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发病常与肝肾不足或失调有关。本人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有关本病辩证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以"头晕、眼花"为主症,本病常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笔者用自拟消眩方痰虚同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眩晕的中医证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芳  周波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65-866
眩晕是指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2003年4月全国(重庆)眩晕会议将眩晕分为耳性眩晕、前庭神经性眩晕、脑性眩晕和颈性眩晕四大类,其中以梅尼埃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最常见诱因。中医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就近年来眩晕的中医证治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眩晕或猝倒,中医认为多系肝阳上扰、气血不足、痰湿中阻所致。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眩晕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眩晕症42例广西柳州中医院关建国(545001)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味,眩晕症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均可以眩晕为主要见症。中医治疗本病以往多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病因病机,笔者抽取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本院脑病中心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92例,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针灸、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增强了患者体质,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重在治病求本,辨证施护,提高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叶佐荣  宋小青 《新中医》2009,(10):77-77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本病12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0%,治愈率为41.7%。结论:归脾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中医对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的认识及中医各类型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比较各类型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肾精不足型VBI性眩晕具有临床安全性高,临床实用性强,并且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的结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进展张国柱,谢志林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中医药疗法,综述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干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系途径缺血,内听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耳迷路引起的眩晕...  相似文献   

12.
郝芳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82-483
目的:通过对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观察研究,来揭示由多种疾病导致的眩晕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眩晕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10例眩晕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和西医诊断,再进行TCD观察分析。结果:梅尼埃病以肝肾阴虚型为主,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为主,脑动脉粥样硬化以痰浊上蒙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气血亏虚为主。肝阳上亢和痰浊上蒙以血管痉挛为主,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以供血不足为主。结论:经颅多普勒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中已广泛使用,它提供的颅内血流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治疗眩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行阐述,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多由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颈椎病,椎动脉管受压,血管痉挛致脑缺血发作,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症状,可伴头痛、肢体麻木、短暂的意识丧失等症状。本病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5.
化痰活血益脑方治疗颈性眩晕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业芳 《新中医》1998,30(3):22-23
运用自拟化痰活血益脑方治疗颈性眩晕45例取得较好效果。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中医的痰饮,瘀血直接相关。提出痰瘀是其标,脾肾虚是其本。急性发作时重于冶标,宜化痰活血;眩晕止时,应调脾补肾。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Barre和Lieou于1926年率先提出,是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痛、耳鸣、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本病当属中医“眩晕”、“头痛”、“颈肩痛”等范畴。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其中百会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穴之一,现就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西医诊治虽然见效明显,但远期疗效则没有中医辨治显著。该症的中医辨治分型主要有脾气虚弱、宗气不足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肝血亏虚、阴不制阳证,肝气郁结、瘀阻脉络证,肾精亏虚、元气不足证等。从中医辨证分型的角度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低血压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因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全身乏力,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晕厥和休克。笔者偶得一民间验方。自1999年~2004年用此方治疗48例低血压病人,屡治屡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