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质性肺病(IL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显著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尚缺乏具有循证学证据的治疗建议,仍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支柱,抗纤维化治疗在进展性ILD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国内中医药制剂的联合使用也很普遍,发挥了一定疗效.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用于治疗RA-ILD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间质性肺炎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20例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患儿病情均较重,有明显呼吸困难,伴有心衰或早期心衰表现,胸片显示双侧肺部模糊影,可呈弥漫分布,也可分布在上肺或下肺,双侧肋膈角区清晰。肺功能为局限性通气障碍。经治疗,治愈14例,死亡6例。结论:在高原地区因空气中含氧量较低,间质性肺炎症状重、发展快,治疗困难,需多方综合治疗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3.
张华 《当代医学》2014,(12):100-101
目的:通过对小儿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研究小儿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及分类。方法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卫生学校2012年9月~2013年2月研究的64例小儿肾小球患者进行抽样,采用肾活检的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测,探究小儿肾小球疾病在临床上的分类、诊断以及治疗。结果对64例患儿进行检测和研究后可知,其中有51例是为原发性疾病,另外13例属于继发性疾病。结论确保对患儿进行合理并及时的肾穿刺检查,从而确认患儿的临床病变情况,最终为其带来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均进行肺组织活检的弥漫性肺疾病患儿24例,对所有患儿肺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咳嗽,20例伴有喘憋气促与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9例肺部湿罗音;肺部CT显示:18例患儿肺部磨玻璃样改变,5例主要为结节影,2例主要为实变影;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间质弥漫性炎症,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患儿出现肉芽肿改变。根据患儿的临床、放射、病理综合考虑有19例符合特发性间质性肺炎,6例为其他类型间质性肺炎。结论:小儿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变现为磨玻璃影,病理活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肺结核的X线表现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小儿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肺结核患儿的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观察X线的表现特征及分析诊断治疗结果。结果通过结合本组38例患儿X线的表现及临床症状,采用及时、有效地治疗后,治愈13例(占34.2%),有效24例(占63.2%),无效1例(占2.6%),临床有效率达到97.4%。结论临床使用X线检查确诊小儿肺结核效果显著,是提高诊断水平的简易有效的方法,与患儿临床症状相结合,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的目的,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非典型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病变,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占各种原因肺炎的10%,以儿童和青年人多发,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MR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阳性率为80%,主要以双侧基底节区病灶最为常见,占75%,且对称性分布,累及大脑皮层的病变占25%,呈不对称分布。结论MRI影像诊断是小儿病毒性脑炎最佳的检查方法,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血气分析及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CTD-ILD) 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s) 的临床、影像学、肺功能、自身抗体特点及治疗特征, 探讨两组患者各自的特征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2004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期间住院符合CTD-ILD 及IIPs 诊断标准的病例的临床、自身抗体、影像学及治疗特征。结果 共收集具有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692 例病例, 其中CTD-ILD组240 例和IIPs 组452 例。CTD-ILD 组可见于不同类型的CTD, 主要为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缔组织病样临床表现( 如口干、眼干、关节痛等) 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如ANA、SSA、SSB 等)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咳嗽、活动后气喘、肺部捻发音、杵状指等呼吸系统表现无明显差异( P 〉0. 05) 。CTD-ILD 影像学表现为网状影、斑片状影、索条影及胸膜增厚。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减低, 肺活检, 病理学检查常表现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并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肺泡间隔增厚。其中除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P 〈 0. 05) 外,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肺功能及病理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 05) 。目前对CTD-ILD 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结论 CTD-ILD 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 目前治疗方案主要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CTD-ILD 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与低剂量螺旋CT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小儿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比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  相似文献   

