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脑电图表现。方法 对 12 0例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病因、临床发作类型、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有明确病因 ,分别为脑血管病 59例 (脑梗死 41例 ,脑出血 18例 ) ,脑肿瘤 2 1例 ,脑外伤 7例 ,脑萎缩 10例 ;临床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 78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2 7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51例 ) ,全面性发作 3 8例 ,不能分类的发作 4例 ;脑电图正常 17例 ,异常 10 3例 ,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至高幅慢波增多 ,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 ,其中 18例出现散发或阵发性的尖波 ,棘波或尖慢、棘慢复合波。结论 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大部分病因明确 ,脑血管病 (脑梗死、脑出血 )、脑肿瘤是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 ,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 ,颞叶和额叶为多发部位 ,脑电图异常率高 ,痫样放电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及脑电改变特征.方法:利用ZN8000型同步录像脑电图(EEG)对1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结果:监测时间内共监测到89次临床发作,睡眠62次,清醒27次,持续时间10~90秒.临床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12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70次,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7次;发作期EEG:额区或额区为主的癫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8例71次,高-极高幅慢波(θ,δ)2例18次,痫样放电出现率100%.结论:额叶癫痫临床发作以运动症状为主,常于夜间发作,发作频繁而短暂.发作期EEG为额区痫样放电亦可为高幅慢波,与临床发作同步.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 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91 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 磁共振检查确诊,均行常规脑电图检查、V–EEG 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检查、V–EEG 检查诊断异常脑电图、同步发作、 痫样放电检出率及对不同部位癫痫发作检出率。结果:V–EEG 检查异常脑电图检出率、同步发作检出率、痫样放电检出率 均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EEG 检查在深部白质区、脑叶皮质区有癫痫样波检出率均 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V–EEG 检查应用于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可有效提 高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癫痫患者痫性放电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57例,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检查。统计记录检查结果并比较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率、总异常率。结果:V–EEG检查的痫性放电率、总异常率均高于REE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EG检查47例痫性放电患者中,23.40%清醒时放电,44.68%睡眠时放电,31.91%清醒时、睡眠时均未发生异常放电,而临床发作率为52.63%。结论:V–EEG诊断癫痫患者痫性放电及总异常检出率较高,能反映出临床发作类型及特征,可为临床介入干预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发病机制与EEG的潜在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3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早期发作和晚期发作的发病机制不同,发作类型上,主要以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以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结论脑电图是反映全脑功能的一个较好指标,它对于预测癫痫发作是否发生和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13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CO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与脑电图 (EEG)的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脑电技术对CO中毒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后发症期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患者意识障碍越重 ,EEG异常程度越高 ;年龄越小、中毒程度越轻EEG恢复越快而完全 ,年龄越大、中毒程度越重EEG恢复慢且易出现迟发性脑病 ;EEG多为弥漫性改变 ,局限性变化少见 ,少数可见痫样放电。结论 EEG可作为判断CO中度病情轻重、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方法:分别对109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早发性癫痫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和全面性发作癫痫为主,迟发性癫痫患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和部分性大作癫痫为主,病灶位于脑叶区域的脑卒中继发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皮层下。结论:早发性卒中继发癫痫较易控制,迟发性卒中继发癫痫则需要进行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国内报告6.5%.14.5%,国外为2%.17%,可能与病变部位、程度及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组的发病率为9.8%,与文献报道相符。脑梗死后癫痫的诊断标准为:梗死后2星期内出现的癫痫发作称为早期癫痫发作。2星期后出现的称为晚期癫痫发作(或迟发性癫痫发作)。本组早期癫痫发作24例(40.0%),晚期癫痫发作36例(6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2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4.63%(120/820),继发癫痫的时间及卒中类型根据发作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82例在2周内发病,38例在2周后发病,82例早发型癫痫发作中,28例脑梗死,40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迟发型癫痫中,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结论:早期癫痫与卒中后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有关,应根据发作类型使用抗癫痫药物,采用单一药物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稳态有效血浓度进行治疗。而迟发性癫痫大多数是由中风囊瘢痕机械刺激导致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难治性癫痫对患者脑电图癫痫样波和背景活动的影响。方法对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醒神开窍针刺法添加治疗,并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加用醒神开窍针刺法治疗后,19%患者发作停止,总有效率达65%;48%患者出现轻、中度副反应。在治疗有效的患者(发作减少≥50%)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显著减少或消失,但有9.3%患者癫痫样放电反而增多;醒神开窍针刺法所致EEG背景活动异常(38.9%)表现为θ活动和δ活动增多,α活动减少。