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青 《河北中医》2009,31(11):1683-168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所谓类冠心病,并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而是由于颈、胸椎的位置发生了位移所导致的与冠心病的症状相类似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源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中医“胸痹”范畴。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心悸,唇舌紫暗,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素霞 《河北中医》2011,33(8):1252-125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衡发生心肌缺血或功能障碍,但无心肌坏死的症候[1]。临床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进行辨证施护[2-3],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胸痹胸痛”病证。其临床表现以胸前区(膻中穴)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博士生导师董克礼教授诊治本病有其独特之处,现笔者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雁  王亮 《中医研究》2010,23(4):54-59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亦称缺血性心肌病。CHD是由多种冠状动脉性疾病所致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主要因素,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视为同义词。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一种临床表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造成粥样硬化的动脉进一步狭窄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被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HD)。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证基本与本病相似,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0年他月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临床一般分为隐性或无症状型冠心病(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在临床上,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其表现为隐匿型、心绞痛、心梗(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及严重可引起猝死(突发性心脏骤停而死亡)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以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为主,常见的有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堵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  相似文献   

16.
李自强 《河北中医》2009,31(9):1335-133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2004-10—2008-12,笔者应用桃仁红花煎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并与西医治疗3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亦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即产生冠脉循环障碍,使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因而引起心脏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最常见原因,因此亦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病占所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9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曹玉山治疗冠心病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曹玉山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国家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文琦 《光明中医》2008,23(12):2028-20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同时也属于心身疾病,不良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甚至有猝死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