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讨论单纯外踝骨折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漏诊原因,提高足部骨折诊断正确率。方法 随机抽取165例单纯外踝骨折患者发现其中19例患者在外踝骨折同时伴有第5跖骨基底骨折。19例患者中12例同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足正斜位片。结果 7例患者通过踝关节侧位片提示第5跖骨基底骨折,2例患者漏诊。结论 单纯外踝骨折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并非少见,踝关节正侧位对诊断第5跖骨病变有限,全面的临床检查及有针对性的X线检查对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以"扭伤致左足肿痛,活动受限半日"于2008年11月16日晚上7时许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专科查体:左足局部肿胀,左足第五跖骨基底部压痛敏锐,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佳。内科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曾有青霉素、头孢菌素、TAT过敏史。CR片(25337)示:左足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诊断:左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来院后行短腿石膏托外固定(根据经验特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骺误诊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89-2389
目的:提高影像学科急诊青少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骺的正确诊断率,避免误诊。方法:回顾2007/2009年已诊断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118例,后经临床及影像资料综合分析确认误诊38例,误诊率为32.2%。结果:本组忽视第五跖骨骨骺出现率而导致误诊8例,将不符合常见骨折机制的负影当做骨折线导致误诊12例,将患儿第五跖骨基底部的骨骺当成骨折导致误诊18例。结论:正确认识青少年第五跖骨骨骺发生年龄,第五跖骨骨骺与腓骨短肌紧张所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区别,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诊断规则(OAR)鉴别足踝扭伤伴骨折的漏诊原因,指导OAR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泸州医学院外科门诊就诊的足踝扭伤患者,应用OAR进行临床检查并做出有无骨折的判断,于受伤后24h内和第15天进行足踝x线摄片,验证OAR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根据OAR原则,踝关节扭伤105例中初步诊断16例合并骨折,经x线检查合并骨折17例,漏诊1例(6.2%);足扭伤50例患者中21例合并骨折,OAR原则与x线摄片诊断结果一致。结论OAR对足踝扭伤并骨折的判断准确率高,但也有漏诊的可能,临床要警惕。  相似文献   

5.
Jones骨折是位于第五跖骨近端,从第四第五跖骨骰骨关节背侧韧带结构向远侧延伸至第五跖骨干管状部分.通常这一骨折位于结节远处1.5 cm.此骨折是由于足跟抬高足内翻后,身体的重心转移从前方到跖骨基底部的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能坚持来院康复治疗的跟骨骨折术后患者22例24足为康复组;不能在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术后患者2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方法方面无差异。康复组的康复治疗方案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2d—2周);第二阶段(术后2—6周);第三阶段(术后6—12周);第四阶段(术后12—16周)。康复治疗内容包括:消除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步态训练。术后8周、14周进行评定,评定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结果:康复组术后第8周在踝关节活动范围、足部疼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周在疼痛、足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可降低损伤造成的残疾。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6年以来采用点按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共 75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75例中,男 41例,女 34例;年龄最小 7岁,最大 68岁 ;均为单踝扭伤。其中左踝 33例,右踝 40例,病程最短 0.5h,最长 12年。 75例患者中,65例拍片排除内、外踝骨折,余 10例中,有 5例为外踝撕脱性骨折治愈后遗踝关节酸痛,另 5例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治愈后遗踝关节酸痛。 方法:患者里住或仰卧均可,先点按风市、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土虚、绝骨、解溪、太冲等穴,以酸胀为宜,再以揉,摩法自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施术 5min,而后根据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性足轻微Lisfranc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多层CT的特征性影像改变。方法:从医院PACS系统中近1年内进行足CT检查的706例中统计出因足扭伤就诊而患者CR片显示阴性的轻微Lisfranc损伤图像,回顾性分析多层CT的多平面重组图像,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中285例C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占全部足CT检查的41.4%,其中轻微隐匿Lisfranc损伤(不同部位的撕脱或裂纹骨折)82例,累及后足或单纯后足微细骨折41例,CR片对足跗骨及跖骨基底微细骨折的漏诊率达39.6%。轻微Lisfranc损伤以撕脱骨折为主,占70.9%,其次为裂纹骨折;跖底侧损伤占53.1%。临床特征包括疼痛(100%)和足肿胀(73.2%,60/82)。结论:足部隐匿性Lisfranc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常规CR片很难准确诊断,多层CT对足部撕脱骨折及裂纹骨折等微细隐匿性损伤的诊断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以江苏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拇外翻患者为对象,共131足。其中中重度拇外翻68足,对此68足拇外翻患者均予以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随访时间均为术后1年,拇外翻角、第一与二跖骨夹角、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2/68)。术后1年VAS疼痛评分(1. 68±0. 12)分,较术前的(6. 65±0. 31)分降低(P <0. 01),AOFAS评分(89. 54±2. 36)分,较术前的(42. 38±3. 42)分升高(P <0. 01)。结论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改善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足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Jones骨折治疗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ones骨折是指第 5跖骨基底部骨折 ,是由 Jones[1 ] 于 190 2年提出并命名的。近年来 ,此类损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而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也日益增多。作者自 1999- 10~ 2 0 0 2 - 12共收治 Jones骨折 32例 ,取得良好疗效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5例 ,女 7例。左侧 13例 ,右侧 19例。年龄 15~ 6 5岁 ,平均 38岁。其中高处坠落伤 18例 ,交通事故伤 14例。有 2 6例 X线片显示第 5跖骨基底部移位超过 5 mm。治疗方法为对移位不超过 5 mm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 ,对移位超过 5 mm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取足背外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6岁.