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涉外宾馆联合使用体积分数为4.5%高效氯氰酯、1%毒力岛乳胶,质量分数为1.5%灭蟑笔杀灭蜚蠊的效果。〔方法〕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雾化滞留喷洒,结合涂括1%毒力乳胶,投放蟑螂蚂蚊净颗粒剂和灭蟑粉笔划线。〔结果〕施药后1周蜚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在94.1% ̄96.3%之间;1个月后下降率在92.1% ̄96.3%;3个月后下降率在85.6% ̄92.1%;6个月下降率在82.4% ̄90.8%。〔结论〕突击与定期联合使用灭蟑药物防制现代化宾馆、饭店、写字楼内德国小蠊杀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药物费用低,使用较方便,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灭蟑方法对甘州区室内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在甘州区选择蟑螂危害较重的4栋居民楼,采用不同的灭蟑方法进行现场杀灭,并在灭前、灭后7 d、30 d用粘捕法测定蟑螂密度。结果滞留喷洒、胶饵、滞留喷洒和胶饵联合使用、1%毒力岛杀蟑饵剂的7 d杀灭率分别为72.07%、60.50%、82.34%、90.76%;灭后30 d杀灭率分别为66.67%、76.83%、91.49%和95.28%。结论采用联合用药和1%毒力岛杀蟑饵剂的杀灭率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用药方式,且1%毒力岛杀蟑饵剂安全、高效,蟑螂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作为甘州区室内灭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1%毒力岛杀蟑饵剂对蟑螂的灭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1%毒力岛杀蟑饵剂防治蟑螂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及现场灭蟑螂试验,观察蟑螂死亡时间和杀灭率。结果 实验室药效试验测得毒力岛对德国小蠊的杀灭率为100%,LT50为4 26d;现场试验,在试药后15d,灭蟑率为88 .87%。结论 1%毒力岛杀蟑饵剂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蟑螂防治药物,蟑螂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探讨不同剂型药物灭蟑效果,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密度采用粘捕法调查,灭蟑效果采用现场试验。结果2006~2007年在各类环境布放粘蟑板4320张,回收4268张,阳性963张,捕获蟑螂19356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为22.56%,密度为4.54只/张。6~11月密度达6.23~11.54只/张。使用滞留喷洒灭蟑后7、30和60d,杀灭率达到84.65%-89.00%;使用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45.99%-95.50%;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18%~99.60%;使用滞留喷洒+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36%~99.47%。结论不同类型环境均受到蟑螂侵害,德国小蠊是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联合用药可提高蟑螂杀灭率.廊加强蟑螂蛤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采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蟑螂密度,用蟑螂密度下降率来评价灭蟑螂效果。结果第1次灭蟑后蟑螂密度能得到迅速控制,密度下降率在50.00%~92.11%;第2次灭蟑后密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密度下降率在98.79%~100.00%。结论通过现场灭蟑观察,证明采用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房蟑螂侵害状况,探索在医院环境中适宜的灭蟑方法。方法采用粘蟑纸调查蟑螂的侵害率和密度,在病房不同的楼层使用不同的灭蟑药物,观察灭蟑效果。结果布粘蟑纸191张,获阳性纸80张,蟑螂侵害率为41.88%;捕获蟑螂243只,蟑螂侵害密度为1.27(只/张)。生物灭蟑胶饵和3种杀虫剂处理的不同楼层和功能区域,杀灭后的第30天蟑螂侵害率下降平均为97.42%;蟑螂密度下降平均为99.27%。结论生物灭蟑胶饵和杀虫剂灭蟑均能取得良好的杀灭效果,胶饵类灭蟑制剂更适宜在医院病房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快餐厅使用杀蟑胶饵与灭蟑烟雾剂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测法观察施药前后蟑螂密度下降率来评价杀蟑效果。结果施药30d后蟑螂杀灭率达98%以上。结论杀蟑胶饵与灭蟑烟雾剂配合使用杀灭德国小蠊,能减少用药成本,节省时间,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杀蟑胶饵和烟雾剂现场灭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杀蟑胶饵以及联合烟雾剂使用对宾馆厨房的灭蟑效果。方法采用1%晔康杀蟑胶饵和0.5%氯菊酯的烟雾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单独使用杀蟑胶饵后10 d对蟑螂杀灭率为22.5%,30 d为93.0%;首次加用烟雾剂喷雾,10 d灭效为90.8%,30 d为95.7%。