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可有意识障碍,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轻偏瘫。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可见于“中风”、“头痛”、“厥证”等文献记载中,辨证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中医证候和分布规律。方法选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广东工业大学医院龙洞门诊部和汕头市中医院就诊的经检查确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进行分型。结果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医证候的风证,出现率为100.00%,血瘀证、火热证的出现率也较高,分别为58.93%、53.57%;患者证状多以组合证型呈现,二证、三证较多,其中风瘀证、风火证、风火瘀证出现率较高,分别为29.46%、25.00%、14.29%;患者Hunt-Hess分级在中医证型的表现形式为无论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如何,风证、瘀证的表现率都较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级和Ⅱ级患者无痰证、阴虚、气虚证表现,痰证患者在III级表现最高,和II级与IV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中医证候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西医的病情分型可为中医证候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持续微量泵输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分型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种分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85.7%、90.0%和85%;对照组4种分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5%、42.9%、50.0%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TMN分期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与TMN分期及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分型提供客观指标,可作为临床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突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现将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多因位于颅内脑底的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浅表部静脉畸形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血液病等 ,则多引起脑实质出血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继发性SAH[1] 。现将对我院收治的 6 0例SAH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SAH患者中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34~ 75岁 ,平均 5 5岁。先天性动脉瘤 17例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2 9例 ,颅脑外伤 14例。2 护  理2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SAH起病急骤 ,如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外伤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导致的综合征,并发症多而且较严重,我科于1999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治22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肥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1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并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且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较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明显(P〈0.05)。前两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称为湿阻型,后三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称为非湿阻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排除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后,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分型密切相关(P〈0.05),湿阻型的胰岛素抵抗较非湿阻型显著。结论胰岛素抵抗是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和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各中医证型的旋切治疗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中医分型 ,再行CT扫描 ,将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程度进行分级量化观察。结果 :旋切治疗有效率血瘀证 95 5 % ,寒湿证96 5 % ,湿热证 95 4% ,肝肾亏虚证 89 6 % ,总有效率 94 7%。结论 :腰椎间盘旋切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一种无创伤的最新治疗法 ,其疗效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采用西医分期治疗,治疗组139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NIHSS评分、Rankin残障评级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0天试验终点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73.38%(102/139例),优于对照组的61.43%(86/140例)(P〈0.05)。NIHSS评分改善≥40%者对照组66例(47.14%),治疗组80例(57.55%);Rankin评级0-2级者对照组65例(46.43%),治疗组78例(56.12%);Barthel指数评分≥85分者对照组60例(42.86%),治疗组71例(51.08%);CSS改善≥46%者对照组为61例(43.57%),治疗组为72例(51.80%)。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引起儿童肥胖症(obesity)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儿童肥胖症提供辩证诊断依据。方法对89例肥胖儿童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肝脏B超、血脂、皮质醇检测,对合并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者的骨龄、性激素及性腺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进行肥胖症临床分型。分别记录其舌质、舌苔、脉象,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随机抽取22例属脾虚湿困血瘀型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性。结果89例儿童肥胖症检出单纯性肥胖不伴有并发症32例,肥胖伴并发症28例,症状性肥胖2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5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4例,脾虚湿困型1例,其他2例。肥胖伴有并发症患者中湿热中阻型8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17例,其他3例。症状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23例,脾虚湿困型2例,其他2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P<0.01,P<0.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肥胖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肥胖儿童湿邪阻滞型多发,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常见,在肥胖伴有并发症及症状性肥胖患者中脾虚湿困伴血瘀型易见。伴有血瘀证表现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周晓峰  华震雷 《中医药学刊》2010,(11):2460-2462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年来在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疗的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并用同期46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表明辨证分型加西医治疗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疗DN均有与西医治疗不同的独特疗效,与西医疗法结合可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报道将5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以中医辨证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二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痰湿为本病病机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TIA住院治疗患者及35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结果]TIA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水平可以作为TIA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陈少芳  梁晖 《中医杂志》2005,46(3):212-21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最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