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小儿哮喘花剥苔及对照组小儿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以探讨小儿哮喘患者花剥苔形成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共调查562人,收回登记表352份。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哮喘以及花剥苔的有无分为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分三次分别检测其血清IgE、血清中CD4、CD8、CD28的含量。结果:在哮喘患儿中,花剥苔的发生率占33%。在花剥苔患儿中,哮喘的发生率占48%。IgE: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低于哮喘非花剥苔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4:哮喘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更小于正常人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CD8: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D28: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都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RBC: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非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的出现可以为追踪小儿哮喘找到线索,其病理本质和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联系,如IgE、CD8、CD28水平异常升高,CD4水平降低,血中红细胞数异常等,都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消苔颗粒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口服复方消苔颗粒;对照组口服氯喹和复合维生素B片,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黏膜病损、疼痛及全身症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4+升高(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消苔颗粒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优于氯喹和复合维生素B片,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54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体质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关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传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中医体质,检测患者不同体质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兼夹体质35例(64.81%),单一体质12例(22.22%),平和质7例(12.96%)。按体质出现频次排序,气虚质(23频次)、阳虚质(15频次)、气郁质(11频次)分列前三。兼夹体质中排名前三者为:气虚质18例(33.33%)、阳虚质9例(16.67%)、气郁质7例(12.96%)。虚性体质27例(50%),实性体质20例(37.04%)。与虚性体质比较,实性体质、平和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Th1、Th17及Th22水平升高,Th2及Treg水平降低(P<0.05)。且平和质Th17水平较实性体质降低(P<0.05)。其余各体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虚性体质比较,气虚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t=2.724, P=0.016)。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气虚质及其他虚性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有一定的关系,气虚贯穿HIV/AIDS发病的始终,虚性体质较实性体质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II)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选择中,重度哮发作期患者30例,随机分成3组。A组:T即Ⅱ治疗组,B组,泼尼松龙治疗组,C组,哮喘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的浓度,。结果:A组CD+4T 淋巴细胞由治疗前的0.462±0.035降至0.436±0.039(P<0.01),CD8 T10.9ng/L(P<0.01)。B组各指标治疗后变化与A组相似,而C组各指标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变,患者血清细胞亚群的紊乱,抑制IL-5的生成而对哮喘炎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花剥苔临床较为常见。包括地图舌、剥苔两种舌象。通过临床中30例小儿花剥苔的治疗研究分析,认为地图舌、剥苔(花剥苔)的病机多是阴精亏虚、气血瘀滞。故笔者采用养阴补肾、益气活血、健脾养胃益苔之法,自拟花剥苔方治疗该病30例,并与单纯西药消炎、补充维生素、助消化等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灸法和中药复方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应用对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将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化疗加焦三仙(A组16例)、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B组35例)和化疗加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C组30例)治疗,并观察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血象、细胞免疫、凝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化疗后淋巴细胞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化疗后淋巴细胞数下降不显著(P>0.05)。B组治疗后T3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平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下降,B、C两组平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上升。C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表现出趋向于正常范围的双向变化。结果:灸法治疗能防止化疗引起的淋巴细胞数下降,固本抑瘤Ⅲ号及联合应用灸法能防止化疗引起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下降,灸法可能双向调节化疗患者部分凝血机制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基因表达及含量影响。[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风通络方低剂量组、疏风通络方中剂量组、疏风通络方高剂量组、CCR3受体拮抗剂(SB328437)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组、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PD98059)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组、Ca蛋白拮抗剂(PTX)组,每组7只,除空白对照组外的9组小鼠均应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疏风通络方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疏风通络方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加腹腔注射相应拮抗剂0.2 mL,连续给药4 d后眼球放血处死小鼠,以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Eotaxin-1(CCL11) mRNA、Eotaxin-2(CCL24) mRNA、CCR3 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CCR3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CCL11、CCL24含量。[结果] 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和SB328437组CCL11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2)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风通络方低、中剂量组、SB328437组CCR3含量及基因表达均下降。3)各中药组和拮抗剂组分别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风通络方中剂量组CCL11与CCL24含量均下降,SB328437组CCL11含量明显下降,CCL24含量下降。[结论] 疏风通络方具有降低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EOS趋化因子CCL11及其受体CCR3基因表达水平、减少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Eotaxin及CCR3含量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328437类似。  相似文献   

8.
