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辩证分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我院近3年中住院5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证型构成为阴虚阳亢17.7%、痰湿壅盛12.8%、肝肾阴虚11.7%、阴虚夹痰湿8.7%、气滞血瘀8.3%、肝火亢盛8.3%.合并的靶器官损害心58.8%、脑53.1%、肾9.3%、血管40.1%,其中痰湿夹血瘀型最易损害心血管,阴阳两虚型最易损害脑血管.结论:提示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我院近3年中住院5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证型构成为阴虚阳亢17.7%、痰湿壅盛12.8%、肝肾阴虚11.7%、阴虚夹痰湿8.7%、气滞血瘀8.3%、肝火亢盛8.3%。合并的靶器官损害心58.8%、脑53.1%、肾9.3%、血管40.1%。其中痰湿夹血瘀型最易损害心血管,阴阳两虚型最易损害脑血管。结论:提示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四型:肝火亢盛26例,阴虚阳亢51例,痰湿壅盛54例,阴阳两虚45例;选取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痰浊中阻证IMT及斑块数量较其他三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②阴阳两虚证左心室肥厚发病率较其他三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③阴阳两虚证血肌酐及24 h尿白蛋白定量均较其他三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高血压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作为痰浊中阻证辨证的参考指标。②血肌酐及24 h尿白蛋白定量可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③高血压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英  刘德桓 《福建中医药》2004,35(2):54-56,F003
高血压病(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为了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需要在降压的同时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进行干预。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参数及血栓前状态对靶器官损害影响。方法: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①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血管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0.05),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②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入选以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③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小板α-颗粒膜孔蛋白-140入选以靶器官损害指标为应变量的同归方程。结论:血压参数与血栓前状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一些不同血压参数可能是引起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与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参数和某些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本研究设定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8例,并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同时收集受试者高血压相关临床资料,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的关系:CRP水平随着高血压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各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随着危险分层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2)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内在联系:1)CRP水平与患者腹型肥胖、吸烟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相关性(P>0.05)。2)在心脏、脑、血管、肾等靶器官损害组,其CRP水平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3)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CRP水平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具体为痰湿壅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阴阳两虚型组>肝火亢盛型(P<0.05)。4)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的联系: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以脑损害为主,痰湿壅盛型组以血管损害为主,阴阳两虚型组则心脏、肾损害为主。结论:高血压患者CRP水平不仅与危险分层以及靶器官损害情况相关,而且与高血压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同时不同中医证型出现不同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索上海及周边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3例,充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2)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①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在病程、性别中未见明显差异;②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值均高于指南界定范围(≥10 mmol/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各证型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三酰甘油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各证型组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阳气虚衰证组患者年龄最大;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气阴两虚证组患者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甘油三酯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后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调查表形式,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按照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吸烟、喝酒、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HDL-C、FB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各证型间比较,瘀血阻络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火上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度型肥胖、BMI起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关系以分析病因。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40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依照调查表的形式,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依照中医的证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喝酒、家族史、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性均有显著性意义,HDL-C、FBC的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在高血压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瘀血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上火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腹型肥胖、BMI超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浦东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研究,探讨其证型分布情况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为该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照一定的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收集王港户籍居民高血压病例225例。分析该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肝火亢盛占40.44%,阴虚阳亢24.89%,肾气亏虚23.56%,无症状7.11%,痰瘀互结4%。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有相关性,收缩压阴虚阳亢组明显高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肝火亢盛及无症状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火亢盛为多见;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及收缩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不同地域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差异,以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腰围增大、体重增加、打鼾、情绪不稳、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与"实证"如痰火上扰、痰浊壅盛、肝火亢盛等密切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病程长、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与"虚证"如心血亏虚、肝阳上亢等明显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刘小双 《光明中医》2023,(18):3514-35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共300例,既往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按中医辨证分型,采取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300例体检者心电图中心肌缺血占比最多。心肌缺血以瘀血闭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QRS波群离散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瘀血闭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阳虚型、心气亏虚型、心肾阴虚型。瘀血闭阻型和其他证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均存在一定关系。心电图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判断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对照组与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TC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及对照组(P均<0.01)。痰湿壅盛证LDL-C、阴阳两虚证及肝火亢盛证TG也高于其他证型,但无显著性差异。阴阳两虚证HDL-C较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TC升高、阴阳两虚证与HDL-C降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相关因素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 方法将138例EH-LVH患者分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水平、血脂、血尿酸(UA)等对各证型的影响. 结果在年龄及病程的分布上,阴阳两虚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在舒张压水平、脉压大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以及U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年龄、病程均是影响临床证型分类的基本因素;血压水平的变化尤其是脉压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临床证型的分类和发展变化;痰瘀互结是EH-LVH痰湿壅盛证病理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中西医更早期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方法:对3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血脂、血糖、尿系列蛋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等指标。结果:3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中医证型多集中在肝郁脾虚、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证型,占全部证型的51%;40岁以下占37.7%(113/300);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占70.0%(210/300);运动量少、体重超重者分别为34.7%(104/300)、34.0%(102/300);吸烟、饮酒者分别占53.3%(160/300)、49.7(149/300);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者者分别为57.7(173/300)、14.3(43/300);尿系列蛋白异常者占27.3%(88/300)。与理想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前期组IMT稍增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T-1明显增高(P〈0.05),NO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多合并有一至几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辨证多为肝郁脾虚,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型。中西医结合干预高血压前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分组研究法对我院住院、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分析,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由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并由1名副主任医师审核确定证型,得出辨证结论。对不同证型组之间进行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等,其中年龄、病程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ypertensive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HT-CSV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15例HT-CSVD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相关证候分型标准对其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采集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并检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相关指标。结果 215例HT-CSVD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痰湿壅盛证>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瘀血阻络证。五组证型中,痰湿壅盛证BMI水平最高,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肌酐(Cr)、血尿酸(UA)水平较其余四组证型偏高,与气血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气血亏虚证HCY水平与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甘油三酯(TG)水平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G、BMI与阴虚阳亢证存在相关性,HCY与气血亏虚证存在相关性(P < 0.05)。结论 痰、虚、风、火与瘀是HT-CSVD的主要发病因素与病理枢机;BMI、Cr、UA、TG、HCY水平与各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HT-CSVD中医证型分型客观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查玉玲  李军 《北京中医药》2021,40(4):436-439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及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给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临床研究重点和难点,中医药由于多靶点、多系统、整体治疗等独特优势得到较多重视.中医治则主要包括温阳活血、化瘀止痛、健脾益气、补肾祛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