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非放射性的PCR ELISA反应试剂盒检测51例乳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1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2 4 %(42/51)、5 %(1/20)和0(0/9) ;乳腺癌中不同组织分类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乳腺癌中表达 ,其活性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人微言轻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肿瘤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免疫组化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对87例上消化道癌和27例癌旁正常粘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食管癌端粒酶检测的阳性率为81.5%(44/55),癌旁正常粘膜为17.6%(3/17);贲门癌阳性率为100.0%(12/12);胃癌阳性率为85.7%(18/21),癌旁正常粘膜为20.0%(2/10)。结果表明食管癌及胃癌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p53,PCNA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59例肺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肺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48/59)、77.2%(34/44)、79.5%(35/44);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7/35)、8.6%(3/35)、14.3(5/35),肺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肺癌组织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TNM各期之间以及不同的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化参与各型、各期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发生发展;端粒酶在肺癌组织高表达和正常肺组织低表达的特性,有望使端粒酶成为肺癌诊断的1种标志物;p53和PCNA均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酶与p53和PCNA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肺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u J  Zhang W  Jin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34-436
目的 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端粒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性检测58例TCC组织、10例癌旁膀胱粘膜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TCC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中端粒酶均为阴性。结论 T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膀胱粘膜组织。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端粒酶活性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端粒酶活性的强弱分布不同。端粒酶活性可作为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增殖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评价卵巢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及意义.方法,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测定卵巢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长度,TRAP-PCR-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改变、RT-PCR扩增端粒酶基因hTERT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表达一致,卵巢癌组织中84.0%(42/5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而在卵巢癌旁正常组织中只有8.0%(4/5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不同卵巢癌组织的端粒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织端粒长度短于癌旁正常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端粒酶活性可用于卵巢癌临床诊断,端粒的长度不能精确地反映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检测了43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8例食管良性疾病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43例食管癌组织中36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7%,而癌旁组织4例阳性,阳性率为9.3%,8例良性疾病食管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食管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疾病食管组织。食管癌组织端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方法,对20例肾细胞癌病人术后标本中的肾病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研究。结果:20例肾癌组织中有14例癌组织(70.0%)端粒酶表达阳性,20例癌旁正常组织无一例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20例肾癌样本中,9例T1期中有4例(44.4%)端粒酶表达阳性;11例T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P的表达。结果 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9.4%(54/68),hTR阳性率为98.5%(67/68),hTERT阳性率为91.2%(62/68)。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但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62/68,91.2%),仅7例hTERT表达阳性(10.3%),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9.0%(121/136),而ThTR与端粒酶的一致率为43.4%(59/136)。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检测乳腺癌多药耐受表型中的价值,我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敏货物酶链结法(SP法)分析了60例术前未经任何化学治疗的乳腺癌组织P-gp表达情况,1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三种组织阳性率分别为:乳腺癌组76.7%(46/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6.7%(2/12),乳腺良性肿瘤25.0%(2/8)。癌组织与其它两种组织相比,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口腔颌面部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 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银染TRAP法检测32例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2例癌旁组织、4例混合瘤、4例乳头状 瘤、2例造釉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的端粒酶活性。[结 果]32例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93.7%。32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 性,其阳性率为6.3%。4例乳头状瘤、4例混合瘤、2例造釉 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 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 活性表达,而口腔良性肿瘤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较少表达,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癌的肿瘤标志物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化提示有少量肿瘤细胞,应随访以证 实。  相似文献   

17.
不同病变胃粘膜端粒酶活性及其亚单位的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TP1、hTR、hTRT)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端粒酶的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端粒酶亚单位的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分别为24.6%(14/57)、38.9%(7/18)、37.5%(3/8)及92.3%(60/65),正常胃粘膜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以上各病变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亦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RT-PCR定性检测发现端粒酶亚单位hTR和TP1在大多数胃粘膜中都有表达,而hTRT主要在胃癌及部分癌前组织中表达,且在胃癌中hT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端粒酶不仅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部分癌前组织中也有表达。提示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亚单位hTRT不仅可能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而且还可能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Zhao D  Zhang W  Jin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199-20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肠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研究了40例大肠组织(包括37例大肠癌,3例良性大肠疾病)和20例相应癌旁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20例癌旁上皮和3例良性疾病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而37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94.6%。结论端粒酶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基因标志,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50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其中1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6%和5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肝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比肺癌细胞株高20%,端粒酶活性随肿瘤的发展阶段,恶性程度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分子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诊断的价值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组织及胆汁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胆管癌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研究与端粒酶与胆管癌的关系及对胆管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ELISA方法检测20例胆管癌的癌组织和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同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胆管组织和胆汁中的端粒酶活性以作对照。结果:20例胆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为80%(16/20),胆汁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5%(15/20)。正常胆管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0(0/20),胆汁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0(0/20)。结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可有助于胆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