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痂呆(MID)和无痂呆脑梗死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性痂呆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MID组受教育程度低,有高血压、糖尿病、≥2次卒中史,颞、顶、额叶、基底节、侧脑室旁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显著差异(P<0.05)。提示,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史是MID的危险因素、颞、顶、额叶、皮质下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病因及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黄芝  李玉环 《广东医学》2007,28(4):577-578
目的 研究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MID和38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对病因、TCD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发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D组MCA ACA血流速度异常最常见,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者及有2次以上脑梗死是MID的危险因素,TCD对MID的早期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组(38例)和非痴呆多发性梗死组(MCI)(40例)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结果 MID组优势半球梗死、白质疏松者均明显高于MCI组(P<0.05),梗死总容积MID明显大于MCI组(P<0.05)。结论 优势半球梗死、梗死总容积、白质疏松与MI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组年龄在70岁以上占79.2%。年龄是MI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是MID主要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占79.2%,合并血糖异常占52.1%。48例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颞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 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RI和SPECT检查并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皮质下多发性梗死32例痴呆患者和30例非痴呆患者的MRI和SPECT表现。结果:痴呆组中额、顶、颞叶皮质下、侧脑室体旁前部、半卵圆中心前部和丘脑等部位梗死发生率与非痴呆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痴呆组基底核区域和双侧颞叶血流灌注较非痴呆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半球顶叶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与皮层下白质、丘脑和侧脑室体旁前部等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核区域、双颞叶和优势半球顶叶血流灌注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是否合并LA,将1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LA组76例,非LA组84例,对两组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意识障碍、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和心脏病史比非L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LA组(P〈0.01);急性期LA组的意识障碍重于非LA组,在发病3个月内其改善的程度也明显差于非LA组;LA组的死亡率比非L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和心脏病史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LA合并脑梗死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平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接受治疗的195例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预后良好组124例,预后不佳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性别,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临床资料,并对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功能缺失,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失,合并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有关,积极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控制高血压、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及MRI影像学评价分为两组,其中8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69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患糖尿病和高血压、TIA、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1.44、1.20、1.58)。结论MCI与SCI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8,37(4):421-42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65例,其中轻度痴呆36例,占55.4%,中度痴呆25例,占38.5%,重度痴呆4例,占6.1%。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178个,平均2.7个。梗死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梗死多见。结论基底节产生痴呆的病灶比皮质下梗死者小,痴呆程度与梗死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苏静霞 《中外医疗》2012,31(8):34+36-34,3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性别(男和女)、年龄(≥65岁和〈65岁)、梗死类型(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梗死部位(皮质和非皮质)、高血压病史(有和无)、糖尿病病史(有和无)、治疗方式(降纤和非降纤)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与高龄(≥65岁),梗死类型(脑栓塞),梗死部位(皮质梗死),糖尿病和不当治疗方式有直接相关关系(P〈0.05),而与性别以及高血压并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和大面积脑梗死、不当治疗方案、脑栓塞、皮层梗死、高血糖、高龄等高度相关,采用内科治疗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及早排查出血性脑梗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采取外科手术,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MRI检查,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先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28.9%(52/160)。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脑梗死后痴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血压及既往脑血管病病史为脑梗死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多发性梗死、优势侧半球梗死、双侧半球及大面积梗死与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引起,应对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是由于多次发作的脑梗死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形式.因本病是不可逆且不能治愈,故认识并预防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青年及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50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围绕抽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卒中史等展开。结果中年组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史、合并血管疾病等为主,但青年组以上发病原因所占比例明显更低(P<0.05),反而原因未明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6.0%,发病原因所占百分率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除饮酒、心脏病两个危险因素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外(P>0.05),中年组抽烟、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患者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其生活及饮食之间有较大关系,可控性较强,临床防治过程中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督促患者养成良好习惯并积极锻炼,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并予以重视,以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IS后V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IS后非VD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IS后V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7.93±5.39)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93±4.32)岁,观察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颞叶及基底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是IS后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等均是影响IS后V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此类IS患者VD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发病48h内入院治疗的1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酯、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多在48h内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高脂血症、合并房颤,梗死部位不同也是脑卒中进展的重要病因.结论 针对可引起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是由于多发性脑梗死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它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表现形式 ,是血管性痴呆 (VD)中最常见类型。了解其发生的有关因素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减少或避免因脑卒中而引起的智能障碍 ,已成为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此我们对 2 2 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易患痴呆的危险因素。1 临床资料本文多发性脑梗死患者 2 2 7例 ,男 116例 ,女 111例 ,年龄 46~ 95岁 ,均为右利手。其中优势半球梗死 5 5例 ,非优势半球梗死 5 4例 ,双侧梗死 118例。有高血压者 163例 ,无高血压史者 64例。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进行分组,血管性痴呆组456例和非血管性痴呆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和血管性疾病、脑卒中发生情况、脑梗死部位。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χ2=0.17,P=0.20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t=11.85,P=0.012,χ2=3.24、17.97,P=0.036、0.01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6.01、8.27、20.22、7.32、6.38、6.01,P=0.026、0.021、0.012、0.023、0.025、0.026),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24.09、8.66,P=0.009、0.020)。两组顶叶、枕叶、丘脑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1、0.77,P=0.987、0.987、0.521),血管性痴呆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10.58、5.42,P=0.017、0.016、0.027)。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掌握危险因素可以为指导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与100例青年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再发组男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合并有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有卒中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首发组,TC 与 LDL-C 水平高于首发组。结论男性、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合并有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有卒中家族史、TC 与 LDL-C 水平升高是引起青年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CT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6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脑颅CT检查。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者、冠心病、脑梗死史是MID的高危因素。MI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智能障碍,占80.4%。梗死部位以基节区最多,占44.6%,其次为额叶、颞叶、顶叶、丘脑、枕叶、小脑,其中双侧半球梗死47例,占83.9%,单侧梗死9例,占16.1%。脑室扩大33例,占58.9%,脑萎缩39例,占69.6%,腔隙性梗死29例,占51.8%,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19例,占33.9%。结论:螺旋CT对MID的早期诊断优势明显,正确认识CT特征,对MID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