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渝  彭玮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09-609,65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15例予丹参注射液静滴;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民  吴桂玲 《光明中医》2008,23(3):355-35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不给予,其余对证治疗完全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输注,合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周。观释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两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患肢的周径在治疗前后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皮下出血、内脏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观察治疗前后2组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2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为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DVT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造成持续的静脉功能异常,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和肺动脉栓塞,甚至突然死亡。2004年1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VT患者7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严重并发症。方法我们以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满意疗效。结果出现深静脉血栓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未见出血症状。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预防骨科患者DVT的发生具有特异性的意义,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防治老年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表学、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素(ET)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肢最大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引流量、出血倾向.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表学、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E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术后第1天(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最大肿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引流量和出血倾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防治老年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差别,但其安全性要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评价该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10~2014.10期间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顺序随机将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溶栓、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对照组为77.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评价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随机将169例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对照组)和丹参预防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89例。观察组术前5天~术后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作Doppler超声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3.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传 《河南中医》2010,30(4):377-378
目的:观察自拟御痹痛消散足浴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子肠溶阿司匹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御痹痛消散足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4.2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御痹痛消散足浴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胡伊群 《新中医》2021,53(24):99-10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自拟冰黄散外敷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60 例行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冰黄散外敷治疗。观察比较2 组DVT 发生率、大小腿周径差、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 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28.7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组下肢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 组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均较术后1 d 缩小(P<0.05),且观察组周径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组凝血功能指标D-D、PT、Fib、APT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 组D-D、PT、Fib、APTT 水平较术后1 d 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组CRP、TNF-α、IL-6、IL-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 组CRP、TNF-α、IL-6、TIL-8 水平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 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 组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冰黄散防治骨科大手术后DVT 形成疗效显著,能降低DVT发生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周健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91-189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深静脉血管再通比率、D-二聚体下降时间.结果 治疗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及D-二聚体下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管再通比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疗效显著,对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微循环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蓬子菜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8年~ 2 0 0 0年收治的 3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其中男 2 2例 ,女性 8例。年龄 16岁~ 79岁。发病时间 5d~2 0年不等。本组 60例中有 12例行经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余 18例经阻抗血流检测 (IPG)、超声血流检测及临床体检所证实[1 ] 。2 治疗方法2 1 治疗方法 静脉滴注蓬子菜注射液 60ml(本院制剂室制备2 0ml/支 )稀释于 5 %葡萄糖 5 0 0ml,缓慢滴注 ,每d1次。治疗 1个月 ,每w查 1次出凝血时间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2 2 观察方法2 2 1 临床表现 参照 1990年中华…  相似文献   

15.
2008-2011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48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入住综合病房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小腿周经相差3-6cm.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在39-85岁间,平均年龄49岁;下肢静脉顺行造影6例(4例为髂股段静脉血栓形成,2例为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1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深静脉内有实性填充).对照组24例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在36-82间,平均年龄46岁;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0例(6例为髂股段静脉血栓形成,4例为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1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内有实性填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以来在我院和上级医院进修过程中遇到的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6-2002年应用通脉汤合股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和D二聚体检查确诊。以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加疏血通或丹参治疗。结果:由肿瘤引起15例占31.3%,由手术后引起12例占25%,由糖尿病等内科及其他疾病引起21例占43.8%,经治疗痊愈3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肿瘤、手术后和严重内科疾病是DVT的常见病因。抗凝治疗是DVT安全、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具有高危因素或术后的患者应予以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对我科从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98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71%好转率为20%。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西医方法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