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垂体瘤经鼻蝶切除术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8-06-2012-11我院收治的36例经鼻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诊疗和护理资料,总结经鼻蝶切除手术中的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36例垂体瘤患者均顺利康复,手术成功率100.00%;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2例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并发症发生率13.89%,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次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复发、残留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术后辅以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01—2015-10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切加次全切除16例,临床症状好转20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激素水平下降均50%,经术后综合治疗,3个月后均降至正常范围,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结论对于无禁忌证的垂体瘤残余或复发的患者,二次经鼻蝶手术依然是安全、可靠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蝶显微镜下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肿瘤全切93例,次全切20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肿瘤全切除率高,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额下锁孔组,4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翼点组,24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有效率分别为:经鼻蝶组88.70%(102例),经额下锁孔组86.05%(37例),经翼点组87.50%(2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分别为:经鼻蝶组尿崩症5例(4.35%)、视力下降3例(2.6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额下锁孔组脑脊液鼻漏6例(13.95%),显著高于经鼻蝶组[6例(5.22%)]和经翼点组[1例(4.17%)],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鼻蝶组12.17%(14例),显著低于经额下锁孔组[44.19%(19例)]和经翼点组[50.00%(12例)],P0.05。3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经鼻蝶组(78.0±1.9)分显著高于经额下锁孔组(71.6±5.1)分、经翼点组(74.2±4.8)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较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生活质量高,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7例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术,做好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4例,尿崩症3例,体温异常1例,电解质紊乱1例,视力下降1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结论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辅助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36例垂体瘤患者术前用marker标记后行核磁共振2mm无间隙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做好术前计划.术中在导航棒的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入路直达肿瘤部位.结果 36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鼻蝶入路过程中均无明显偏差,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系统误差1.7mm.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高了手术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03-2012-12收治的26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单侧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实施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术后残瘤出血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3.85%;术中脑脊液漏3例,均取自体脂肪或肌肉和生物胶修补,术后无脑脊液漏,1例术后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现,再次鼻蝶窦修补痊愈;术后一过性尿崩5例,经口服弥凝后尿量正常;垂体功能低下2例,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熟悉手术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手术技能,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或残余垂体瘤采用二次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4—2016-04我院收治的68例垂体瘤复发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前次手术后经头部MRI复查,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术后9个月~4a,出现肿瘤复发,均实施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头颅MRI检查显示,肿瘤全切43例(63.2%),次全切19例(27.9%),部分切除6例(8.8%);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17例,卵泡刺激素或黄体生成素及两者合并腺瘤17例,泌乳素腺瘤12例。伴有视力及视野障碍症状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拔除纱条时,出现轻度脑脊液渗透现象,实施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并指导其卧床休息后,症状消失。住院时间(5.5±1.9)d,无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垂体瘤复发或残余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垂体腺瘤病人的内镜手术经验,在内镜控制下,直接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结果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第三脑室内出血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随访3个月,MRI显示垂体瘤全部切除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切除13例。6例激素水平增高的病人,术后激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术前39例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者,术后均改善。无死亡。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一种能有效切除垂体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鞍区垂体瘤并在神经内镜下进行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手术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出现术后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尿崩症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1例脑脊液漏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经全身抗生素治疗并持续引流2周后治愈。术后随访1例出现残瘤增大,2例复发。结论熟练快速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尤其是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后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84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切除的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术后对尿崩症患者使用双氢克尿噻片口服,3次/d,每日检测电解质.对照组则进行自我闭尿性的修复训练,简单进行膀胱修复功能训练及日常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显效率(66.66%)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应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鼻蝶手术入路的指导作用.方法 40例垂体瘤患者,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显示蝶窦的形状、大小,蝶窦纵隔的部位、形状以及与鞍底的关系.39例手术采用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中手术入路解剖清晰,未借助x光机,打开鞍底无1例偏斜,无硬脑膜破损、海绵窦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例因蝶窦气化不良且纵隔明显偏向而采用经额手术入路.结论 术前应用螺旋CT行蝶鞍、蝶窦矢状和冠状扫描重建,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代替X光机指引手术入路方向,减少弯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鼻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28)经神经内镜鼻蝶入路手术,实验组(n=36)采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激素水平、肿瘤全切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到达鞍底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SAH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本科917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并发SAH14例,根据CTA、DSA或者尸检的8例病例及14例术后病理资料,分析SAH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4例并发SAH患者中,8例行CTA、DSA或者尸检发现5例患有动脉瘤;11例垂体功能性腺瘤;7例死亡。结论 SAH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瘤,诱因是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脑血管检查和术中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SAH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2例垂体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早期行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内分泌障碍激素及头部CT和MRI检查,并行长期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例,11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患者中10例术后恢复正常;有内分泌症状的10例患者中,9例明显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卒中安全、有效,是治疗垂体瘤卒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0例垂体瘤患者,用硬币投掷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和神经导航组(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每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患者,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神经导航组,神经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导航组患者PRL、GH、ACTH含量显著高于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组患者有效率(92.50%)高于神经导航组(81.25%)。神经内镜组的尿崩症、视力障碍、鼻腔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神经导航组(P<0.05)。 结论神经内镜相较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少,患者垂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2例,次全切除31例,大部分切除13例,术后随访3个月~2a。结论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了解术后复发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Neuro Navigation)经鼻碟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MRI扫描后,将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精确性定位,直达肿瘤部位。结果 59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5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鼻蝶入路过程中均无明显偏差,平均系统误差1. 5 mm。所有手术入路设计在术前完成,尽量避开功能区,使病灶完整或最大限度切除。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与神经内镜结合辅助鼻碟入路垂体瘤的切除术提高了准确性、可靠性、切除病灶彻底、副损伤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2月,应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92例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Knosp分级患者的垂体瘤切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全切者69例,近全切患者17例,次全切患者5例,部分切除患者1例; Knosp分级0~2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率(90. 5%)明显高于Knosp分级3~4级患者(41.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4级患者; Knosp分级0~2级和3~4级功能型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总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提出初步的临床治疗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垂体瘤并入选研究的患者189例,均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其中8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作为研究组,其余107例患者采用传统临床路径作为对照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肿瘤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较传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脑脊液漏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减少,而肿瘤切除率、术后尿崩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更利于接受经鼻蝶手术的垂体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