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病人,按年龄分为老老年组(61例)与中青年组(42例),两组均作诊室血压测量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结果中青年组诊室舒张压明显高于老老年组[(98.7±11.0)mmHg比(78.1±11.9)mmHg,P〈0.01],老老年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80.3%比11.9%,P〈0.01]。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中青年组24h、白昼、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老老年组(P〈0.05或P〈0.01),而24h、白昼、夜间平均脉压低于老老年组(P〈0.01),老老年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非杓型血压形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85.2%比40.5%,P〈0.01)。结论老老年组高血压病病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舒张压低于中青年组,脉压高于中青年组,非杓型血压形态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老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应选择长效药物,平稳降压,并根据动态血压形态调整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2.
李菡 《中医药研究》2011,(6):752-75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凌俊 《中医药研究》2014,(9):1060-106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57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血压动态脉压(24hAPP)分为〈60mmHg组(88例),≥60mmHg组(69例);根据动态脉压指数分为〈0.5组(131例),≥0.5组(26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生化指标。结果 24hAPP≥60mmHg组24h收缩压(24hSBP)、脉压指数、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24hAPP〈60mmHg组(P〈0.05)。脉压指数≥0.5组24hSBP、24hAPP、IMP、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水平与24hAPP、动态脉压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24 h脉压与血清尿酸、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按照脉压(PP)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51 mmHg)、PP2组(脉压51 mmHg~65 mmHg)、PP3组(脉压〉65 mmHg),每组4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PP3组〉PP2组〉PP1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降低,PP3组〈PP2组〈PP1组(P〈0.05或P〈0.01)。结论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适当降低血清尿酸,提高胆红素水平,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脉压,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至我院门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松陵镇城中社区),对该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措施有基本的高血压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情绪转移法,身心松弛法.观察该组病人实行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精神状态评分.结果:该组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平均动脉压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焦虑、抑郁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社区合适的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模式,以规范高血压病的防治。方法:将居民委员会统计的高血压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20例,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定期家访,健康教育,家庭保健等指导。对照组120例,只做一般的血压监测,不与干预措施。观察记录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依从性、生活方式和高血压控制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在依从性方面的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平均比对照组多降低收缩压13.2mmHg,多降低舒张压6.9mmHg(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和服药依从性,能有效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12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奇  张志民  李冰玉 《光明中医》2008,23(10):1487-1489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19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与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吲达帕胺片作对照。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压(Bp),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年内发生并发症情况及其它等。结果:天麻钩藤饮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低血脂,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年后随访远期疗效满意,无一例中风,对照组发生中风9例占1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远期疗效满意,可预防高血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合并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中风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中风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在醒脑开窍针剌法的基础上,配合人迎、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穴。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针刺可以使64.7%患者恢复正常杓型节律。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合并中风病人的血压水平,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分别观察两组的低频(LF)、高频(HF)、LF/HF变化。结果杓型组病人昼夜LF均高于非杓型组(P〈0.05),夜间LF明显高于日间,而非杓型组昼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杓型组病人夜间迷走神经受损,非杓型病人日间交感神经受损,夜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均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3个月,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都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组的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收缩压(SBP)、日间动态SBP、夜间动态SBP、24h动态脉压(PP)、日间动态PP、夜间动态PP都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重塑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40例EH按夜间平均血压增高与不增高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7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hs-CRP测定。结果观察组夜间的最高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最低SBP、平均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EH夜间平均血压增高患者,左室重塑较重,hs-CRP水平增高,炎症介质可能加重了左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OS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对患者行便携式睡眠仪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观察患者血压的均值、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和OSA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OSA和血压的关系。结果与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血压标准差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高,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73例,高血压病无合并冠心病30例,由冠脉造影证实或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确诊为冠心病。采血检测患者血脂水平,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IP=log(TG/HDL-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动态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与TG相关(P〈0.05),与TC、LDL-C、AIP高度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IP增加明显,AIP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心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收集T2DM合并EH患者2 8 0例,将患者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1 4 0 mmHg(1 mmHg=0.1 3 3 kPa)、≤1 4 0 mmHg、SBP≤1 3 0 mmHg、SBP≤120 mmHg 4组,每组70例。分析不同SBP对患者CVD的影响。结果 CVD(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需住院治疗的心衰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发病率在SBP〉140 mmHg组高于SBP≤140 mmHg、SBP≤130 mmHg、SBP≤120 mmH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BP≤140 mmHg、SBP≤130 mmHg、SBP≤120 mmHg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治疗可降低T2DM合并EH患者CVD发病率,但并非越低越好,SBP≤140 mmHg是一个合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较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估。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松龄血脉康联用缬沙坦组,各35例,治疗8周,血压控制有效者继续治疗8周。通过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用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8%和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Groog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联用组较单用组在躯体症状、健康愉快感、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缬沙坦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血压水平规律,以指导临床补益药的服用方法。方法 对99例老年EH患者行动态血压测定和中医辨证。99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即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观察各组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的血压水平。结果 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在子时处于最低水平,在酉时处于最高水平(阴阳两虚组SBP在卯时最高);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在酉时的SBP与子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酉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间各时展的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虚证的中药治疗应以补益心肾为主。服药时间,补阴应在午时服药,以滋补心阴为主;补阳应在酉时服药,以补益肾阳为主;当补肾时,无论补肾阳还是益肾阴,应选择在酉时服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早组)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晚组),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P〈0.01)。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P〈0.01)。结论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PCR)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EH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的HRV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 SD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分别为100.30 ms±22.32 ms与116.32 ms±20.21 ms低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的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为(4.3±2.8)%小于杓型组的(5.4±5.0)%(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促进老年EH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进展。BPCR异常是老老年EH患者CAN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