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一种晚期并发症,最后导致心肌重构,射血分数减低,循环瘀血等临床表现,且疗效差,死亡率高,是临床工作者较棘手的一个问题。笔者自1999年6月~2004年10月,运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汤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下面简称充血性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脏器瘀血和水肿,而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所以充血性心衰的瘀血和水肿常与心气不足,帅血无力有关。因此,益气活血药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中心环节。一瘀血是充血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改变瘀血是祖国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说,它是人体机  相似文献   

3.
浅谈益气温通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继红  冉亚军  王晓峰 《陕西中医》2009,30(8):1100-110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常发生的危急重症,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我院心血管病专家王晓峰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运用益气温通法的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笔者试从中医对益气温通法相关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有关研究对益气温通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同时静脉血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分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痰饮”、“心痹”等范畴,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搏血量下降,相对或绝对不能满足全身代谢的一般需求时的组织瘀血、缺氧、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病症。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多见胸闷,气短和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发展阶段。胡元会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治疗慢性心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临床表现,常用方法及临床病案运用介绍胡元会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综合康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力因各种疾病而减弱,不能将静脉回心血液充分排出,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从而引起静脉系统瘀血。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不能满足身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一系列症状和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中医学无心力衰竭之病名,但根据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以及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类似“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这一病理状态,常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但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临床与康复治疗,心衰可以纠正。而维持相对正常的功能,使患者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探讨总结傅汝林教授从瘀论治血液系统肿瘤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傅汝淋认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瘀血阻滞密不可分,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有多方面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所以活血化瘀尤显重要。临床辩证用药、据证加减,注重滋阴养血、滋补肝肾、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及液体潴留(肺瘀血和外周水肿)。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我科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给予真武汤加减口服,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医辨治心力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证,中医在辨证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笔者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以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饮为标;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临证时,应详查病机,明辨病位,主抓基本治法,同时灵活变通,审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王岩  秦洁  陈波 《光明中医》2023,(6):1045-1049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因具有并发症繁杂、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发病机理陈波教授以中医气血水相关理论作为指导,认为气虚(阳虚)、水停津渗、瘀血阻滞、气耗阳脱发生于慢性心力衰竭不同阶段,在治疗上以益气(温阳)、利水行津、活血通络、固脱回阳为法,标本兼顾,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期分类治疗。本文总结了陈波教授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并梳理其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伟 《吉林中医药》2004,24(2):47-49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以下简称心衰 )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情况下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出现心排血量不足 ,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 ,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一旦形成 ,多为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 ,  相似文献   

13.
张心夷 《河南中医》1994,14(2):87-88
本文通过临床,根据瘀血和痰浊共同导致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提出了理气活血化痰,补气活血化痰、温阳活血化痰、能络活血化痰四法,用于瘀血浊共同导致疾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无力和水肿3大症状,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文章以中医的角度从心衰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与五脏及气血津液的关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5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因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出现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心功能下降,心脏射血减少.循环瘀血。笔者自1999年4月~2002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31例,并与常规内科治疗的30例做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是慢性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的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尤以生育期年龄段为多见。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静脉瘀血或曲张: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按妇人腹痛病论治。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相似文献   

17.
中药灌肠结合微波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是慢性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的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尤以生育期年龄段为多见。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静脉瘀血或曲张;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按妇人腹痛病论治。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相似文献   

18.
李海涛 《陕西中医》2010,31(10):1432-1433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囊括了中医古籍的心水、心悸、胸痹、喘症、痰饮、水肿、血瘀、厥脱等病症范畴.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冠脉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的心脏疾患[1],简称冠心病)引发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出现心脏功能或结构的异常改变,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临床上以肺瘀血、体循环瘀血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心衰)。  相似文献   

20.
<正>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心功能异常,心脏排血量减少和体、肺循环瘀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产褥期出现心力衰竭临床较少见。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产褥期心力衰竭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孟某,女,32岁,2018年7月8日初诊。间断喘憋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天。患者于2月前临产住院时出现喘憋不适,活动后加重,曾予利尿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剖腹产一女婴,术中曾因失血过多而输血治疗。出院后仍有间断喘憋不适。10天前,患者出现喘憋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