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HBV携带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根据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4种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各30例,并对其进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为理论指导,找出以上4个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肝气郁结、脾气虚证炎症分级主要为G0~G1,湿热中阻证主要为G1~G2,肾阴虚证主要为G3。肝气郁结、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S0~S1,湿热中阻证主要S2,肾阴虚证主要以S3~S4。结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证4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温病学三焦传变之规律;从脾气虚、肝气郁结到湿热中阻再到肾阴虚,肝组织病理损害的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存在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血清TBIL、TP、ALB、AST、ALT及PT。结果: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PT水平在各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TBIL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ALB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ALT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两型中较高,AST在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AST/ALT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结论: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的证候特点. 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患者各200例,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筛选主要症状及舌脉情况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免疫耐受组前5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组前5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组前5型依次为肝肾阴虚、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涉及中医证候11个,免疫耐受以肝郁脾虚多见,免疫清除以湿热内蕴多见,免疫不全以肝肾阴虚多见.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问诊症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及其主要证型的问诊症状规律。方法:制定问诊症状观察表,对慢乙肝患者进行逐个调查。结果:慢乙肝问诊症状的出现率从高到低以头面部~饮食一小便一口渴一胸胁部一口味一寒热一睡眠一情绪一四肢一出汗/腹胀一大便一腰部症状为次序。中焦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共同出现较多的问诊症状是小便黄、神疲乏力,体现了湿热内蕴、肝阴亏虚是慢乙肝异证同病的基本病机。除此症状外,中焦湿热证主要表现湿热困脾的症状如口苦、口渴多饮、口咽干燥、厌油腻、食量减少、食欲减退、口粘腻等;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湿热困脾的症状如腹胀、口苦、食量减少、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等和肝失疏泄的症状如烦躁易怒、两胁隐痛等;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肝肾阴亏的症状如口咽干燥、腰膝软、头晕、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下肢痿软、耳鸣、多梦等。随着慢乙肝病情的加重,小便黄、神疲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此外,中焦湿热证口苦、口咽干燥症状逐渐加重;肝郁脾虚证腹胀症状逐渐加重;肝肾阴虚证腰膝软、口咽干燥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慢乙肝中焦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在问诊方面存在共同症状,反映了异证同病的基本病机;各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症状特点,反映了同病异证的各自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临床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对2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期以血瘀、脾气虚两种基本证候出现率较高,Ⅱ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4种证候出现率较高,Ⅲ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出现率较高。结论: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6.
胡志军  丁辉  汪晓军 《河南中医》2012,32(3):303-304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各中医证型与ALT、AST、HCV-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LT与中医证型关系为: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AST水平与中医证型关系为:瘀血阻络型>正虚邪恋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HCV-RNA水平呈一定规律性,即正虚邪恋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瘀血阻络型.结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病毒定量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医》2021,39(8):52-5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常见中医证型调查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9年9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45例UC患者,调查U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的差异,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溃疡分期、活动性、病变范围分布情况。结果:145例UC患者中,湿热内蕴证共53例,脾胃虚弱证39例,脾肾阳虚证共18例,肝郁脾虚证共15例,阴血亏虚证共12例,气滞血瘀证共8例,以上中医证型占比分别为36.55%、26.90%、12.41%、10.34%、8.28%、5.52%;湿热内蕴证UC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表达量低于其它证型,肠球菌、肠杆菌、梭杆菌表达量高于其它证型(P0.05);脾胃虚弱证UC患者乳酸杆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偏低,肠球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偏高,肠杆菌、梭杆菌表达量较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偏高(P0.05);除脾肾阳虚证UC患者乳酸杆菌表达量略高于气滞血瘀证之外,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UC患者的其它各类肠道菌群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多为湿热内蕴证,缓解期患者多为脾胃虚弱证,轻度活动UC中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中度、重度活动UC中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直肠型溃疡中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等证型较为常见,结肠型溃疡中大多为湿热内蕴证,混合型溃疡中多为湿热内蕴证和脾胃虚弱证。结论:UC常见中医证型包括湿热内蕴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及气滞血瘀证,不同证型肠道菌群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中医证型分类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明确UC病情的具体进展。  相似文献   

8.
