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p16)以及癌基因蛋白p21(p2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或)IM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12周.结果 1)善胃方在总体疗效方面(90.00%)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56.67%),P<0.05;2)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粘膜Dys、IM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中药治疗组中,粘膜p16表达经治疗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5)中药治疗组中,粘膜p21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21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粘膜Dys、IM改善,提高p16的表达,降低p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 (Dys)和 (或 )肠上皮化生 (IM)的治疗效果 ,并观察癌基因蛋白 p2 1(p2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 (或 )IM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给予善胃方 ;对照组 ,给予猴头菌片。结果 :①善胃方在总体疗效方面 (90 0 0 % )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5 6 6 7% ) ,P <0 0 5 ;②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③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黏膜Dys、IM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④中药治疗组中 ,黏膜 p2 1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P <0 0 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2 1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药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黏膜Dys、IM改善 ,降低 p2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胃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适当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4.
善胃Ⅰ-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肠上皮化生 (IM )与异型增生 (Dys)属胃癌的癌前病变 ,为消化系疑难病之一。目的 :观察善胃Ⅰ—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及伴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 15 4例 ,其中善胃Ⅰ号方治疗组 3 4例 ,善胃Ⅱ号方治疗组 43例 ,善胃Ⅲ号方治疗组 2 9例 ,猴头菌片对照组 48例。患者分别服用善胃Ⅰ—Ⅲ号方与猴头菌片 ,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其疗效。结果 :善胃Ⅰ号方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逆转方面 ,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P<0 .0 5 ) ;善胃Ⅱ—Ⅲ号方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方面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P<0 .0 5 ) ,而在治疗前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逆转方面 ,与猴头菌片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善胃Ⅰ—Ⅲ号方治疗CAG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对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型胃粘膜异型增生p21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Ⅰ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ras癌基因蛋白p2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患者且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予善胃Ⅰ号方;对照组48例,予市售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12周.[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44.74%,P<0.005;2)病理改变: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粘膜萎缩消失8例,转为轻度12例,重度转为中度7例,无变化6例,加重1例;而对照组消失2例,转为轻度4例,转为中度5例,无变化33例,加重4例,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p21蛋白表达阳性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善胃Ⅰ号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胃粘膜异型增生逆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I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ras瘀基因蛋白p2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患者且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予善胃I号方;对照组48例,予市售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12周。[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44.74%,P<0.005;2)病理改变: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粘膜萎缩消失8例,转为轻度12例,重度转为中度7例,无变化6例,加重1例;而对照组消失2例,转为轻度4例,转为中度5例,无变化33例,加重4例,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p21蛋白表达阳性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善胃I号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胃粘膜异型增生逆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善胃Ⅰ号方 ;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 ,两组均用药 12周。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总体疗效方面 (81% ,85 % )均优于对照组 (4 5 % ,2 9% ) ,P <0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病理恢复总有效率为 7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2 5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异型增生程度逆转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治疗组黏膜EGF表达治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证型CAG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 ,降低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连黛胶囊对胃肠肿瘤 p2 1ras和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临床中晚期胃肠肿瘤患者 4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 ,在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口服连黛胶囊 ,对照组 15例仅用对症支持疗法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 p2 1ras和突变型 p5 3蛋白含量变化 ,同时观察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2 1ras和突变型 p5 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 ,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5 )。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连黛胶囊具有调节胃肠肿瘤p2 1ras和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 :为探明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组织 p5 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反应测定 p5 3多克隆抗体。结果 :荷瘤对照组 p5 3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非常显著 (p <0 .0 1 ) ,而树舌多糖GF组较荷瘤对照组 p5 3基因表达减少非常显著 (p <0 .0 1 ) ,较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 p5 3平均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低 ;猪苓多糖对照组较荷瘤对照组 p5 3基因表达水平减少非常显著 (p <0 .0 1 ) ,接近空白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初步认为树舌多糖GF可能直接作用 (或通过癌基因 )影响HepAcellsp5 3基因的表达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胃癌前病变组织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叶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胃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评价病理各项结果积分及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病理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53、Ki67蛋白表达(40.48%vs0%和42.86%vs0%)升高和APC蛋白表达(71.43%vs90%)下调;治疗6个月后,p53、Ki6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其机制可能为下调p53蛋白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归芪多糖对衰老的WI-38细胞的细胞周期及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归芪多糖对WI-38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归芪多糖最佳作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归芪多糖对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0.016/mg·m L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与衰老组细胞相比,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衰老细胞进入分裂期(P0.01),并可显著降低衰老模型组细胞p53和p16蛋白的表达。