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及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8例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对照组(89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观察2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计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观察组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胺碘酮0.2g,1次/d维持,对照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心律平治疗,150mg,每8h1次口服维持。结果:①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76.41%,心律平组34.8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较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或房扑的转复率高,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心律平,胺碘酮对转复心房颤动及房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疗效差异及护理特点。方法:将8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组对房扑复律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1),对房颤的复律效果也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伊布利特对房扑/房颤复律效果优于胺碘酮,但需严格监护及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转复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32例入选的无禁忌证持续时间小于90d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患者,静推伊布利特,密切观察转复过程中的心电图、生命体征,观察转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持续90d内,不同病程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成功率差别不大。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房颤及房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针刺内关、神门、膻中等穴;对照组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转复率85·0%,对照组转复率67·5%,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转复时间(39·6±13·7)分钟,对照组(50·1±14·8)分钟,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针刺是一种快速转复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新发心房扑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新发心房扑动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心脏病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联合治疗方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例患者痊愈,占15%,2例患者治疗有效,占10%,15例患者治疗无效,占75%,治疗总有效率为25%。治疗组11例患者痊愈,占55%,5例患者治疗有效,占25%,4例患者治疗无效,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新发心房扑动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重构 ,增加复律的难度[1] ,因此主张尽早复律。笔者观察了静脉注射胺碘酮 (商品名可达龙 ,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生产 )与西地兰 (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房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新发心房扑动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因心房扑动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者均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扩血管、吸氧、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10min内静推,继续以1mg/min的速度微泵注入,持续6h,对照组给予西地兰0.4mg静推,未复律者2h后追加0.2mg,仍未复律者,6h后再追加0.2mg,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扑动安全有效,相对于西地兰具有复律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可导致左房血栓形成 ,引起动脉栓塞 ;快速Af可加重心功能不全、诱发心绞痛 ;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2 5 %~ 3 0 % ,对心肌舒张功能危害更大 ,因此转复房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 1 998年 2月— 2 0 0 1年 1 0月 ,笔者应用胺碘酮对左房内径 <5 0mm、Af持续时间小于 1年的 3 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转复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0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5 0 .2± 9.2 )岁 ;其中风心病 1 2例 ,高心病 8例 ,冠心病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肺心病 2… 相似文献
9.
朱俭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0):1048-1049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宽QRS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在临床与心电严密监护下应用胺碘酮 15 0~ 3 0 0mg( 3~ 5mg/kg)静注 ,总量不超过 10mg/kg ,观察宽QRS心动过速转复情况。结果 宽QRS心动过速转复总有效率为 70 .0 % ,其中室速组为 5 3 .8% ,室上速伴差异传导为 80 .0 % ,室上速伴束支传导阻滞为 80 .0 % ,预激合并室上速 (包括房扑、房颤 )为 85 .7% ,室速组转复率较其它三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余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宽QRS心动过速疗效确切 ,以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合并显性预激者疗效最好 ,室速转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观察普罗帕酮口服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新近发生房颤在48小时内之患者75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进行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37例;口服普罗帕酮600mg。胺碘顿服酮组38例,300mg静脉给药1小时后20mg/kg持续24小时。以24小时后恢复窦性心率为有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81%,胺碘酮组8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平均起效时间普罗帕酮组2.5小时,胺碘酮组7.2小时,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普罗帕酮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均可安全有效转复新近发生房颤,普罗帕酬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长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还可致心房电生理重构及复律困难,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首选药物复律。现将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1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的转复有效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复所用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P0.05);2组患者的HR、SBP、DB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普罗帕酮略高,但转复时间稍慢。2种药物皆可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6例快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150ra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lmg/min维持静滴24h,观察用药后2、6、12、24h转复率、心室率、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h转复率30.3%,6h转复率57.9%,12h转复率73.7%,24h转复率86.8%。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用药前心室率(136±23)次/min,用药后2h(120±16)次/min,6h(112±14)次/min,12h(88±12)次/min,24h(76±10)交/min。用胺碘酮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4.
15.
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重构,损害心室结构和功能。笔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生产)与西地兰来控制其心室率,并对两者的短期疗效作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伊布利特转复老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92-1793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老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围转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8例持续时间90 d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老年患者,根据体质量静推伊布利特,密切观察转复过程中的心电、血压,比较不同病程长短对转复成功率的影响,并观察转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持续90 d内,不同病程之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成功率差别不大(P=1.000)。发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室纤颤1例。结论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严密观察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用薄层扫描法同时测定血清中胺碘酮(A)及去乙基胺碘酮(DA),并用于临床作常规血浓监测。在血清浓度0.1-4.0mg/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A =1.14XA+0.105(r=0.9998),YDA= 0.887XDA-0.074(r=0.9989),变异系数:日内A为2.75%,DA为1.07%(n=6);日间A为 6.93%, DA为6.96%(n=30)。12例(男10例,女2例)服用负荷量(0.4-00.6g/d)两周,晨起空腹时血清浓度A为1.06±0.25(x土s),DA为0.86±0.34(x±s):27例(男23例,女4例)服用维持量(0.1-0.2g/d) 60d以上晨起空腹时血清浓度A为0.44±0.15, DA为0.41 ±0.15。 相似文献
18.
朱从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315-3316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显著,转复成功率81%,不良反应发生率12%。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富马酸伊布利特转复房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并使用富马酸伊布利特转复房性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年龄33~86岁。在心电监护下使用静脉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并观察24 h。结果 开始用药2 h内,2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为83.3%。观察24 h无复发。10例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伴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需要直流电复律的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用药前QTc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结论 富马酸伊布利特转复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俞建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068-3069
目的探讨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用药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观察2种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在控制心室率或减慢心室率方面优于普罗帕酮,但不良反应比后者多。结论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或减慢心室率效果优于普罗帕酮,但不能说其疗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