281例艾滋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艾滋病患者免疫指标与其常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8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免疫指标检测并进行辨证分型,以艾滋病各常见中医证型为因变量,免疫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CD4与湿热内蕴脾气虚弱证呈正相关,与湿热内蕴肺脾气虚证呈负相关,与湿热内蕴证、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等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这4种常见证型与上述生化检测指标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对患者中医证型、生化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特点及规律。结果:湿热内蕴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ALT、AST、GGT活性低于肝郁脾虚和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4种中医证型的TBIL、DBIL、IBIL、AL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ALT、AST、GGT活性有明显差异,TBIL、DBIL、IBIL、ALB、G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部分城市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玉林、北海三个城市的城市居民进行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基本证候特征。结果:1 467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广西三城市亚健康人群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气虚、心脾两虚、肾阴虚、心气虚、脾肾阳虚、肝热脾虚、心肾不交等11类基本证候多见,各证候涉及脾脏最多,其次依次为肝、肾、心、肺。结论: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气虚、心脾两虚、肾阴虚、心气虚、脾肾阳虚、肝热脾虚、心肾不交等11类证候是广西三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基本证候,可为中医预防及干预亚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文献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候。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1年12月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症状及体征、证候整理后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证证贴近度分析,获取高频症状、共识症状、易发证候拟合精简证候,从中确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基本证候及各证候间的关联程度。结果 纳入文献16篇,收集有效病例3304例。规范化症状及体征157项,其中高频症状49项,共识症状22项;对高频症状聚类分析拟合出湿热下注、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脾虚肝乘、肝肾阴虚、脾肾阳虚6项证候。规范化证候类型48项,其中易发证候8项;对易发证候拟合精简后整理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毒蕴结、湿热下注、湿热内蕴、肝郁气滞5项证候。结论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中医易发证候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和湿热下注三证,疾病后期易发证候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湿毒蕴结两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6个证型,并与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肝炎肝硬化各证型之间TIMP-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炎肝硬化各不同证型TIMP-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IMP-1的值在各证型的变化由高到低依次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HA、PC-III与湿热内蕴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证HA、PC-III、LN、IV-C均较湿热内蕴证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C级较多出现在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中,较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MP-1、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20,(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最低。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均以血瘀为基础证型。HBV复制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王国鑫  倪约翰 《新中医》2021,53(12):50-53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水湿内阻型、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6种中医证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脾静脉、门静脉直径,侧支循环程度及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结果:湿热内蕴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轻度增宽,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阻络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显著增宽,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型肝硬化患者侧支循环程度主要表现为1度,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血瘀阻络型患者侧支循环程度3度数量增加较为显著,与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阻络型肝硬化患者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明确各种中医证型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指导肾癌患者术后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根据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判断中医证型,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不同中医证型与不同临床症状及发病病因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56例(38.6%)、肝肾阴虚23例(15.9%)、脾肾阳虚19例(13.1%)、湿热下注14例(9.7%)、脾肾阴虚14例(9.7%)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双腿沉重127例(87.58%),腰酸腰困132例(91.03%),情志不佳119例(82.06%),腰痛49例(33.79%),头晕40例(27.58%)。其中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双腿沉重发生率与肝肾阴虚证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患者饮酒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郁肾虚患者吸烟情况与脾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患者病程分布与肝肾阴虚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饮酒,吸烟为肾癌患者常见的发病病因。肝肾阴虚型患者与湿热下注,脾肾阳虚型患者对比,前者病程较长。  相似文献   

17.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集50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对61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该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结果得出本组503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13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血瘀、气虚、气滞、湿热、水。采用因子分析61个证候条目,KMO统计量为0.812,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1,共提取出17个公因子,被提取有51项具有意义的症状,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7类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血瘀证、脾气虚证。采用聚类分析出该病的证型分布比例,依次为血瘀证占24.85%(125/503),脾气虚证占19.28%(97/503),肝郁脾虚证14.91%(75/503),脾肾阳虚证占12.72%(64/503),湿热内蕴证占11.13%(56/503),脾虚湿盛证10.14%(51/503),肝肾阴虚证7.55%(38/503)。结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证素辨证体系相结合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特点研究,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胡晓灵  付玲  杜少华  杜帅  刘涛 《中医杂志》2013,54(3):231-235
目的 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亚健康人群分布情况及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采取随机整群抽取调查人群为样本,采用健康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亚健康筛查,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结果 在2 550例被调查者中亚健康状态者2026例,占79.45%.亚健康人群排前10位的症状为疲倦、目涩、头晕、心悸、咽干、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四肢困重、情志抑郁易怒.中医证候分布由高到低为: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肝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内扰证.女性以肝肾阴虚证及肝气郁结证多见,男性以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为主;汉族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主,少数民族以肝肾阴虚、脾虚湿阻、痰热内扰为主.肝肾阴虚证多集中在40~49岁.各证型在年龄、性别、民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有其特点,性别、年龄、民族对亚健康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规律及临床证型分布。方法:从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6月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服务的高脂血患者中选取632例进行研究,对其中医症状、脉象和舌象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证型以及中医辨证的分布规律。结果:本组患者共有10种单证,分别为肝气郁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郁热证、心气虚证和肾阳虚证,其中心、肝、脾、肾等单证均有一定比例。本组患者共有5种,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瘀内阻和阴虚阳亢,其中肝郁脾虚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5.44%,且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均与肝脏有关,约占61.39%(388/632)。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规律与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高血脂症中医病因病机,实施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