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姗  乌雅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73-174
我科自2004年成功置入内蒙古地区第1例PICC导管至今已累积置管1700例,8年中不但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同时也为医护人员解决了静脉输液方面的难题,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时,多使用静脉留置针或进行静脉切开置管术,以保证畅通的给药通道。现将1例静脉切开采用留置针置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科共对350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07例。其中210例留置6~7d,105例留置4~5d,28例留置2~3d,7例留置1d。无1例静脉留置针所致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用生理盐水封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 ,它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也可保护穿刺的静脉 ,同时开放 1条静脉通道 ,可以按时给药 ,不增加液体量。封管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为此 ,笔者将用生理盐水封管的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置管对象 :均为中医科及肿瘤科住院患者 ,共 5 3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2 7例 ;年龄 2 5~ 82岁 ,平均 5 3 .5岁 ;脑梗死 2 2例 ,肺癌 1 8例 ,肝癌 1 3例。1 2 置管部位 :上下肢。1 3 材料 :生理盐水 5mL ;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1 4 方法 :选择好的静脉血管 ,皮肤…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方法: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30例PICC置管组为A组,3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留置时间A组40~180天,B组2~7天;静脉炎发生率A组为3.3%,B组为30%;疼痛发生率A组为6.67%,B组为26%;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0%,B组为33.3%;日常生活处理能力A组正常,B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结论:在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套管针)作为重要的输液工具,可保持静脉的通畅,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其外套管的柔韧、无害及低刺激性,降低了刺激静脉的风险,允许患者适当活动,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延长了留置时间,但如果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可引发局部静脉炎。只要我们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就能做到既保护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保证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临床上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的长短致静脉炎的关系;方法:将18、20、22、24号静脉留置针各25例分一组,选择前臂头静脉为试验血管,留置时间为1~3天、4~7天、7天以上,观察它们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型号大的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大,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多;结论:临床上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22号、24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4~7天为宜,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安全留置针在门诊患者输液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例门诊输液患者采用美国BD Saf-T-Intim a一次性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做静脉穿刺、固定留置,并对患者进行指导。结果门诊患者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置管输液减少了护士对患者静脉穿刺次数,保护了静脉血管,减少了护士工作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门诊患者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具有操作方便、保留时间长、便于治疗用药等优点,可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及留置时间等。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如何应用的分析,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小血管损伤,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延长留置时间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合理选择静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每天评估穿刺血管情况,定时、按需更换敷贴。结果本组100例次患者,留置时间为5~17(10.64±1.61)d,超出国内外资料显示的留置时间。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影响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帔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通过临床1056例静脉留置针的运用观察,进行经验总结。结论: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现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时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留置的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颈外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外静脉穿刺技术是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及治疗的一个简便安全途径,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对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儿科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498例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儿科住院患儿治疗输液中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498例临床护理观察,与同等数量使用普通小儿静脉头皮针输液的患儿对照输液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明显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输液的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惠儿痛苦,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满意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为抢救危重症患儿提供了快速用药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因其材料柔软,不易脱出血管,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为抢救提供有效治疗通道且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已经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420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观察的420例,410例患者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天),成功率为97℅,10例失败,52例出现相关并发症,从而导致不得不对其进行提前拔管处理。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合理的封管液,采用标准化的护理操作程序,加强巡视以便早发现问题,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等,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成为液体治疗的主要工具,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液体外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随着实际应用的增多,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封管技术,以及日常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静脉留置针保护化疗静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复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对静脉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1)管壁弹性下降,(2)静脉萎缩变化、管壁变薄、脆性增加,(3)皮肤沿静脉出现树叉形黑色斑,(4)长时间输液后,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且显示不良。虽然常规保护静脉方法对减轻静脉损伤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