒量及中毒死亡时间,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曲马多在染毒大鼠体内动态分布规律。方法将曲马多LD50(0.228 g/kg)灌胃染毒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5min、15 min、0.5 h、1 h、2 h、3 h、5 h、8 h、14 h、20 h)处死,立即取心血及脏器(心、肝、脾、肾、脑、肺、胃)。检材酸化(pH1~2)、碱化(pH14),乙醚萃取两次,挥干定容,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曲马多含量。结果大鼠经LD50给药后均出现抽搐、兴奋性增强、对疼痛反应减弱等症状,个别动物出现中毒死亡现象;不同时间点各组织脏器曲马多含量以脾、肝、肾、肺、胃最高,心血及脑较低。结论曲马多LD50灌胃大鼠体内曲马多分布不均匀,脏器中含量高于心血含量。曲马多中毒法医学鉴定中应采集心血、肝、肺、肾、胃和胃内容进行全面毒物分析。  相似文献   

7.
朱培培  杨泽国  王莉  严鹏  贠克明 《中医药研究》2012,(10):1235-1236,1241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家兔按8LD50剂量普罗帕酮(440mg/kg)灌胃染毒,待血压、呼吸和心电全部消失后,迅速提取胆汁、肺、肝、肾、脾、尿、心血、心、脑、玻璃体液、右下肢肌肉组织冷冻保存,高效液相色谱(HPLC)内标法定量检测普罗帕酮含量。结果染毒死亡家兔体内普罗帕酮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胆汁(109.59μg/g±66.25μg/g)〉肺(78.59μg/g±37.82μg/g)〉肝(47.11μg/g±53.97μg/g)〉肾(20.57μg/g±12.78μg/g)〉脾(20.09μg/g±15.02μg/g)〉尿(20.05μg/g±18.85μg/g)〉心血(12.99μg/g±15.87μg/g)〉心(7.47μg/g±10.63μg/g)〉脑(5.62μg/g±5.99μg/g)〉玻璃体液(2.10μg/g±3.51μg/g)〉右下肢肌肉(1.96μg/g±1.61μg/g)。结论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分布不均匀,毒物分析中除采取心血,还应采取胃、胆汁、肺、肝等药物分布量高的脏器,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龙脑在小鼠组织中GC-FID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艾片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方法: 小鼠按30.0 mg·kg-1灌胃给予艾片,分别于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采用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质量浓度。 结果: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口服给药后分布于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龙脑含量顺序为肝>肾>心>脑>脾>肺,龙脑在肝、肺、脾中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心、脑、肾。 结论: 建立的GC-FID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艾片在不同组织内分布存在差异,在肝、肾、心、脑等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楤木皂苷A为太白楤木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文通过建立SD大鼠主要脏器中楤木皂苷A的LC-MS/MS分析方法,同时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测定大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楤木皂苷A含量,探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楤木皂苷A在SD大鼠主要脏器中的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分布且在1 h或2 h时达到最大值。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楤木皂苷A的组织分布情况不同:给药20min各组织含量:肝心脾肺肾脑;给药1 h各组织含量:肝脾肾肺心脑;给药2 h各组织含量:肝肾心脾肺脑;给药4 h各组织含量:肾肝脾心肺脑;给药8 h各组织含量:脾心肝肾肺脑。提示楤木皂苷A主要分布于肝组织,这也与太白楤木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中虽含量低但有明显分布,提示药物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也为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氯氮平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检材经0.5mol/L NaOH调pH10,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氯氮平。结果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氯氮平的选择离子m/z为243、326。心血中氯氮平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33.396X+0.924 8(μg/mL)、(0.1~48)μg/mL、0.985、(92.40±1.0)%、0.1μg/mL;肝组织中氯氮平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36.947X+0.126 4(μg/g)、(0.1~48)μg/g、0.984、(91.3±1.5)%、0.1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氯氮平的含量依次为(19.7±6.9)μg/mL、(5.6±2.3)μg/mL、(25.8±4.0)μg/mL、(34.5±4.7)μg/mL、(13.0±2.2)μg/mL、(20.0±4.3)μg/mL、(40.9±39.6)μg/mL。结论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氯氮平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氯氮平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检材经盐酸酸化后(pH=1~2),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结果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苯巴比妥的选择离子m/z为204,232。心血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43.476X+0.8168(μg/mL)、(0.5~280.0)μg/mL、0.995、(97.50±2.0)%、0.5μg/mL;肝组织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46.867X+0.0884(μg/g)、(0.5~280.0)μg/g、0.994、(98.5±3.5)%、0.5μg/g。染毒大鼠心血、心、肝、脾、肺、肾和脑中苯巴比妥的含量依次为:246.39±26.43、204.96±13.03、253.82±7.73、175.74±8.07、221.64±11.38、155.94±12.87、170.15±17.05(n=6,μg/mL或μg/g)。结论生物检材中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巴比妥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苯巴比妥中毒死亡案件盼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拜颤停片代表性成分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芍药苷和异钩藤碱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造模,成模后随机取30只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复方拜颤停片(926mg/kg),于给药后1、6、8、10、24h各处死6只大鼠,取肝、心、脾、肺、肾、脑及小肠,制备组织匀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芍药苷和异钩藤碱含量。结果 5种成分的浓度在肝、心、脾、肺、肾和脑组织中于给药后6 h达最高峰,在小肠中于给药后1、8 h出现2个高峰。除小肠外的组织分布特征,异嗪皮啶为肾脾心肝脑肺,紫丁香苷为肾脑肺脾肝心,刺五加苷E为肾脾脑肺心肝,芍药苷为肾肝脾心脑肺,异钩藤碱为肾肝脾心脑肺。