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AS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ASA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AIF的表达。结果 脑梗死体积ASA预处理组为(0.20±0.48)%,与模型加溶媒组(0.35±0.34)%相比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8±0.34)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 A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AI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McA0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TUN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改变;用WEST—ER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β-P38、Fas的表达改变。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用药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阳性细胞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注射药物后蛋白磷酸化被抑制,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可改变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抑制P38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Survivin的时相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时检测,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术后,模型组、治疗组于缺血2 h后再灌注6 h2、4 h、48 h、72 h时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时相各组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Survivin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大鼠I/R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各个时间点均可见到Caspase-3、Survivin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两组Caspase-3、Survivin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高峰在I/R后24 h,Sur-vivin的表达高峰在I/R后48 h。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Sur-vivin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红注射液促进Survivin的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凋亡(Smac)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预防组、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h、12h、24h亚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mac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h后胞浆中Smac蛋白的免疫阳性细胞增多,24h表达最多,并且胞浆和胞核都着色。缺血再灌注组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治疗组、预防加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与预防加治疗组中Smac蛋白阳性表达较弱,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Smac蛋白的释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1h再灌注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成6h、12h、24h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预防或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神经元凋亡的数目及皮质海马部的caspase-8表达(P〈0.01),NBP预防组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也较缺血灌注组降低(P〈0.01),但较NBP治疗组较差。结论NBP能减少缺血区凋亡神经元的数目,其预防用药及早期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8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质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黄体酮治疗组大鼠脑部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均0.05),神经元的凋亡数量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黄体酮能显著减少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水孔蛋白4(AQP4)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a-K-ATP酶活性。结果:模型组AQP4蛋白表达升高;予丹红注射液的治疗组AQP4蛋白的表达下降;模型组脑组织匀浆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的治疗组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脑组织缺血区AQP4蛋白表达的上调和Na-K-ATP酶活性降低可能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丹红注射液有抑制脑水肿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应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增加(P〈0.05),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米诺环素处理后显著缓解凋亡神经元数的增加,抑制Caspase-12的表达(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抑制Caspase—12介导的Caspase介导的级联反应凋亡途径的激活是米诺环素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芎通脉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Ⅰ组(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7d后行造模再灌注)、模型Ⅱ组(造模再灌注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3d)、预处理组(50%参芎通脉颗粒溶液灌胃7d后行造模再灌注)、治疗组(造模再灌注后以50%参芎通脉颗粒溶液灌胃3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肿瘤抑制基因p53、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水平。结果:参芎通脉颗粒预处理及治疗均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神经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预处理组及治疗组p53、Fas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芎通脉颗粒预处理和治疗均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及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A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再灌注及生理盐水灌胃组(B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味及当归补血汤灌胃给药组(C组) 3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第2天起开始给药,C组大鼠灌胃以加味当归补血汤10 mg 生药/g体质量,A、B两组大鼠灌胃以生理盐水10 μL/g体质量,每天2次,连续给药2周.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脑红蛋白(NG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B组大鼠海马区NGB阳性神经元分布稀疏,数目较A组、C组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减少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增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NG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脑组织梗死体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脑组织中TGF-β1、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细胞凋亡也相应增加,在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TGF-β1与Caspase-3主要在缺血周围区表达,TGF-β1表达增高较快,在再灌注24h达高峰;Caspase-3表达增高较慢,在48h达高峰。结论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呈动态过程,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脑缺血诱导了TGF—β1与Caspase-3的表达,TGF—β1表达高峰早于Caspase-3出现。恰当时间窗内对TGF-β1、Caspase-3的干预将是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 h、12 h、24 h4、8 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24 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 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h,12h,24h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茶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假手术组,茶黄素小剂量组(10 ms/ks),荼黄素大剂量组(20mg/kg).缺血2h,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于再灌注前舌下静脉给药.测定大鼠神经系统症状,脑梗塞体积,脑组织MDA.NO含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茶黄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梗塞体积缩小,脑组织MDA,NO含量减少,SOD和GSH-Px活性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减少.结论 茶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L-THP高、低剂量组(40、20 mg·kg-1·d-1).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h再灌注6、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芪丹通脉片组,并予相应处理以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芪丹通脉片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芪丹通脉片可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芪丹通脉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BDNF mRNA和Nogo-A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利  梁静涛  田嵘臻  刘福 《陕西中医》2010,31(1):121-12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 mRNA和Nogo-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和三七皂苷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3、7、14d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后提取脑组织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测定BDNF mRNA和Nogo-A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比,参麦注射液组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缺失症状,并在大鼠脑缺血后上调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区BDNF mRNA和下调NOgO-A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于脑缺血大鼠脑可塑性具有有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竹节参总皂苷(total rhizome panacis japonica saponins,tRPJ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模型组、tRPJS不同剂量组(50、100、200mg·kg^-1ip),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状态,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神经凋亡细胞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损伤模型组比较,tRPJS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RPJS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时具有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川芎嗪可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