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了127例各类涎腺肿瘤病例,其中腮腺区肿瘤56例,颌下腺肿瘤14例,舌下腺肿瘤36例,腭部肿瘤18例,舌根部肿瘤3例;病理类型11种。诊断除一般常规方法外,还应结合涎腺造影、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治疗大都采用手术方法,并根据病情进行放疗,化疗,以减少复发,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涎腺发生的肿瘤分别来自腺上皮组织的肿瘤和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极少见到。涎腺肿瘤绝大多数(95%)来源干腺上皮。这类腺上皮组织肿瘤无论是良性恶性在生物学形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均有其特有规律。不同于一般软组织肿瘤。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个新的组织学分类,涎腺肿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168例涎腺肿瘤总结分析。就涎腺肿瘤发病的年龄、部位分布趋势。诊断和治疗中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涎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1996~2006年间收治的469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恶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40.2岁和48.7岁,良恶性的男女之比分别是0.7∶1和1.3∶1.腮腺、腭部的小涎腺分别列为涎腺肿瘤原发部位前2位;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与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分别列为良、恶性肿瘤前二位.结论 涎腺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男性患者的构成比恶性肿瘤高于良性;女性患者构成比有增加趋势;腮腺和腭部的小涎腺分别是大、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6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比为2.84:1,发病年龄在60岁以前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男性与女性之比为0.95:1,发病部位腮腺占54.02%,病理检查混合瘤占良性肿瘤的77.7%,恶性混合瘤占恶性肿瘤的39.7%。  相似文献   

6.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和腭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涎腺肿瘤逐渐有所认识,现将笔1970-1989年收治的52例,从临床方面作一分折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7例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有助于本病诊断与治疗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
涎腺肿瘤病变复杂,在治疗中局部处理的失误,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甚至恶性肿瘤处理得不彻底,会增加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因此,术中冰冻对确定涎腺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对我院4年来涎腺肿瘤冰冻切片作回  相似文献   

9.
20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410012)顾乐平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病率较高。现将我科1982年~1991年经住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20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及病理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201例涎腺...  相似文献   

10.
涎腺导管癌1例报告薛化中王治熙张福胤关宏伟(第一临床学院口腔科)(第一临床学院病理科)涎腺导管癌是涎腺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WHO(1991年)已把涎腺导管癌列为一种独立疾病,除了与乳腺导管癌有相似之处外,在临床和病理上还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涎腺肌上皮瘤1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志飞  郭峻莉 《海南医学》2010,21(16):110-111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例涎腺肌上皮瘤患者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肿物直径1.2-5.0cm不等,发生于腮腺13例,腭部4例,颌下腺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上皮瘤表达Calponin(100%)、S-100(94.7%)、SMA(73.7%)、CK(94.7%)GFAP阳性(78.9%)。结论肌上皮瘤是良性涎腺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鉴别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涎瘘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腮腺涎瘘的诊治情况.结果腮腺涎瘘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其次是医源性损伤,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导管瘘则以手术治疗为佳.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是治疗腮腺涎瘘的关键,并要区分腺体瘘与导管瘘.  相似文献   

13.
43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为临床确定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43例得到病理学证实的涎腺MEC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基组织学分型、TNM分类和临床分期与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得到长期随访的36例中,6例出现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在组织学上属高分化型4例,低分化型2例;属临床Ⅰ、Ⅱ期1例,Ⅲ、Ⅳ期5例;现生存23例,死亡13例,其中死于MEC4例,死于其他疾病9例;死于MEC的4例均属临床Ⅲ、Ⅳ期。这表明MEC术后的复发转移率和病死率与其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1),临床Ⅰ、Ⅱ期MEC的手术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结论:对于临床Ⅲ、Ⅳ期的MEC应高度重视原发灶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对手术切除不彻底的病例,可考虑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4.
贺盛光  胡洪林 《四川医学》2000,21(7):582-583
目的 分析大涎腺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常规设野,原发灶区域先用^60Coγ线燠钽40Gy/4周后,腮腺及上腺恶性肿瘤用深度X线补量10~20Gy/1~2周,舌下腺癌缩野后仍用^60Coγ线有量15Gy/1.5周,颈部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给予肿瘤量45~55Gy/4.5~5.5周。结果 本组5年随访率95.5^(1-5/110)10年随访率91.2(73/80),采用直接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复习15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涎腺腺泡细胞癌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腮腺,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相对较好。涎腺腺泡细胞癌可见包膜,大部分肿物界限清楚,小部分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边界不清。组织形态学可见肿瘤细胞呈圆形,胞浆丰富,嗜碱性或透明,细胞核较小、深染,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及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阳性、S100部分病例阳性,β-catenin在73.3%的病例中存在异常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5%-3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发病少,属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对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来证实,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刘宇飞 《吉林医学》2009,30(17):1911-1912
目的:探讨唾液腺恶性肿瘤误诊误治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发生误诊、误治的唾液腺恶性肿瘤3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误治的36例唾液腺恶性肿瘤,主要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术前、术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结论:提高对唾液腺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和临床诊断水平,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是防止误诊、误治的前提,术前、术中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是防范唾液腺恶性肿瘤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涎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因其病理类型复杂,分布范围较广,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缺乏深入了解,治疗上争议较多.  相似文献   

18.
应用7种凝集素探针,观察了3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凝集素受体分布,并与正常涎腺组织进行比较。癌变组织中的PNA受体比正常组织明显增加,但UEA_1受体却较正常组织减少。  相似文献   

19.
蔡劲  姜绪红 《海南医学》2005,16(2):47-49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1985年-1997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93例涎腺肿瘤的年龄、性别、好发部位、诊断、治疗等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93例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3例,占68%;恶性肿瘤30例,占32%。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76.7%。结论 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侯秀秀  凌志强  葛明华 《浙江医学》2015,37(23):1899-1902
目的 观察外周髓鞘蛋白 22(PMP2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揭示 PMP22 与 SACC 高 转移性、神经侵犯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 41 例 SACC 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PMP22 的表达。以 SACC 高 转移和非转移细胞系 SACC-LM 和 SACC-83 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MP22 的表达差异。 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 中 PMP22 表达明显高于 SACC 癌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MP22 在 T4 期 SACC 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 T1~3 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伴有神经侵犯的 SACC 患者中 PMP22 表达阳性率高于无神经侵犯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8);3 种组织类型的 SACC 比较,PMP22 的表达阳性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复发组表达阳性率低于不复发组(P=0.003);不同年 龄、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等的 SACC 患者之间 PMP22 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632、0.790、0.458、0.692)。Western blot 显示,PMP22 在 SACC-LM 中表达高于 SACC-83(P=0.000)。 结论 PMP22 的表达与 SACC 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可能存在密 切联系,可以用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