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是难治性癫痫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癫痫样脑电活动的减少平行于发作频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临床特点,探讨额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额叶癫痫患者,分析患者发作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分析其脑电图改变表现。结果:(1)80例患者额叶癫痫临床发作次数228次,其中睡眠期间癫痫发作次数161次,占70.61%,清醒期间癫痫发作67次,占29.39%。(2)发作表现:原发性或局灶性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发作、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共43例,偏转性强直发作18例,姿势性强直发作5例,过度运动发作4例,阵挛性运动发作3例,单侧强直性发作3例,恐惧发作2例,发声2例。先兆发作患者15例,发作后表现患者18例,发作时意识清醒患者25例;丛集性发作31例。(3)长程脑电图监测异常率95.24%高于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5.26%,睡眠期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发生率95.24%高于清醒期的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癫痫常在夜间发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发作后状态;额叶癫痫脑电图特异性差,睡眠期脑电图阳性率超过清醒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脑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40天~6.5岁小儿脑炎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23例脑电图均显示背景慢活动(θδ活动)增多及弥漫性慢活动(θδ活动)背景,有痫样波放电10例。结论EEG在脑炎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梗死发作时间有关,皮层受累易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常见于老年人与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脑梗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将存在继发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无继发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以及动态脑电图结果与病灶关系。结果:(1)观察组中,与常规脑电图相比,动态脑电图的正常率较低,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特异性放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动态脑电图监测的异常率、癫痫样放电、非特异性放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脑叶皮质区与深部白质区有癫痫样波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动态脑电图用于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中,可有效对癫痫疾病发作与病情变化进行预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眼电刺激建立慢性实验性大鼠癫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对脑组织无直接损害、稳定、可靠的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方法用针灸针作为电极刺入眼底。经一定参数的电刺激大鼠,观察大鼠强直、痉挛发作及脑电图的变化。结果90%以上的大鼠在停止电刺激后20d仍有1-3级自发发作,且有典型痫样放电。结论强直痉挛发作及脑电图典型痫样放电是癫痫病的根本特征,因此,运用该方法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6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均行视频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案诊断效能(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监测期间痫样放电、临床发作相关情况及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放电情况。结果:视频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准确率、灵敏度高于常规脑电图,漏诊率低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视频脑电图监测期间发现痫样放电、临床发作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儿癫痫睡眠期异常放电情况高于清醒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明显提高小儿癫痫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且有助于分辨小儿癫痫发作类型,监测睡眠期异常放电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确切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癫痫的临床特点以及癫痫发病与脑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癫痫婴幼儿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分析EEG异常结果并与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比对。结果 126例患儿中1岁以下占总数的40.5%;患儿男女比例为1.4∶1;全面性发作患儿占总数的45.2%,局灶性发作患儿占总数的54.8%;症状性癫痫患儿占总数的55.6%,特发性癫痫占总数的44.4%;脑电图结果显示活动正常患儿占总数的56.3%,活动异常患儿占总数的43.7%;癫痫发作间期正常患儿占总数的26.2%,活动异常患儿占总数的73.8%。结论婴幼儿癫痫以1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从发作类型看以局灶性发作为主,症状性癫痫多见,脑电图诊断效果直观、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英菊  杨甫昭 《陕西中医》2004,25(10):948-949
本试验以皮层电图 (ECo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 ,海马电图 (EH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为指标 ,观察癫痫定胶囊对海马内微量注射ZnSO4造成的实验性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癫痫定胶囊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因ZnSO4注射引起的ECoG电位持续性棘慢波的频率和波幅 ,减少EHG持续性痫样放电的频率 ,降低海马痫样放电电位的波幅增加值。提示 :癫痫定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可能是加强了脑的抑制过程 ,使皮层和海马电活动出现同步化趋势 ,从而抑制了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9.
以脑电图为观察指标,从临床与实验两个角度研究抗痫胶囊对癫痫异常放电的影响。结果,临床用药4周,可明显缩短癫痫患儿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的累计时间,与用药前比较,P<0.05,在脑电图改善的同时,临床发作次数也相应地减少或消失;即时实验用药,可使戊四氮诱发的大白鼠脑电图阵发性棘波样改变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癫痫中心确诊的BECTS患者临床与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BECTS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仅有局灶性发作42例(40.4%),继发全身性发作62例(59.6%);仅有睡眠中发作92例(88.5%),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12例(11.5%)。脑电图表现特点为:一侧放电60例,占57.8%,其中左侧50例、右侧10例,57.8%;双侧放电共44例(42.2%);清醒时可见到放电者52例(50.0%),睡眠中出现放电104例(100.0%)。结论准确认识BECTS患者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