结论:归芪多糖可延缓WI-38细胞的衰老,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周期,抑制p53-p21和p16-pR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 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p53和p21ras的表达作用,以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雄性小白鼠60只,按随机区组分为6组(A -F组) ;A -E组每鼠均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 2mlH22 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 ,接种24h后按体重给药。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大、中、小剂量的癌痛消胶囊,D组予康赛迪胶囊,E组予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10天,停药24h ,称重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 ,p53 ,p21ras ,VHL的表达程度。F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结果:A ,B ,C ,D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以A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P<0 05或P<0 01)。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染色,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B ,C ,E组比较,癌痛消胶囊大剂量组和康赛迪胶囊组均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表达(P<0 05或P<0 01)。结论:癌痛消胶囊对小鼠H22 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 ,p53和p21ras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脑衰老模型小鼠p53/p21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淫羊藿苷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通过D-半乳糖诱导建立脑衰老模型。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灌胃淫羊藿苷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MDA的表达。用Real time-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p53和p2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都明显增加(P0.01),而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则明显较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均有所较少(P0.01,P0.05),而小鼠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有所增加(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明显降低(P0.01),而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AOC、GSH-PX、GSH-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而MDA则有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中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小鼠海马中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淫羊藿苷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衰老信号通路p53/p21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2 7及p2 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培养平滑肌细胞。实验前无血清培养基培养4 8h ,使细胞进入静止期。以无血清组为对照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 -BB) 2 0 μg/L和AngⅡ10 -6M ,分别在刺激6 ,12 ,2 4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蛋白印记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内p2 7和p2 1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PDGF -BB组p2 7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刺激2 4hp2 7蛋白表达量下降幅度最大,较对照组降低5 9.32 % ;AngⅡ组p2 7光密度值与对照组相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DGF -BB组p2 1蛋白表达量则升高,刺激2 4h时PDGF -BB组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了6 6 .95 % ,较AngⅡ组增加了10 1.14 % ,PDGF -BB组与对照组和AngⅡ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AngⅡ组较对照组减少17%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2 7蛋白表达量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降低,而p2 1蛋白表达量升高,两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4AR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3%,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的9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4ARF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p14ARF的表达缺失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肝组织羰基毒化及p19ARF、p5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治疗组和维生素E治疗组。连续大剂量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艾灸治疗组采用温和灸“肾俞”穴进行治疗。采用生物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p19ARF、p5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升高(P<0.01),p19ARF、p5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维生素E治疗组肝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p19ARF、p53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温和灸“肾俞”穴能降低亚急性衰老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羰基含量,下调肝组织p19ARF、p5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剂量甘草与白术配伍对DFMO模型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及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与白术配伍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分子基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药物对IEC-6细胞分裂速度及细胞周期的影响,qRT-PCR检测药物对IEC-6增殖相关基因p53,p21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IEC-6细胞p53,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白术颗粒可上调DFMO模型IEC-6细胞内p53,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而甘草颗粒与白术颗粒不同比例配伍均能显著下调单独白术颗粒作用对DFMO模型IEC-6细胞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促进IEC-6细胞的增殖.对于DFMO模型IEC-6细胞,配伍用药甘草能调和白术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及p21~(CIP1/WAF1)(p21)、p27~(KIP1)(p27)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加肾康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亮氨酸([~3H] Leu)掺入法反应细胞DNA及蛋白质的合成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及p21、p27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DNA合成减少,p21mRNA及蛋白质、p27蛋白质表达增加;肾康注射液组与高糖组比较,蛋白质合成减少,DNA合成增加,p21mRNA及蛋白质、p27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肾康注射液可能部分通过降低p21、p27过表达来阻止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肥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38MAPK活化在中药苦参碱(Matrine,Mat)诱导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ji细胞,分别用苦参碱(终浓度为0.4、0.8、1.6mg/mL)和在此基础上加入SB203580(p38 MAPK抑制剂)作用48h后,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终浓度为0.4、0.8、1.6 mg/mL苦参碱对Raji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15.77±0.53)%、(27.88±1.52)%、(48.08±2.87)%、与加入SB203580比较(11.48±0.64)%、(19.34±0.91)%、(33.98±1.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8.78±0.66)%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Western blot显示了P-p38MAPK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加入SB203580后二者表达降低。结论:苦参碱可诱导Raji细胞凋亡,其凋亡可能与p38 MAPK的活化,进而直接或间接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