因高处坠落伤2h急诊入院.查体:患者右足背部肿胀、疼痛,右跖趾关节周围肿胀,压痛,被动背伸拇趾时疼痛加重.右足正斜位X线片检查:右足第3、4、5跖骨骨折,右足第1跖骨下胫侧籽骨分为三部分,大小不等,裂隙不规则、较宽,考虑胫侧籽骨骨折.临床手术证实为胫侧籽骨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足型及步态特征的动态压力分布,给扁平足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通过三维足型扫描仪,测试80例男性在校大学生的足弓指数、拇外翻角度、后跟角度、足弓类型等指标筛选出扁平足患者,并使用Foot 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正常足和扁平足在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对比分析扁平足患者足型的步态特征。结果:扁平足足底各区域冲量在第1—5趾骨、第1—2跖骨处普遍小于正常足,在第3—5跖骨、足弓(P0.05)、足跟内侧(P0.05)、足跟外侧普遍大于正常足;扁平足在第2—5趾骨(P0.05)、第1—2跖骨、第3—4跖骨(P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足底接触面积变小,在第1趾骨、足弓处的足底接触面积大于正常足;扁平足在第1—5趾骨、第1—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的峰值压强均大于正常足,且在第2—5趾骨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5跖骨、足弓处的峰值压强均小于正常足;扁平足在整足接触阶段所占的时相比例均大于正常足,在着地阶段、离地阶段的时相比例小于正常足(P0.05)。结论:扁平足患者足底接触面积、足弓部位的冲量和峰值压强增大,足部易产生结构性损伤,对扁平足患者尽早开展矫正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5-2008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21例,经6个月~3 a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17~60(平均38)岁.骨折类型包括跖骨部简单斜行骨折3例,跖骨头部简单骨折1例,基底部撕脱性骨折13例,Jones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4~7(平均5.5)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关节内跖骨头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此类女性患者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6h~6d,平均3d,均采用1.5舢直径AO微型自攻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个月~5.2年,术后患侧足趾无明显疼痛,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7周,平均5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占90.9%。结论1.5mm直径AO微型自攻螺钉治疗特殊型关节内跖骨头骨折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技术。方法:选择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内容包括:早期康复程序、肌肉控制能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分别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Zebris测力板测试足底10个区域(大拇趾、第2—5脚趾、第1—5跖骨、足中部、足跟外侧、足跟内侧)压力峰值的变化,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修订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①足底各区域压力平均峰值:治疗后患足各区域压力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以第1跖骨、第3跖骨、足中部和足跟内侧压力上升尤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健足压力峰值依次出现在足跟内侧、足中部、足跟外侧,其次是第一跖骨,较治疗前压力均有所下降,其中以足跟中部和足跟内侧压力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平衡参数:患者治疗后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短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包络椭圆面积,治疗后数值小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压力中心轨迹总长度与包络椭圆面积之比,治疗前比值为2.5±0.4,治疗后比值为0.9±0.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功能评分:治疗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分布;足底压力测量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10月以来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骨科常规处理治疗跖骨骨折患者32例,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照观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选择跖骨骨折患者32例为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6~57岁,平均33.6岁;骨折发生于颈部3例,干部10例,基底部19例;骨折有移位15例,无移位17例。对照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2.4岁;骨折发生于颈部2例,干部9例,基底部15例;骨折有移位12例,无移位14例。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骨科常规处理。对照组则采用骨科常规治疗,但未行关节松动术。1.2 方法(1…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 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肖尧  林密  余红梅 《中国康复》2018,33(3):240-241
目的:观察运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法进行无痛康复治疗对治疗踝关节挛缩的临床疗效,探索更符合现代康复理念的无痛康复技巧。方法:选取因骨折、跟腱断裂、神经系统损伤等原因导致踝关节挛缩的病人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使用JAS踝关节训练器进行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每次在一个关节活动方向上进行无痛康复治疗牵伸,每日3次,每次5组,每组5min,中间休息1min,下一组关节角度渐增,持续8周,评定患者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VAS疼痛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踝关节各个方向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运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法进行无痛康复治疗对改善踝关节挛缩优于一般性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遂宁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曾误漏诊的股骨颈骨折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因交通事故、跌倒、扭伤、高处跌落等原因导致髋关节疼痛就诊。2例误诊为左髋部挫伤,2例误诊为左膝部软组织挫伤,2例仅诊断左股骨中段横断骨折漏诊股骨颈骨折,1例仅诊断股骨中段横段无错位性骨折漏诊股骨颈骨折。误漏诊时间2~7 d。7例均经CT检查确诊股骨颈骨折,行钛质空心加压螺钉手术治疗。7例术后均随访1年,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0~4.5(3.75±0.54)个月。7例术后1年均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71%。结论股骨颈骨折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诊断中易误漏诊。临床上对髋部持续疼痛、压痛感明显但X线检查却未发现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股骨颈骨折,及早进行CT检查,以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足踝部损伤患者41例,均采用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