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脑血管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本研究对6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监测,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与SAHS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发生率,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并发SAS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程度,其危险度比分别为3.17、4.27、9.14、4.04.结论 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与并发SAS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的分类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 papnea syndrome,CSA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rentilation syndrome)。更为广泛的分类还包括Pickwick综合征及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即慢性阻塞性肺病与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存在。也有人认为各型睡眠呼吸暂停可能都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建议分为阻塞为主型与中枢为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均匹配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的多导睡眠图。结果发现CVD组OSAS发病率高达70%(对照组20%,P<0.01),其收缩期血压,低氧时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以及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均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认为OSAS是CVD被忽视的危险因素,但不排除CVD诱发了OSAS的可能,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CVD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续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中改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和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CVD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最近国外几项大宗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这两种疾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且SAS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天嗜睡是否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方法对62例SAS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3例SAS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组)和61例无合并症的SAS(单纯SAS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采用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对其嗜睡程度进行测评。结果与单纯SAS组相比,TIA组和高血压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MAI)明显升高(均P<0·05);TIA组和高血压组之间ESS、MAI差异无显著性。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和氧饱和度<90%的总时间,TIA组明显长于高血压组及单纯SAS组(均P<0·05),高血压组与单纯SAS组之间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和氧饱和度<90%的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天嗜睡对于SAS合并脑血管疾病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评价19例连续收住的首次、非昏迷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10例健康成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睡眠打鼾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血压,研究组还记录入院时和7d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得分(SSS),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多项生理事件,评价AHI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74%患者有阻塞性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63%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睡眠呼吸暂停,AHI与患者年龄、BMI、最低SaO2、睡眠打鼾史、吸烟史、高血压、SSS有关,呼吸事件主要为阻塞性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所有呼吸事件中约占8%.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甚至会出现Cheyne-Stokes呼吸.结论 应重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OSAHS发生的可能性,对于病情重、存在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作为常规评价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对比急、慢性期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以及对比急性期患者TENS联合治疗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恢复期TENS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恢复期联合治疗组);其中急性期治疗组随机分为急性期TEN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简称: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急性期功能训练组)两个亚组。三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除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疗程两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急性期吞咽功能训练组分别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以及急性期两亚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急性期联合治疗组有效35例,有效率87.5%;急性期功能训练组有效32例,有效率82%;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有效24例,有效率61.5%。急性期联合治疗组和急性期功能训练组均与恢复期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治疗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均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急性期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但是急性期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TENS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精神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68例进行测评,并且在脑卒中的不同病变性质之间、病灶部位之间以及病灶大小之间进行神经心理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脑卒中组SAS焦虑状态总分、SDS总分以及精神情感症状、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紧张、强迫、睡眠障碍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脑卒中组内左半球病变、皮层病变、多发病灶、大病灶和大脑前部受损者的神经心理学改变程度比右半球病变、皮层下病变、单发病灶、小病灶和大脑后部受损者重(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且有较多的心身症状;急性脑卒中患者有神经心理学改变,且神经心理学改变与病变性质、部位、数量和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81例患者分别接受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治疗组I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病人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并监测血糖、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均在发病6~72 h内给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急性期应激性心脏、血压和血糖的变化特点。方法:观察19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比较,在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改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急性期,心电图、心肌酶、血压、血糖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与疾病的性质没有明显关系,却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含托吡酯A胶囊)34例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B胶囊)33例进行双盲对照。于治疗前、治疗l、2、4和6周后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白拟心理渴求量表(P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控制了吸食时间和剂量这两个变量以后,组效应和治疗时间效应:MOAS评分(F=705.10,P〈0.01;F=694.95,P〈0.01)、SAS评分(F=491.54,P〈0.01;F=833.73,P〈0.01)、PCS评分(F=125.25,P〈O.01;,=411.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别和治疗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效应:MOAS评分(F=54.23,P〈0.01)、SAS评分(F=41.38,P〈0.01)、PCS评分(F=11.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能够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激惹行为,稳定晴绪,降低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后分为焦虑、抑郁组64例(SDS或SAS≥50分)和对照组72例(SDS或SAS〈50分);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DS、SAS评分比较。结果:虽经胰岛素系统治疗,但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的FBG、2hBG及hsC-RP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胰岛素用量更多,血糖控制更难达标。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与转归。  相似文献   

18.
背景慢性乙肝(ChronicHepatitisB,CHB)和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BCirrhosis,HBC)患者经常伴发抑郁、焦虑症状,但病程进展中的心理状况和CHB、HBC患者的病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对住院治疗的CHB和HBC急性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对71例CHB和75例HBC患者在入院治疗时进行测评,其后治疗期间随访8周。同时,以健康志愿者65人作对照组。分别对3组对象在入院时和随访第8周时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mingDepressionScale,SD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每隔2周,即人院时、随访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时进行评定。结果每组均有60例对象完成测评。CHB组和HBC组的基线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AMA、HAMD评定显示,在入院时40%的CHB和80%的HBC患者有明显焦虑症状,78%的CHB和87%的HBC患者有明显的抑郁。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也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5%的CHB和28%的HBC患者仍有明显焦虑,7%的CHB和36%的HBC患者有明显抑郁。基线和4次测评分均提示,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严重。结论在CHB、HBC患者急性发作入院时和经临床治疗急性症状缓解后,两组患者自评、他评的心理症状均比健康对照组严重。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更严重。对急性发作的CHB、HBC患者的躯体症状治疗8周后,其。心理症状也可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LGR5D和ERCC1在胶质瘤患者术后阳性表达情况,并评价LGR5D和ERCC1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82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对照组选择82例急性颅脑损伤并行内减压术切除脑组织(脑组织正常)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GR5D和ERCC1阳性表达率,并统计不同肿瘤直径、Ki6、肿瘤分期患者的LGR5D和ERCC1表达阳性率,探讨LGR5D和ERCC1与术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LGR5D和ERCC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直径〉2cm、Ki67〉25%、肿瘤分期Ⅲ-Ⅳ期患者的LGR5D和ERCC1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cm、Ki67≤25%、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胶质瘤患者的LGR5D和ERCC1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并与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LGR5D和ERCC1在胶质瘤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而且存在协同效应。通过分析LGR5D和ERCC1的表达,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