结论复方拜颤停片5种代表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在肝与小肠中药物浓度变化趋势相反,均在肾脏中浓度最高,且在脑组织中有不同程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家兔和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方法实验大鼠和家兔通入CO致死后,取心血、体腔液和各脏器组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结果大鼠体腔液和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肌肉与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样品与心血HbCO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CO在家兔和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心、肝、脾、肺和肾HbCO含量可以作为CO中毒死因判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阐明中药的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该文采用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特性,为探讨中药的归经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实验依据.该文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等组织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HPLC方法学考察指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2种成分在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中均有分布,AUC0t分别为肝>肺≈肾>心>脑>脾>睾丸、肝>肾>肺>心>脑≈脾>睾丸,肝、肾和肺中2种成分的AUC0-l与其他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成分在各个组织中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0 h左右,补骨脂水煎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肝、肾和肺有较强的靶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栀子苷在正常大鼠和急性痛风大鼠体内肝、肾、脾、脑等组织中分布情况。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均按5g·kg-1灌胃给药丹栀逍遥散,分别于30、60、120、240、360分钟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肾、心、脑、脾、肺组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UPLC-ESI-MS/MS)法分析栀子苷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栀子苷在大鼠体内广泛分布,药物浓度在肾脏中最高,肝次之,脾和脑较少。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肝、肾、心、脑、脾、肺组织中,栀子苷的质量浓度均在120分钟时达到最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肾、心、脑组织中栀子苷质量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大鼠肝、肾等组织对栀子苷的吸收情况均优于正常大鼠,急性痛风的病理状态有利于机体对栀子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大黄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大黄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了解其对主要内脏器官的损伤。方法:昆明种近交系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心、肺、肝、脾、胃、小肠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小鼠ig的LD50为0.58g/kg,可引起肝、肺、肾、心、肠等损伤。一般情况和病理解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素对小鼠存在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丹参素钠与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丹参素为指标,检测丹参素钠与丹参注射液的组织分布,初步探讨丹参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对丹参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丹参素钠和丹参注射液(含丹参素60 mg·kg-1),给药后30 min处死,HPLC测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丹参素浓度,比较2组差异.结果:丹参素浓度从大到小,丹参素钠组依次为C肾>C脾>C肺>C心>C肝,丹参注射液组依次为C肾>C肺>C脾>C心≈C肝.心、肝、脾、肾等组织丹参素浓度2组间均有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可影响丹参素的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菝葜芪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菝葜芪类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1g·kg~(-1)后,应用HPLC测定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建立了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给药菝葜芪类提取物后,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桔梗和牛膝不同配伍对正常和血瘀小鼠体内芍药苷组织分布的影响,研究桔梗和牛膝的引经作用。方法:正常和血瘀小鼠分别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单缺桔梗方、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30 min后处死,收集全血,取出脑、心、肝、脾、肺、肾。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6∶84),检测波长230 nm,栀子苷为内标物。结果:正常组小鼠分别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单缺桔梗方、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后,脑、心、肝、脾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 2,0.005 8,0.091 0,0.037 3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22 2,0.052 0,0.144 0,0.065 0μg·g-1。血瘀小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全方和单缺桔梗方后,脑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心、肝、脾中均能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76 4,0.042 0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335,0.210μg·g-1;血瘀小鼠灌胃单缺牛膝方、缺桔梗和牛膝方后,脑、心、肝、脾中均几乎未检测到芍药苷,肺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274 7,0.019 7μg·g-1,肾中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467 1,0.149 0μg·g-1。结论:基于缺桔梗和牛膝方比较,桔梗能增大肺、肾中芍药苷含量,对于血瘀小鼠,其增大肺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尤其显著;牛膝能减小正常小鼠肺、肾中芍药苷含量,能增大血瘀小鼠肺、肾中芍药苷含量,并使得芍药苷在心、肝、脾中分布。证实桔梗、牛膝载药至特定病所的的引经作用,且发现桔梗、牛膝的引经部位并不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