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温通三焦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温通三焦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通三焦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ygl-Meyer量表,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通三焦法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和水肿,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金黄膏外敷治疗,治疗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8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结论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加用上海桐皮汤治疗,比较两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情况以及肩手综合征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12.0%,对照组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肩手综合征上肢疼痛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则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关节疼痛和水肿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水肿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疼痛、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方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上肢疼痛、水肿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P〈0.05),在减轻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及康复训练,对照I组采用中药热敷包及康复训练,对照Ⅱ组仅采用康复训练,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程度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上肢水肿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治疗组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热敷包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蜂针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AD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1组为64.3%,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均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通络止痛、醒脑开窍,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冷热交替浸泡治疗,治疗组进行改良的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的疗法。1次/d,20min/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面肌电测试。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腕手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表面肌电旋前圆肌肌力较对照组增强程度大(P〈0.05)。结论:改良冷热中药交替浸泡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仅进行冷热交替浸泡的治疗方法。新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SHS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综合模式(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内1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康复指导组(A)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B)。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指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干预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治疗和中药、针灸治疗,并对患者家属进行中医养生指导。入选病例分别在入选时、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运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康复指导组与针药结合康复组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康复组ADL评分优于康复指导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维持已获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中,健患侧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仅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实验组均给予双侧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患侧肢体康复训练,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1个月时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1个月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中,双侧肢体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实验组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和B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改良BartheI指数(MBI)、改良Ashworth评定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下肢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70.05)。下肢简式Fugl-Meyer评分与MB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的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