结论在宾馆厨房中使用杀蟑胶饵能有效控制蟑螂的密度但起效较慢,使用杀蟑胶饵首次加用烟雾剂喷雾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杀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使用不同药物对饭店德国小蠊进行防治研究。方法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剂和热烟雾剂等杀虫技术相结合,辅以毒饵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并在灭前、灭后10、30、45、60、75、90d用蟑螂屋测定蟑螂密度。结果经联合用药处理后德国小蠊能迅速得到控制,密度下降率达94.2%~99.3%。结论联合用药加上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饭店德国小蠊的杀灭率,并在较长时间内有效的控制蟑螂密度,灭蟑效果显著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两种灭蟑剂联合使用对军用舰艇蜚蠊的灭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烟雾灭蟑剂与2.0%施杰灭蟑胶饵联合灭蟑效果。方法 对5艘舰艇进行现场灭蟑观察。结果 联合用药前舰艇房间最高阳性侵害率达92.31%,最高密度指数16.5,联合用药第30d后房间最高阳性侵害率下降至5.13%,密度指数下降至O.280单独使用施杰灭蟑胶饵阳性房间侵害率虽可由86.96%下降至8.70%,密度指数由最高11.3下降到0.87,但随后反弹较快,至第90d侵害率达75.00%。采用单一烟雾灭蟑剂阳性房间侵害率由84.00%下降至36.00%,密度指数也仅下降到2.28,,结论 采用联合用药进行灭蟑,其效果远高于使用单一灭蟑药效果,且进行一次灭蟑,即可保持3个月以上的低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氟铃脲混配杀虫剂在现场灭蝇的效果和持效期,为蝇类的现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小型蝇孳生地,分别用1%氟铃脲、4%高效氯氰菊酯、5%混配杀虫剂(含1%氟铃脲和4%高效氯氰菊酯)按50 mg ai/m2使用剂量施药,施药前后用笼诱法测定蝇密度,以密度下降率、相关密度指数和相对密度下降率作效果评价。结果施药后4 d相对密度下降率1%氟铃脲最低,为75.2%,4%高效氯氰菊酯和5%混配杀虫剂分别高达92.1%、92.9%;施药后13 d,5%混配杀虫剂相对密度下降率最高(94.6%);4%高效氯氰菊酯和1%氟铃脲分别为86.0%、89.2%;施药后30 d,1%氟铃脲降至78.5%,5%混配杀虫剂(87.8%)大于4%高效氯氰菊酯(80.4%)。结论 1%氟铃脲和4%高效氯氰菊酯混配杀虫剂现场灭蝇效果好,持效期达30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效灭蟑药饵现场大面积防制德国小蠊效果。方法 在 48个单位面积约 13万m2 范围内 ,用高效灭蟑药饵按 1~ 2 g/m2 施放于缝隙、橱柜、抽屉、货架、灶台下等德国小蠊栖息活动处 ,首次施药 1周内全面检查 1次 ,以后每月检查 1~ 2次 ,视药物消耗和蜚蠊情况适当补充毒饵 ,观察 1年。结果 施药后 1周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 ,下降率在 95 .2 1%~ 96.48%之间 ,6个月后下降率为 99.2 2 %~ 10 0 .0 0 %,防制后 1年下降率仍高达 99.2 2 %以上 ,侵害率从 5 3 .5 4%降至 1.44 %,阳性房间密度指数从 19.63只 /间降到 1.74只 /间。结论 高效灭蟑药饵具有使用方便 ,不污染环境 ,杀灭率高 ,防制效果佳等优点 ,适于大面积防制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索抗性机制及抗药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Groun改进的Ellman方法和Valles方法分别测定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后 2 4h和 3 0h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性及施药后 2 4h后德国小蠊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结果 :随着施药浓度增加 ,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 ,施药浓度在 0 .0 0 2 %以上各剂量组的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施药组和对照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主要靶标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连云港蟑螂侵害及其抗药性发生、发展情况。方法蟑螂侵害调查采用粘捕法,诱饵为鲜面包;抗药性测定采用药膜法。结果捕获的蟑螂全部为德国小蠊,全年均有活动,高峰期为4—10月,最高出现在4月,为8.6只/张。餐饮和医院蟑螂密度较高,分别为6.6和4.1只/张。连云港德国小蠊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8、38.2和6.0。结论德国小蠊是连云港地区的优势种群,若虫占比例高。全年均有活动,高峰出现在4—10月。以餐饮、医院侵害较重,是防控的重点。连云港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呈中等以上程度的抗性,对残杀威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青岛市的蟑螂密度。方法采用询问法、药激法、粘捕法调查蟑螂的侵害率和密度;采用药膜法监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熏蒸、滞留喷洒、热烟雾、毒饵和胶饵等方法,进行蟑螂杀灭效果研究。结果青岛市德国小蠊构成比由1998年的12.85%上升到2009年的100%,其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从2001年至2009年大幅下降,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敌敌畏等几乎没有抗药性;采用单纯滞留喷洒法、滞留喷洒加热烟雾机喷烟法、滞留喷洒加"旋风2000"熏蒸灭蟑法,近期酒店业杀灭率达95%以上,但2个月左右蟑螂密度回升,采用综合卫生清理加灭蟑胶饵和毒饵法灭蟑,蟑螂密度常年保持较低水平,用粘捕法几乎测不到蟑螂。结论充分了解城市蟑螂的侵害状况、孳生环境、抗药性状况,采用适宜的毒饵和毒胶能致局部蟑螂区域性灭绝。  相似文献   

