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断冠心病的病人6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与MSCT检查,分别以5%、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R-R间期间隔重建与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所测定的各组参数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10%R-R间期间隔测定的心功能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心功能指标数据准确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临床可应用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45例重度AS患者,42例正常人,测量长轴三节段纵向应变率(SrL)和短轴三水平径向应变率(SrR)、圆周应变率(SrC)及旋转率(RotR)的收缩期S峰值、舒张早期E’峰值、舒张晚期A’峰值及E’/A’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AS组SrL、SrR和SrC的S、E’、E’/A’均降低,SrI、SrR和SrC的A’及RotR的S、E’升高。结论:STI检测重度AS左心室功能的受损不仅为舒张功能,而且收缩功能亦同时受累。左室EF正常的重度AS患者存在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0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3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玎对100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统计.0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分型、厚度、长度、壁冠状动脉及其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检出22(22%,22/100)例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患者,共计25段,左前降支15(60%,15/25)段,对角支5(20%,5/25)段,左旋支5(20%,5/25)段;浅表型18(72%,18/25)段,深厚型7(28%,7/25)段;lO(40%,10/25)段心肌桥厚度可测量,为1.0mm-7.5mm(平均2.4mm),15(60%,15/25)段无法准确测量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1.4cm-4.5cm(平均2.6cm)。6(24%,6/25)段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19(74%,17/25)段管腔未见明确狭窄,5(20%,5/25)段壁冠状动脉近段管腔可见斑块并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显示壁冠状动脉管腔和管壁情况,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在颈椎骨及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超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265-266
颈椎骨及关节创伤早期是通过X线平片获得信息,但由于颈椎结构复杂,重叠较多,平片有很大局限性,随着普通(一及普通螺旋CT的应用,这种状况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体积绘制技术(VRT)骨重建的应用,使CT检查技术提到了重要位置,它能够提供骨及关节创伤情况的准确信息,并为临床医生采取适当、准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MSCTA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组得到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除1例已破裂小动脉瘤外,所有病例均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钙化、血栓、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颅底骨性结构的关系,并可显示颅内其他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前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2例患者,CT平扫:20例类圆形病灶,直径0.6-2.8cm,其中病灶呈等密度影10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4例;2例未显示病灶。增强CT:22例皮质期均有强化,CT值平均上升10-20HU;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降低19例、变化不明显3例;排泄期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20例,模糊2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检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裂、肠道炎性病变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肠扭转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病变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囊性病变患者螺旋CT扫描发现。结果发现肾脏良性囊性病变78例,其中肾囊肿56例,梗阻性肾积水13例,肾盂旁囊肿3例,多囊肾3例,肾结核并脓肿2例,尿毒症获得性肾囊性疾病1例;恶性囊性病变9例,其中肾盂移行细胞癌4例,肾细胞癌4例,肾胚胎肿瘤1例。结论各种不同性质肾脏囊性病变均有其螺旋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按照Ganau分型法,即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其分为4组:左心室正常构型组(LN组)、向心性重构组(CR组)、向心性肥厚组(CH组)、离心性肥厚组(EH组);分别进行RT-3DE检查,测量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E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 对照组与高血压各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心率、体质量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与LN组间LV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CR、CH、EH组与对照组、LN组相比其LVMI增大(P均〈0.05);对照组、LN组、CR组间RVEDV、RVESV、RVSV、RVE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H组、EH组与对照组、LN组、CR组的RVEDV、RVESV、RVE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H组RVSV与对照组、L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H组与其他各组RVS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的右室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差异,RT-3DE能简便、快速、准确、无创地确定该差异,为临床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的右心功能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血管源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64层螺旋CT表现,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37例中,急性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2例,夹层动脉瘤10例,脑动脉瘤破裂4例,急性肺栓塞2例,急性下肢血管闭塞2例,其他部位动脉瘤5例,大动脉炎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SSD)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急性血管源性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组增强扫描对比荆为碘帕醇,浓度为370mg/m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0~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VR、MPR、MIP重建。结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时间为7~10s;②DeBackeyI型主动脉夹层3例,DeBackey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测脑动脉的病理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使用CT血管造影对42例脑梗死患者的脑底中型动脉及一级分支动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MSCT上可见31例脑梗死患者脑底动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平均狭窄度6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在脑底中型动脉。脑底多条动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肺移植患者肺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肺移植患者术后2天内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左、右肺静脉,对发现血栓的患者测量血栓的大小以及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结果:80例患者中有12例(15%)发现肺静脉血栓,血栓平均宽0.9cm,阻塞部位平均峰值流速为124cm/s。5例肺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90天的死亡率为33%。预后差的患者血栓较大且通过狭窄的肺静脉血流速度较快。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静脉血栓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发现肺静脉血栓并测量血栓的大小和阻塞部位的血流速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