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及硬脑膜网状切开术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和硬脑膜网状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观察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结果本组36例术中均未发生急性脑膨出。存活26例(72.2%),死亡10例(27.8%);根据GOS评分,治愈6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及硬脑膜网状切开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方法简单,安全,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双侧额骨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作用。方法:双额冠状切口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0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快速地降低双侧额叶脑挫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顾旭辉 《吉林医学》2010,(33):6071-6071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双额叶脑挫裂伤25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清除失活脑组织及血块,去骨瓣充分减压。结果:恢复良好20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情变化突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治疗,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充分减压,可降低患者死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比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应用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应用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效果确切,预后良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状态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状态13例(43.3%),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行冠状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16例,冠状开颅骨瓣复位14例,冠状双额去大骨瓣术10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价疗效:恢复良好18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一般较快,及时复查头颅CT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及脑中心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以枕部着力致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者27例,采取动态头颅CT检查,在发现脑中心疝前预见性开颅手术,并以常规冠状开颅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结果本组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存活23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脑疝晚期。按GCS评分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密切观察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意识、瞳孔等变化,强调动态头颅CT观察,放宽手术指征,尽早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常规冠状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30例,常规骨瓣组28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额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应用.方法: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额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对照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44%,明显高于对照组24%,P<0.05;观察组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例(16%),对照组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9例(36%),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双侧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双额冠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能够显著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概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因双额开颅1次行皮瓣成形,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进而术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也随之降低,进而显著提高了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行冠状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11例,冠状开颅骨瓣复位20例,冠状双额去大骨瓣术13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情况,动态头颅CT复查,脱水剂不可过快过早减量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侧额底部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急诊开颅手术14例,保守治疗无效后开颅手术28例。冠状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10例,冠状开颅骨瓣复位18例,冠状双额去大骨瓣术14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6例(38.1%),中度残疾13例(30.9%),重度残疾4例(9.5%),植物生存3例(7.1%),死亡6例(14.3%)。结论双侧冠状开颅术及标准冠状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双侧额底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的有效术式,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在达到手术指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所有开颅去骨瓣术后病人随机分为防治组(335例)和对照组(176例),防治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以术后一个月时骨窗脑膨出情况作出比较。结果 防治组脑膨出17例(5%),对照组脑膨出52例(29.5%),防治组发病率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开颅手术时机及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6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例,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患者为监测组,仅手术未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变化特点、手术时机、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中18例急诊手术,48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监测组3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中残,25例良好.对照组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6例中残,16例良好.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1.43%和51.61%(P<0.05).结论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较大比例需进行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动态地了解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额骨部分回覆形成翼点骨瓣减压在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重型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覆形成翼点骨瓣减压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额部开颅单纯额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伤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伤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覆形成翼点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额叶脑挫裂伤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外,还能较快解除脑组织对脑干的压迫促进脑疝的恢复,更好的缓解脑肿胀,改善脑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缩短脑水肿时间,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行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常规骨瓣组),与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的30例(大骨瓣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观察比较大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OS评分法,大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常规骨瓣组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大骨瓣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大骨瓣组术后脑梗死、脑膨出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33%、6.67%和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癫痫、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但仍存在颅内感染等部分术后并发症,仍需要临床上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大小骨窗的疗效差别。方法104例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ed craniectomy,DC)治疗,观察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头颅CT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形态改变以判定减压术的短期效果;分析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ore(GOS)预后评分以判定减压术的长期效果;按骨窗范围大小分为大骨瓣组和中等骨瓣组,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于270 mmH2O以下,P<0.05;术后第3天、第7天颅内压与术前颅内压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颅脑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与基底池形态较术前CT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等骨瓣组术后第3天颅内压较大骨瓣组为低,P<0.05;但第7天颅内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伤后3个月随访结果:恢复良好50例(48.1%)、轻残16例(15.4%)、重残14例(13.4%)、植物生存3例(2.9%)、死亡21例(20.2%),而且统计分析得出中等骨瓣组预后优于大骨瓣组,P<0.05;大、中等骨瓣组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急性脑膨出、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外伤性癫痫、切口疝、颅内感染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及改善CT影像学征象,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从而改善脑挫裂伤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早期进行中等骨瓣减压术的疗效优于大骨瓣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探讨新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常规术式比较。方法常规术式为额部开颅减压术,新术式为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选取额叶脑挫裂伤需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常规术式和新术式两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水肿消退时间,意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采用新术式的患者与常规术式比较,脑水肿消退时间加快,意识改善情况好转,预后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骨瓣开颅额骨部分回复改良减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是在对额叶脑挫裂伤病理发生机制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手术方式,临床应用证实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先钻一骨孔清除部分血肿,翻大骨瓣后,先行硬膜悬吊再剪开,若硬膜张力高,则分次剪开硬膜,逐步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若出现急性脑膨出,找出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再行关颅.切忌盲目快速关颅.结果以GOS评分为标准,随防6个月,恢复良好4例(8%),中残5例(10%),重残10例(20%),死亡31例(62%).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急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常见原因,但只要及时发现,找出原因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是完全可以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例,根据所用的不同术式分为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术44例)与大骨瓣组(标准大骨瓣开颅术45例),观察不同术式对血小板活化指标、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均不同程度提高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CD62p、CD63、GPⅡb/Ⅲa、PAgT),但大骨瓣组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小骨窗组(P〈0.05或P〈0.01);大骨瓣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6.67%(3/45)明显低于小骨窗组22.73%(10144)(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善脑血管痉挛,相比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