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痰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造模前经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及治疗+LY294002组各5只。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硬化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导痰汤对颈动脉硬化家兔血管磷脂酰肌醇(P1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导痰汤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P13K和p-Akt水平显著升高(P〈0.01);使用P13K/Akt通路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后,模型组内皮细胞内P13K和p-Akt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治疗组俨〈0.01)。结论导痰汤可以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P13K和p-Akt的表达,达到治疗颈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采用二氯化钴(Cocl2)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采用WST-8法观察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HUVEC的作用。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HUV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在Cocl2所诱导的化学缺氧下,HUVEC增殖明显。密蒙花方可抑制缺氧状态下HUVEC的增殖,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②密蒙花方对HUV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密蒙花方作用24h后,其PCN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377±3.200)%,(43.707±3.195)%、(27.621±3.622)%与缺氧组(90.600±3.6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密蒙花方浓度升高,PCNA蛋白表达率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密蒙花方有抑制新生血管发生的作用,有望成为防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FINS);肾组织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肾组织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高热量饲料喂养,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造模;中药灌胃8w后,取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测定肾组织Ⅳ型胶原、TGF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肾组织InsR、IRS-1、P13K水平。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病理组(P〈0.01)。各组间血胰岛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病理组、治疗组肾组织Ⅳ型胶原、TGFB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组比较,治疗组肾组织Ⅳ型胶原、TGF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肾组织InsR、IRS-1、P13K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组织In.sR、IRS-1、P13K表达水平均高于病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明显延缓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改变,保护肾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下调肾组织中TGFβ的过度表达,减少其蛋白含量;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环节信号转导,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HUVEC)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HUVEC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密蒙花方对缺氧状态下细胞中HIF-1α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缺氧状态下,HUVEC增殖明显且细胞中HIF-1α表达增高(P〈0.01),密蒙花方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增殖及HIF-1α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密蒙花方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的方法。分别在诱导自噬前和诱导过程中,使细胞分别与含或不含阿托伐他汀的正常培养基或Hanks’液共孵育,RT—PCR技术检测组间Beclin-1和Map11c3两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和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Beclin-1和Map11c3两基因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诱导前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表达低于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对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并瞬时转染至HUVEC,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激活细胞模型。同时,制备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作用于转染后的HUVE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Griess反应法测定细胞上清NO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eNOS的表达。结果活血益气方不仅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表达VEGF蛋白,还可以促进其分泌NO及eNOS。活血方和益气方单用均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细胞分泌NO,但对eNOS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结论活血益气方对VEGF信号通路具有促进作用。活血方药和益气方药在这方面均起主要作用,全方作用优于拆方各组。活血益气方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提高血管通透性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陈皮-半夏能否通过对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等自噬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空白干预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其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损伤模型组(模型组),陈皮-半夏小、中、大剂量组。MTT法,观察陈皮-半夏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陈皮-半夏对内皮细胞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方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Beclin-1、LC-3表达显著升高(P〈0.01)。陈皮-半夏中、大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1),Beclin-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陈皮-半夏3个剂量组的LC-3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陈皮-半夏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Beclin-1、LC-3的表达,发挥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涌泉、重灸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20只。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mRNA表达,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脑组织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组缺血半暗带区VEGF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出现大面积梗死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涌泉、重灸百会能显著增强脑组织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生成,这可能是针灸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s Saponin,PQ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梗死区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制作AMI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PQS大、中、小剂量组,倍他乐克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PQS水溶液[54mg/(kg·d),27mg/(kg·d),13.5mg/(kg·d)]及倍他乐克水溶液[4.5mg/(kg·d)]每天1次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灌胃,连续用药14天。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6只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及Ⅷ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及bFGF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平均微血管密度(MMVD)。结果PQS大、中剂量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小剂量组心肌细胞bFGF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剂量组M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QS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促进梗死及缺血区血管新生,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探讨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的机制。