16.
明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476-3478
目的 了解泰安市蟑螂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掌握优势种群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城区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作为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抗药性试验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全年共捕获蟑螂3 120只,平均密度为1.30只/张,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从全年的季节消长曲线来看,蟑螂密度季节消长有两个高峰,在7月份形成密度最高峰(2.18只/张),9月份又出现密度小高峰(1.94只/张)。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不同,农贸市场(2.5只/张)>医院(1.9只/张)>居民区(1.35只/张)>餐饮(0.98只/张)>宾馆(0.73只/张)。不同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曲线有所不同。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实验室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3.95、7.33、5.02和10.99min。而现场品系(R)对上述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4、8.71、1.40和0.84倍。结论 德国小蠊是泰安市重点防控对象,农贸市场和医院是重点防治场所。建议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在密度高峰期(6-9月份)采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市酒店(宾馆)、医院、茶楼蟑螂侵害情况和采用综合防治蟑螂的效果探讨;方法:密度调查采用药激法,实行综合防治,化学防治采用悬浮剂滞留喷雾;结果:侵害率客房为33.3%,酒店(宾馆)、医院、茶楼皆为100%,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施药后防效达92.69%;实行综合防治,灭后1个月、1年的蟑螂侵害率分别为2.13%和2.76%;结论:重庆市酒店特别是餐厅、医院垃圾道、下水道侵害严重,采用高效混配悬浮剂实行滞留喷雾防治,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其密度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实行综合防治能较好地控制蟑螂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德国小蠊抗药性动态和实验室胶饵防制德国小蠊效果,为指导科学防制德国小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抗药性,采用无选择性试验测定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药效。结果 2013、2015、2017年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91、11.46和96.59,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2、12.18、28.69,对乙酰甲胺磷抗性倍数为3.27、4.22、1.44,对残杀威抗性倍数为0.89、1.04、1.89。1~9胶饵实验室药效显示,德国小蠊的LT50在5.412h~25.959h之间,72h死亡率达85.56%~100%,2.5%吡虫啉胶饵,0.05%氟虫腈胶饵,1.5%残杀威胶饵药效大于95%。结论 防制德国小蠊,首选0.05%氟虫腈胶饵、2.5%吡虫啉胶饵、1.5%残杀威胶饵胶饵,合理使用其他杀蟑胶饵,应暂停使用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乙酰甲胺磷,可用残杀威进行滞留喷晒,应注意药剂之间的复配、轮换和交替使用,提倡综合害虫治理。  相似文献   

19.
赵玉丑  毕国生  扬延顺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96-1997
目的了解漯河市区蟑螂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现场采集市区的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73,13.45,1.84。结论漯河市区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一定程度抗药性,对溴氰菊酯已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