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78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组(观察组)39例,贝那普利组(对照组)39例。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AngⅡ变化。结果: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89.23±44.51)mg/dvs(111.14±44.37)mg/d,(2.76±1.34)mg/dvs(3.48±1.07)mg/d,(152.33±6.50)mg/dvs(190.24±4.03)mg/d,(20.79±4.90)U/Lvs(23.72±4.52)U/L,(47.11±19.86)vs(55.71±4.94)ng/L,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有明显效果。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
吴庆昕 《河南中医》2016,(10):1805-180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就诊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in urine quantitation,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Ang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水平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盐高脂饮食诱导高血压早期肾损害SD 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瞬时受 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养肝益水颗粒组、养肝益水颗粒+贝那普利组,每组10 只。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养 肝益水颗粒组、养肝益水颗粒+贝那普利组喂养高盐高脂饲料制备实验模型,周期为6 周。6 周后,贝那普利 组给药贝那普利悬液(0.9 mg·kg-1·d-1),养肝益水颗粒组给药养肝益水颗粒悬液(2.7 g 生药·kg-1·d-1),养肝益水 颗粒+贝那普利组分别给药养肝益水颗粒悬液(2.7 g 生药·kg-1·d-1)、贝那普利混悬液(0.9 mg·kg-1·d-1),空白 组、模型组灌胃相同量蒸馏水,周期为4 周。每周监测大鼠血压值,给药前、后收集大鼠尿液测ACR(白蛋白 与尿肌酐的比值)、β2-微球蛋白(β2-MG),留取大鼠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AngⅡ 含量,留取大鼠双肾标本,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肾脏组织中AngⅡ、TRPC6、NF-κB 等蛋白 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对比,SD 大鼠经高盐高脂饲料喂养6 周后,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养肝益水颗粒组、 养肝益水颗粒+贝那普利组收缩压、尿ACR、β2-微球蛋白、血清AngⅡ、肾脏组织AngⅡ、TRPC6、NF-κB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给药4 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养肝益水颗粒组、养肝益水 颗粒+贝那普利组收缩压、尿ACR、β2-微球蛋白、血清AngⅡ、肾脏组织AngⅡ、TRPC6、NF-κB 蛋白表达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养肝益水颗粒组各检测指标较贝那普利组高,养肝益水颗粒+ 贝那普利组各检测指标较贝那普利组低。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显示,空白组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肾脏结构可 见明显异常,贝那普利组、养肝益水颗粒组、养肝益水颗粒+贝那普利组干预后肾脏病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可能通过抑制AngⅡ/TRPC6/NF-κB 信号通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联合贝那普利则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1:7服贝那普利;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同时口服金水宝胶囊。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达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ALB、尿β2-MG和血β2-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ALB和血、尿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明显降低mALB、尿β2-MG和血β2-MG,改善早期肾损害,较单用贝那普利治疗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豆苷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4只SHR随机分为黄豆苷元组(Dai组)、咪达普利组(Imi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同时以8只同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分别用黄豆苷元13.50mg/(kg·d)和咪达普利0.90mg/(kg·d)灌胃,NS组及正常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颈动脉插管法测收缩压,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压、尿β2-MG显著增多(P〈0.01),肾组织内的SOD活性降低。药物干预4周后与同期NS组比较,黄豆苷元明显降低尿β2-MG和MDA水平(P〈0.05),并能明显提高肾脏组织内的SOD活性;咪达普利则显著降低尿β2-MG和MDA水平(P〈0.05或P〈0.01),亦显著提高肾组织SOD活性(P〈0.0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豆苷元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内皮作用实现的,其作用与咪达普利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渴肾康汤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用贝那普利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用消渴肾康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两组MAU、血清TGF-β1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消渴肾康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AU、血清TGF-β1,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7.
