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纪元  陆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89-119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左心室的进行性扩张和外形改变被称为"梗死后心室重构",包括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1]。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的作用。现将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年来各期刊报道的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及国外数据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的研究文献。发现中药复方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机制涉及降低心脏负荷刺激、改善室壁应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目前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同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凸显出巨大的优势和前景,但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临床研究,同时分子、基因水平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药干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峰  顾宁 《吉林中医药》2007,27(12):63-6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是指心肌梗死后心室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过程,该过程包括梗塞区室壁心肌变薄、拉长,产生“膨出”即梗塞扩展(infarct expansion)和非梗塞区室壁心肌的反应性肥厚、伸长,致左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1]。近年来不少实验研究发现中药确实能多方面影响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如下:1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机制研究AMI后LVR被人为地分为早期阶段(6周以内)和晚期阶段(超过6周)[2]。早期阶段是指梗塞区伸展,它将导致早期心室破裂和室壁瘤形成;晚期…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不能有效排空,左心室腔内残留的血液增多,增加了心室壁收缩和舒张时所承受的应力,引起左室重新构型和功能障碍,这一过程称为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的心室容积、形状、室壁厚度、心肌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称为梗死后心室重构.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中医药都具有防止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中以ACEI及ARB常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通常指右室与左室下壁梗死并存的一种双心室梗死形式,约占下壁梗死的30%-50%。为了提高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认识,我们对本院2005年4月-2007年11月收治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后幸存心脏经历了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进程的连续性改变。早期梗死区域修复性纤维化能够减少梗死区的扩张,防止心室壁破裂;而后期过度的纤维化则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生增殖,表型转化直至迁移,分泌胶原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核心病理变化。以TGF-β/SMAD为经典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是目前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主要认识。由于心肌纤维化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以及越来越多纤维化病理过程的不断涌现,导致基于目前已发现的病理机制开发的药物较少。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生物活性成分丰富的特征,使得中医药在治疗心肌梗死后纤维化过程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发生长时间挛缩,或急性阻塞,可导致心肌梗死,从而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心室壁破裂.因而救治的同时,护理工作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篇文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疗有效果。结论:临床可选用益气活血中药用以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LV remodeling)是指AMI后所产生的左心室重构。包括梗死区室壁心肌变薄、拉长、产生“膨出”。即梗死扩展(infarct expansion)和非梗死区室壁心肌的反应性肥厚、伸长致左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伴心功能降低的过程。其基础为细胞重构。包括心肌细胞丧失。心肌细胞适应不良性肥大和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可分为早期的梗死膨展(infarct expansion,IE)和晚期的心室整体扩张(global ventricular dilatation,GV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胸痛者32例,不典型胸痛者18例,无明显胸痛者7例。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大44例,13例无明显颈静脉怒张。梗死部位包括下壁梗死+右室梗死15例,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33例,前壁+下壁+右室梗死9例。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51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室纤颤2例,泵衰竭4例。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右心衰竭症状时应该考虑本病的可能。只有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早给予正确的积极治疗才能提高患者梗死后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衰及心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益气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益气以治其本,活血化瘀以治其标。益气活血可通过减轻心室压力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可能对防治心室重构有益;长期使用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方面的应用受到重视。笔者以经胸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②无严重并发症;③发病48h以内入院者。入选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58岁(42~74)岁,前壁心梗65例,下壁心梗43例,前壁并发下壁梗死12例。按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配对分为3组,每组40人。第1组为常规治疗组,复方丹参20…  相似文献   

15.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3,(10):783-787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直接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涉及从血流动力学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从心肌能量代谢到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环节,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按照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用药及护理以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护,以饮食指导、精神支持及辅助药物治疗等预防便秘。结果:所有患者给予预防便秘的护理,除1例住院12天后出现便秘,5天未解大便(经开塞露后排便),其余35例血压稳定,均无便秘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按照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预防便秘的各种护理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25-526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正气亏虚是心室重构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痰阻是导致心室重构的主要原因,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心室重构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AMI后心室重构是心肌对损伤及心脏超负荷的一种反应,可导致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和变形,使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并发症增多,死亡率明显增加,而RAAS的激活作为心室重构的主要促发因素,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已成为共识。因此抑制RAAS激活,改善心室重构,成为防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心室壁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全力抢救.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则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调气理脾、清热养阴等为主要治疗法则,其中益气为治本中之本,养阴为治本中之标;祛瘀化痰为治标中之本,理气清热为治标中之标。益气活血可通过减轻心室压力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可能对防治心室重构有益;化痰散结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适应不良性肥厚和心肌外基质堆积和纤维化,长期使用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