10.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戴吉  祝永忠  陈凤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61-62,F0003
目的 提高对吉非替尼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的认知。方法 报告1例双肺弥漫型肺泡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并结合文献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经停用吉非替尼、吸氧、甲基泼尼松龙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CT显示病变炎性改变明显吸收。吉非替尼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疗效和预后与该病发现早晚、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密切相关。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定期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儿支原体肺炎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2006年3月1日至7月30日收住院诊治的3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数字化摄影(CR)及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较轻,与X线胸部的征像表现不相符。病程1周左右支原体2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反应90%阳性,7—10天检查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滴度≥1:80)提示为近期感染。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其胸部CR表现为实质浸润性病变30例,CT表现为实质浸润性病变32例;CR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病变8例,CT表现为间质浸润性病变6例;伴胸腔积液8例。结论支原体肺炎CR及CT表现各异,易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浸润性肺结核相混淆,但只要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的。CT检查较CR能够提供更多征像。CR及CT检查对临床治疗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肺炎在临床上与细菌性肺炎有许多相似之处,需要综合发病季节、病儿年龄、临床表现、当地流行情况、x线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资料才能作出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病毒与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区别不大。均有发热(热度可高可低,部分可无热)咳嗽、呼吸困难(如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呻吟等症状)及发绀,肺部可闻及中湿性罗音。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尤其是6个月以内,以突然发作性喘憋为特征,无热或低热,两肺有广泛的哮鸣音,则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喘憋性肺炎, 2.X线检查 多呈间质性肺炎的改变,也可呈小点,片状阴影或局灶性肺不张或肺气肿,部分患儿呈正常胸片,腺病毒肺炎可有小片或大片融合阴影。病毒性肺炎很少有脓胸、脓气胸。  相似文献   

13.
刘夕彬 《大家健康》2013,(4):126-127
目的:通过对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探究,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在2004年2月到2012年11月来本院住院的进行过肺活检的30例弥漫性肺疾病患儿,回顾性分析了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肺CT或者HRCT、肺组织病理的特点。结果: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如下:30例咳嗽,16例呼吸比较困难,10例有杵状指趾,6例有肺部湿啰音。结论:咳嗽以及呼吸困难是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在肺部CT上主要的表现就是磨玻璃影和结节影,诊断小儿间质性肺疾病主要的依据是患儿肺组织的病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科于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肺炎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查对引起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病因采取有效地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 根据病因选用合理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97例,好转8例.结论 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有许多种,根据病因的不同,仔细查找病原菌,合理的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并积极地对症处理,是使患儿得到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东升 《吉林医学》2012,33(7):1452-145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小儿肺部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效果应用。方法:对162例肺部疾病患儿进行X线与螺旋CT检查。结果:X线检出阳性133例,阳性率为82.1%,CT检出阳性157例,阳性率为96.9%。其中有4例X线检查为阳性而CT检查未检出,23例CT检查阳性而X线为检出,两者进行比较,CT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诊断肺部疾病中以其强大的容积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有效揭示病灶的程度、范围和周围组织受累的情况,清楚显示出轻微及隐蔽部位的病变,大大减低了因X线检查导致的误诊、漏诊,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小儿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也为指导临床正确治疗、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疑似间质性肺炎的34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结果:本组34例患者诊断率为92.3%,有效率为12.1%,病死率为74.0%。结论:小儿特发性肺纤维化必须先明确诊断,然后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治疗,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颜卫峰  陈喆  许文兵  郭军 《海南医学》2020,31(5):600-603
目的分析合并间质性肺炎(ILD)的皮肌炎(DM)患者出现呼吸衰竭(R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接受治疗的DM合并ILD患者104例,其中发生RF者42例作为观察组,余62例未发生RF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含吸烟与否、年龄、皮疹分布、性别、吞咽困难、雷诺现象、皮肤溃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发生率、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发生率等]、实验室指标[包含循环免疫复合物、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D4/CD8 T细胞比值、免疫球蛋白IgG、抗Jo-1抗体及抗核抗体等]和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对有差异的数据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ottron征比例、PMN发生率、CADM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抽烟比例、V-neck征、Shawl征、吞咽困难、关节痛/关节炎、皮肤溃疡及雷诺现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相似文献   

18.
李代斌 《吉林医学》2011,(18):3731-3732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成人呼吸疾病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手术,配合胸部的X线以及CT所指示的病变部位进行重点的观察,准确诊断小儿患者的病因。结果:说明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小儿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对小儿呼吸道疾病作到准确诊断,给医生提供有效信息并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可使小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确诊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结果 8例均有咳嗽,5例有三凹征和低氧血症,3例杵状指(趾),3例可闻及肺内啰音.1例4岁患儿未行肺功能检查,3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为混合性通气障碍.8例肺部高分辨CT均显示磨玻璃影,5例以弥漫性的磨玻璃影为主,2例以网格影为主,1例以多发实变影为主;2例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例有局限性囊泡影.5例肺组织病理为富细胞型,以肺泡间隔慢性炎症为主,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例为混合型,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病理和排除继发因素,如结缔组织病、过敏性肺炎.糖皮质激素对富细胞型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治疗效果较好,而对混合型的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李芬宇 《新疆医学》2006,36(2):F0003-F0004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指肺间质损伤而产生的一类疾病,它涉及200多种疾病,发病率日见增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十多年来,对一些肺问质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