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与老年痴呆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较易发生获得性的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senile dementia)。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年痴呆已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保健和社会问题之一。现已明确,老年痴呆可由多种不同的病理机制引起,除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外,还包括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除少数发病早、呈显性遗传的家族性AD和额颞叶痴呆系由遗传突变引起外,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发展结果,严重危害健康。在多种疾病发展为CHF和CHF逐步加重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参与及心室重构。因此,阻止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及逆转心室重构已成为当代治疗CHF的基石。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级阶段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被认为是当前最强效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在高血压的治疗病例中 ,评估联用他汀类药物及不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区别 ,并评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病例合并或不合并高血脂 ,疗效有无不同。结果 :联用他汀类药物后 ,高血脂和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较未联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更明显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压 ,而这一作用与血脂浓度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4.
李呐  邓海  夏小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03-1305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的作用.方法:在高血压的治疗病例中,评估联用他汀类药物及不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区别,并评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病例合并或不合并高血脂,疗效有无不同.结果:联用他汀类药物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较未联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更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压,而这一作用与血脂浓度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5.
Douglas及其同事建议,当可疑性肺炎确诊后应慎重联用他汀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涉及血管内皮的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硬化板块的形成、纤维化等复杂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他汀类降脂药除降低血脂以外,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与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共同构成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大药物"的基础,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的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一个限速酶,可产生下游产物-甲羟戊酸,又称甲羟戊酸途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美伐他汀等都是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临床上已作为有效的常规降脂药物,不仅可明显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而且降低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中最关键的是总胆固醇(TC)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降低TC和(或)LDL-C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冠心病LDL-C目标值<2.6 mmol/L,提高规范降脂能力,重视非药物治疗,同时也要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降脂治疗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9.
Douglas及其同事建议,当可疑性肺炎确诊后应进行短程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静雨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11):19-20
对于全世界数百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而言,跌倒即可导致髋部骨折,紧紧拥抱亦有可能致肋骨裂开。据报道,被称作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的药物可通过阻止机体对骨骼的破坏而预防许多骨折的发生。但即使现有的疗效最好的药物也只能预防约50%的骨折,并且这些药物无一能对刺激机体重建健康骨骼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这种状况有可能很快得到改善。据近期的《柳叶刀》杂志报道的4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进行治疗;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LDL-C、HDL-C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该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学伟 《大家健康》2016,(4):153-154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脂类药物,在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临床效果显著。但是,他汀类药物在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为此临床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丽  黄其昌 《医学综述》2007,13(21):1655-1657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但近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作用机制及目前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付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34-935
目的探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方法①病例选择:42例病例均为混合性高脂血症,且年龄〈70岁,用药前肝肾功能正常。②用法: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每晚1次,口服;吉非罗齐6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 42例患者除1例出现左肩肌肉轻度酸痛,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余均无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其作用,减少甲羟戊酸(MVA)合成及其下游产物,从而影响细胞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膜构成,糖蛋白合成,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进展等。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普遍用于临床治疗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7.
苏卫红  庞明 《医学综述》2004,10(12):727-729
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致残率高,是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人的主要死因。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CVD的病死率已经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年化及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者增多,CVD发病率日益升高。导致心血管病事件的基本病变就是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作用在不同环节引起的疾病,病因目前尚未明了,所以如何对AS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最终实现对CVD的控制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AS主要…  相似文献   

18.
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冯新生 《中外医疗》2012,31(18):78-78
目的对采用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4例。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非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患有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降脂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还具有保护脑及血管的作用。早在1976年Endo就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强烈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1]。这是继阿司匹林和降压药后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