多种因素的作用可导致小儿哮喘花剥苔的产生,本课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对小儿哮喘花剥苔相关的致病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家族史、易感史、过敏史、无母乳喂养、多汗、面色萎黄等与哮喘花剥苔的发生有较高的风险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f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D4+细胞(CD4+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哮平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哮平方口服,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用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低于正常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8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正常值比较,CD3、CD4、CD8均趋于正常。结论哮平方能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症状,降低哮喘发作频率,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舌苔厚薄的关系,观察中药儿宝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厚腻苔和花剥苔厌食症患儿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其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并采用中药儿宝方治疗。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唾液h-EGF含量高,花剥苔组唾液h-EGF含量低,与正常组薄白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厚腻苔组和花剥苔组均恢复为薄白苔及薄白苔的h-EGF水平,与正常组薄白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异常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哮喘之间相互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78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记录并统计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危险因素的情况,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12周后统计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展为典型哮喘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78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规范化治疗12周后,有32例患儿进展为典型哮喘;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中,患儿一般情况、过敏史、家族特应性疾病史、饲养宠物、环境潮湿均为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合并呼吸道感染、治疗依从性差、患儿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被动吸烟、室内灰尘、新装修房屋均为明显相关影响因素(P<0.05),其中,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前四者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展为典型哮喘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危险因素的位置(P<0.05)。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尤其是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治疗依从性差、患儿特应性体质及家族哮喘史的患儿更易进展为典型哮喘,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对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进展为典型哮喘的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亮菌多糖ATPS-2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亮菌多糖ATPS-2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1的含量,用MTT法测定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别计算各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亮菌多糖ATPS-2(25,50,100 mg·kg-1)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水平以及TNF-α,IL-1的含量,抑制肝脏中上升的MDA水平和提高过低的SOD活性,各用药组均能提升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了小鼠的肝脏指数。结论:亮菌多糖ATPS-2对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扶正复方中药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癌症的效应及机理。方法:以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41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并与单纯化疗22例作对照,观察两组化疗完成率、细胞免疫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化疗完成率(92.6%,38/41例)高于对照组(77.2%,17/22例, P< 0.05),而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患者 CD_3和 CD_4/CD_8比值升高,说明白龙片对 T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结论:白龙片对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其取得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讨扶正复方中药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癌症的效应及机理。方法:以白龙片配合化疗治疗41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并与单纯化疗22例作对照,观察两组化疗完成率、细胞免疫功能等。结果:治疗组化疗完成率(92.6%,38/41例)高于对照组(77.2%,17/22例, P< 0.05),而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患者 CD和 CD/CD比值升高,说明白龙片对 T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结论:白龙片对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其取得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将91位健康体检者分为气虚质组29人、阳虚质组23人、湿热质组26人、平和质组13人,从受试者饮食习惯、胃癌家族史、H. pylori感染情况等方面分析胃癌危险因素,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获得TP53RS1042522、IL1BRS1143634基因多态性表达特征,并对其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平和质4组健康体检者的饮食习惯、胃癌家族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H. pylori感染者中,湿热质人数所占比重最高(32.56%)。TP53RS1042522位点G等位基因在4组健康体检者中分别占75.86%、82.61%、84.62%、53.85%,其中湿热质组明显高于平和质组[OR(95% CI)为0.212(0.046~0.974),P=0.046]。IL1BRS1143634等位基因在4组健康体检者中分别占75.86%、82.61%、76.92%、69.23%,与平和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质与胃癌危险因素H. pylori感染有关,与TP53基因RS1042522位点中G等位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日常天灸与三伏天灸治疗阳虚质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的患者63例,其中日常组32例,三伏组31例,分别于"三伏天"以外的日常时间和"三伏天"进行天灸贴药治疗,2组所用药物及选穴均相同,贴药3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评分(ACT)、阳虚体质转化分数的变化。结果:1)2组均取得良好的疗效,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的哮喘症状评分、AC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的阳虚体质转化分数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三伏组的改善优于日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天灸与三伏天灸均能有效治疗阳虚体质哮喘,且疗效相当,但三伏天灸在改善阳虚体质方面要优于日常天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椎组、命门组、尾部中点组,每组8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及尾部中点,每次20min,隔日1次,共8次。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足跖肿胀度,使用MTT比色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白介素(IL)-2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血清IL-2含量及尾部中点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椎组血清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降低(P<0.05),大椎组脾IL-2活性及命门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尾部中点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T、B淋巴细胞增殖率,IL-2,TNF-α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豚鼠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E0taxin及ccR3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百令胶囊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令胶囊可通过下调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