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万金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4-115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ASD4例、VSD14例、PDA7例TTE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4例封堵成功,1例VSD封堵失败。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藏地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方法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临床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并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完全封堵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西藏地区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58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检查,观测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缺损最大直径与介入治疗选择封堵器直径无显著差异,而二维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低于选择封堵器直径(P<0.05),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可观察整体病变情况。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提供更真实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田翔  杨天和  俞杉  梁勤  蔡运昌  李世英 《贵州医药》2004,28(11):966-96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介入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应用TTE按介入封堵适应证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全组共56例,ASD24例、年龄3.7~49岁,ASD直径4.8~34mm;VSD9例、年龄3~18岁,VSD直径2.8~8.2mm;PDA23例,年龄3~18岁,PDA最窄直径2.1~8.0mm。经导管在X线引导下采用TTE指导封堵。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 TTE对ASD、VSD、PDA在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及术中监测与术后随访均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1病例分析 临床中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已经是治疗部分先心病的首选,心律失常作为术后并发症,在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并不罕见,但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出现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少见,而且从理论上不易讲清。在2006~2008年,完成196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其中出现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经导管治疗PDA的疗效。方法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成功采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行了PDA封堵术。年龄10岁至2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2-8mm。输送长鞘为6-10F。术后即时、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12例即时心血管造影显示完全封堵,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3例显示完全封堵。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PDA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准确性。方法对象为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均对左心功能、大动脉及合并畸形进行评估,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5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2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3例,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8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16例(单纯伴室间隔缺损5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5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1例)。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转位准确率为97.8%;合并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1.1%。45例中冠状动脉发育正常41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其中2支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2例,1例因声窗差未能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走形于主动脉后壁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的诊断大动脉转位及心内合并畸形,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股静脉用Amplatzer封堵器及其推送系统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为6例巨大房间隔缺损(26-32mm,平均29.17mm)行房缺封堵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肝素和阿司匹林。结果:全部病例一次封堵成功。一例术中出现房性早搏,术后24h自行消失。术后即刻及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无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X线透视下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患者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总结失败原因,以提高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不成功患者。在分析左室造影主要观察指标后,用美国GE公司ViViD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在不同切面于术后重复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各瓣膜的反流程度。结果:10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伴有膜部瘤,仅2例为单出口型,瘤体基底部宽度为6~18mm,基底部残端距主动脉瓣环距离0~5mm,距三尖瓣隔瓣距离2~5mm;均伴不同程度三尖瓣返流,其中,中至重度3例;伴有主动脉瓣反流4例,为微量至轻度。无膜部瘤2例。结论:由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受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对室间隔缺损的定位和大小的测量,应选择多切面、多方向的连续扫查法,严格标准切面,以筛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8例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94例,房间隔缺损(ASD)123例,室间隔缺损(VSD)14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PDA ASD)3例。均在X线指引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按Amplatzer方法经导管置入封堵器。结果全组成功率95.4%,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达到完全封堵治疗目的;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及安全性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7月-2009年5月共有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VSD)(膜部)8例,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结果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缺损小于3mm,终止介入治疗;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两个小缺损,面积共4mm,后转心胸外科行室缺修补术;余18例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成功率为90%。有一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第五天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地塞米松10mgIV3天后CAVB恢复正常,其他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4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TE对39例ASD患者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 39例ASD患者在TTE引导下,均一次介入封堵治疗成功。TTE术前检查ASD最大径7~34mm(22.4±8.3mm),实际用封堵器大小11~40mm(25.5±8.4mm),二者间存在良好相关性。39例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结论依靠TTE判断和指导,ASD介入封堵治疗可以顺利完成。TTE引导ASD介入封堵治疗方便、快捷、无痛苦,较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筛选52例先心病患者,在心脏彩超配合X线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结果 51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6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ASD因术前评估测量有误,封堵失败。1例VSD术后出现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监测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郭俊晓 《中国医药》2012,7(10):1209-1210
目的 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王影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18,39(9):1075-1078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27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介入封堵术后,VSD患儿的右心室内径(RV)、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较术前减小,ASD患儿的RV、PAP、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PV及PDA患儿的LA、LV、MVE、MVA、AV、PAP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患儿的TVE、TVA、AV,ASD患儿的LA、LV、MVE、MVA、AV及PDA患儿的TVE、TVA、PV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6-05~2000-12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9例,除早期1例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55min,1例术中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应当考虑同期手术,同期手术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应加强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1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VSD病人可能合并PDA的诊断依据,并就手术方法和手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