何宗泽  李冀军 《河南中医》2014,(12):2466-24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采用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 ALB、血2-MG、尿2-MG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刘中勇教授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刘中勇教授自拟补肾活血方,8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 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达标,观察组mALB、尿β2-MG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改善临床症状。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效果满意,能减轻肾损害,延缓肾功能恶化,从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4):467-46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早期DN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Cys-C、β2-MG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及血清Cys C、β2-M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血清Cys C、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3.22±10.5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加服丹红注射液或安慰剂前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刘吉莉  李关海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1-1303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0例,同时设立对照组40例,比较3组间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的差异,同时对80例ACS患者进行AngⅡ与PAI-1相关性分析。在ACS患者中选取3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性研究,其中ACEI组15例,非ACEI组15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CEI组加用贝那普利10 mg/d,2周~8周后再次测定PAI-1的水平,比较PAI-1水平下降的情况。结果 ACS患者AngⅡ与PAI-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AMI组AngⅡ与PAI-1水平又明显高于UA组(P〈0.001)。AngⅡ与PAI-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b'=0.457,P〈0.05)。2周~8周后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ACS患者较未使用贝那普利的患者血中PAI-1的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 RAS与纤溶系统不是相互独立地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是密切相关,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前胶原Ⅲ(PCⅢ)、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为阴虚阳亢型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开搏通(卡托普利)组、天麻钩藤饮组和开搏通加天麻钩藤饮组(中西药联用组)。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各组血压、PCⅢ,治疗前后血浆ALDO和AngⅡ的变化情况。结果开搏通、天麻钩藤饮以及中西药联用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P〈0.05或P〈0.01),中西药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开搏通组及天麻钩藤饮组(P〈0.05)。3组降压有效率相当,分别是16/19、15/18和19/20。3组患者血清PCⅢ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的作用相当(P〉0.05),而中西药联用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药(P〈0.01)。开搏通能明显降低血浆AngⅡ水平(P〈0.01),而对ALDO没有影响(P〉0.05)。结论开搏通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单纯降低血浆AngⅡ的表达而产生的,天麻钩藤饮则是通过同时抑制ALDO和AngⅡ的表达来发挥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而联合应用开搏通和天麻钩藤饮无论在降压方面,还是在抑制心肌纤维化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分别予钙离子拮抗剂(CC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联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良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在继续生活方式改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组1:晨服氨氯地平5 mg;组2:晨服氨氯地平5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3:晨服氨氯地平5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4:晨服贝那普利10 mg;组5:晨服贝那普利10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6:晨服贝那普利10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治疗后6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3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组6降压幅度较组1、组2、组4、组5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睡前服用组的降压幅度较晨服组和不服组增高(P〈0.05或P〈0.01),而晨服组与不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比晨服有利于降低血压,与CCB合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全毅红  杨雅琴 《中医药研究》2012,(11):1322-132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II、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续iv给予丹红注射液对SD大鼠产生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红注射液600、200、60 mg/kg剂量组,每组20只,连续iv给药13周,以其体质量、血液生化学、血液学、脏器相对质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全面评价其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结果丹红注射液600 mg/kg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延缓,肾功能指标(BUN、Cr)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肾脏发生病变。结论 iv给予丹红注射液600 mg/kg对大鼠有明显的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和对照组(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PT、APTT、Fig、D-D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除PT外的其余3项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PTT为35.44 s±2.37 s,Fig为3.25 g/L±0.37 g/L,D-D为583.1 ng/mL±103.5 ng/mL。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在(37.5±0.5)℃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暴露CAM建立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μg/mL)组(V组),每组10枚鸡胚。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建立血管内膜损伤模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mL/kg,各组连续7d后取血清。第8天,在鸡胚CAM上放一直径为5mm的滤膜作为载体,分别加样5μL,每日1次,连续3d,第11天取CAM,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载体周围血管数目及滤膜周围0.5c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CAM周围血管数目,T组(31.80±3.08)条与C组(28.40±3.75)条比较,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I组(47.30±3.27)条与C组相比较,载体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T组(47.60±3.89)条相比较,血管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能够明显促进CAM上血管生成,血管内膜损伤后的血清和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也分别强于血管内膜未损伤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癌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挟窄程度的Genisi记分评估,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按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7.01mg/L±2.61mg/Lvs4.59mg/L±2.26mg/L,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不稳定型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脂联素对冠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及对照组(79例),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1.7%和84.0%,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4.3%和6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