方法 以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 用ox LDL造成HUVEC损伤模型,以三七总皂苷进行干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UVEC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 ox-LDL作用HUVEC后12、24 h时,HUVEC损伤明显,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升高, HUVEC的ICAM 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三七总皂苷能使ox-LDL损伤的HUVEC形态趋于正常,活性增强,并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降低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ox-LD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ASO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补气活血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对HUVEC 增殖能力具有较明显促进、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建立HUVEC 的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0 种活血化瘀药分别与3 种补气药按照1:2、1:1、2:1 三种不同的配比两两配伍组合,组成90 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制备90 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和10 种活血化瘀药的含药血清。应用MTT 比色法观察不同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药对的含药血清对HUVEC 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大部分的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药对含药血清对HUVEC 的增殖能力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促进或者抑制),其中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可明显促进HUVEC 增殖能力(P<0.05 或P<0.01);三棱组、莪术组、丹皮组、莪术黄芪(2:1)组、三棱人参(2:1)组、莪术黄芪(1:1)组可明显抑制HUVEC 增殖(P<0.05 或P<0.01)。结论:不同的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配伍组成对HUVEC 的增殖能力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可能为这些药物在细胞层面上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作用时间(1h、6h、24h)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在AngⅡ作用的不同时间点(0h点为A组、6h点为B组)加入丹参酮ⅡA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随着AngⅡ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显著下降(P〈0.01),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3)在丹参酮ⅡA作用1h、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彩梅  王勤洁  周强  张洁 《河北中医》2013,(12):1771-1773,1863
目的观察红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红藤方治疗,对照组36例予孕三烯酮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改变情况。并设正常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血清MMP-9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TIMP-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9/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MP-9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正常组血清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清MMP-9/TIMP-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更接近于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P-9及MMP-9/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P-9/TIM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MMP-9/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血清MMP-9、TIMP-1水平失调有关,红藤方作用机制与调整血清MMP-9/TIMP-1表达,抑制异位内膜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对HUVEC 迁移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促进、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建立HUVEC的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将赤芍、川芎、丹皮、丹参、莪术、三棱、黄芪、人参按照1∶2,1∶1,2∶1 3种配比两两配伍组合,组成13对补气活血药药对,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应用划痕法观察不同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药对的10%含药血清对HUVEC(5×105/mL 密度)作用24 h后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三棱组、莪术组、丹皮组,莪术黄芪(2∶1)组、三棱人参(2∶1)组、莪术黄芪(1∶1)组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不同的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配伍组成对HUVEC 的迁移能力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这些药物在细胞层面上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作用时间(1h、6h、24h)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在AngⅡ作用的不同时间点(0h点为A组、6h点为B组)加入丹参酮ⅡA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随着AngⅡ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显著下降(P〈0.01),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3)在丹参酮ⅡA作用1h、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清热燥湿化瘀中药复方预防性给药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胸主动脉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热燥湿化瘀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伐他汀对照组、清热燥湿化瘀中药复方组。高脂饲料造模,于第5周同时预防性给予氟伐他汀及中药复方,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胸主动脉IL-1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显著性降低TNF—α蛋白表达,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IL-1β表达的影响,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组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燥湿化瘀法及其组方能有效调节实验大鼠血清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发挥抑制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蒜素能否保护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损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5(每组=8),将其与不同浓度的大蒜素(50,20,10μg/m1)和Hcy(5mmol/L)共同培养12,24,36h,光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及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情况。结果:培养12h时,各组之间LDH的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4h时,Hcy组细胞间隙增大,有少量内皮细胞脱落,LDH活性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大蒜素三个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36h后,大蒜素大剂量组和Hcy组可观察到内皮细胞脱落现象,LDH活性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素对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和体外培养HUVEC的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芎芍胶囊高、中、低3个浓度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均有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增殖率分别为54.14%、54.98%、33.77%;FCM法检测发现高、中、低剂量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均可增加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14%、42.65%、37.08%;显微镜观察结果也显示各含药血清具有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结论 芎芍胶囊能促进HUVEC的增殖,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浓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芎芍胶囊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集正常健康人群(正常组)、冠心病中高危人群(中高危组)、冠心病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的血清,分别作用于HUVEC,培养至24、48、72、96h检测吸光度值(OD值)。结果4组血清中加或不加5%胎牛血清,其对HUVEC增殖均有促进作用,正常组、中高危组、急性期组、稳定期组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稳定期组血清促增殖作用最强。结论心血管疾病在急性期后,随着病程和生存期的延长,其血清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