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济川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2-933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舌诊包括察舌体、舌苔、舌态等,张仲景认为,三阳病及六腑病,重在察舌苔变化,因为三阳病及六腑病多为外邪侵袭,病位表浅,正气尚未衰,舌质变化不明显;三阴病及五脏病,重在察舌质形态,因为三阴病及五脏病病位在里,舌质变化较显著。根据舌诊,可以推求疾病病因、论述病机、确立治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张仲景首创了舌苔概念,明确了舌诊内容,并根据舌诊辨疾病表里、寒热、虚实,重视同舌异病情况的辨证法。其既重视舌象变化,又强调四诊合参,既有舍症从舌,又有舍舌从症,既有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即同一舌象,病机不同,治疗亦不同;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疗也各具差异,以辨证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3.
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晓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3-933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正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作为舌诊的重要部分,又是中医望诊内容的重中之重。因为舌象在辨病过程中的客观性和直观性,观察中风患者舌象的变化对于分析病因病机和判断疾病分期、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以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舌象变化探讨中风病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对用药遣方的指导意义。1舌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舌诊是中医学的重要诊法之一,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医传统诊法之一,历来被祖国医学所肯定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红 《新中医》2005,37(11):83-84
从老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而辨证分型是老年高血压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医中认为,痰瘀阻络是导致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要从痰瘀入手,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郑桂玲 《新中医》2007,39(3):77-77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观察舌象变化,可知病邪之浅深、脏腑之虚实。尤其在治疗中风昏迷患者,因其言语不利,病情不易观察,通过审舌辨证,可察寒热虚实,处方用药有的放矢。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舌诊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方法,舌象能反映病性、病位及气血盛衰和脏腑的虚实。舌诊在评估糖尿病病情及治疗效果中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糖尿病患者舌象分布特征及糖尿病患者舌象参数与临床指标相关性、舌诊技术的研究现状,供糖尿病舌象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从张仲景运用舌诊的一般规律、舌诊的目的,舌诊临床评价三个方面,对张仲景舌诊规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较全面地反映张仲景舌诊的内容及其学术成就。张仲景舌诊的一般规律:三阳经、六腑病症,重在察舌苔;三阴经、五脏病症,主要审舌质。舌诊目的:主要用来推求鉴别病证。临床评价:舌诊不能取代其他诊法,同一舌象,机理不同,治疗各异。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法有别。  相似文献   

10.
温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病作为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传统治疗方法对老年高血压病并不理想。文章提出肾阳虚衰是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阳虚火浮,温潜法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治法。文章初步探讨了温潜法的历史源流及在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方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00例中风舌象临床观察与分析黄永回,甘永荣(广西省邕宁县中医院530200)关键词中风,病机,舌象,分析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舌象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风时有重要的作用[1][2][3]。为探讨中风不同时期舌象变化的规律,以...  相似文献   

12.
舌诊是中医望诊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医者临证体悟不同。江苏省名中医朱建华教授,从医四十余载,临证殊重舌象,长于紧扣舌象,察辨病机,多能辨中肯綮,应手瘥疾。胆囊炎治以清利肝胆是世医辨治胆病之常法,本文围绕朱师"以舌辨胆,鉴舌治胆"之临证思路,选取"寒湿内阻"及"气滞瘀血为主合并湿热"胆病验案两则,旨在从"借鉴舌象"切入,促进中医辨证具体化,为打破固囿,提高胆病中医辨治疗效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24-2525
高血压病是由多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且呈蔓延趋势,对高血压病进行健康管理及风险评估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舌内通脏腑,其变化直接反映内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况。舌质、舌苔、舌态及舌下脉络的变化是判断脏腑寒热虚实与盛衰的根本依据。舌苔舌质的变化往往先于临床症状而存在。因此,将舌诊信息运用于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对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预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小瑾  柯峰 《国医论坛》2011,26(2):15-16
陈国权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学验俱丰。我们作为陈老师的徒弟,有幸跟随陈老师临床学习1a有余,侍诊患者达千余人次。陈师治疗疑难杂病善从肝胆入手,疗效显著。现将部分跟师心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初建的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的反应度。方法用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对50例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患者于治疗前和用益肾降压汤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证候调查,统计分析量表各维度的反应度。结果治疗前后肾虚维度、气虚维度及量表总积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脉维度积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效应尺度为1.550。结论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诊断量表能够有效区分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可以利用其进行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证候诊断研究。舌脉的反应度欠佳,有待加大量表调查的时间跨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疾病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1]。舌苔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浅、疾病的性质和正邪的消长。2006~2010年,我们对250例(821例次)住院急腹症患者进行舌象动态观察,根据舌象变化对急腹症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同时期进行辨证施护,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舌诊览要     
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舌诊在诊断中的作用。本文从舌诊源流、舌的脏腑配属、舌诊规范等方面对这一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作了较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是祖国医学四诊中望诊之一。医者通过肉眼观察舌的苔、质、形等方面的变化,与证审合,以辨明病的阴阳、表里、塞热、虚实。近年来,舌诊在国内外受到普遍的重视。有的从研究舌局部的组织形态出发,用舌镜、病理切片、萤光检查等方法;有的用现代生理、生化学的各种指标来测定各种舌象变化的发生机制;也有的从临床分析出发研究“同病异舌”和“异病同舌”的变化规律,探索其临床意义。我们认为,不论用什么方法研究,首先应该从肯定其临床价值入手,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其舌象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只有在肯定某一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0.
小儿舌诊历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千金要方》卷五《辟结胀满第七》“小儿胎寒喔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是对小儿舌象的较早记载,《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舒舌”、“弄舌”之名,并叙述其病机及治疗和预后,《临证验舌法》云“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更具体地说明了舌诊在小儿诊法中的地位。诚然,此语亦有偏颇之处,但相对指纹、山根等小儿望诊内容而言,舌诊确有更为客观和特异的意义,它对判断疾病性质,病情轻重、病变转归都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四诊研究的深入开展,小儿舌诊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