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CT与MRI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抽取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胆系结石患者43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包括有胆囊结石17例,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2例。CT检查确诊30例,诊断率为69.77%,MRI检查确诊41例,诊断率为95.35%,MRI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经MRI检测对胆系结石进行诊断的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CT检查更高,值得而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4.
通过 17例手术证实的胆系疾病的CT和B超检查分析 ,证明CT对胆系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B超 ,探讨CT对胆系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本文搜集我院 1995年 7月至 1998年间 17例手术证实的胆系疾病的CT与B超检查结论 ,胆结石 7例 ,胆总管结石 5例 ,胰头癌 3例 ,肝内胆管结石 1例 ,胆囊癌 1例。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31~ 65岁 ,均作CT及超检查。主要症状有上腹痛、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脂肪饮食、呕吐、黄疸、胆绞痛等。采用GE -980 0型CT机 ,层厚及层距均 10mm ,3例胰头癌增强扫描 ,术前均有B超检查。结果 :胆囊结石C…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术是上腹部常见手术之一 ,对术中胆道造影是常规 ,还是选择性造影 ,目前观点不一 ,现就我院 4 8例术中造影的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2 1例 ,女 2 7例 ,年龄 1 9~ 87岁 ,平均 57.6岁。全部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未见肝内、外胆管明显异常。其中 1 4例有胆绞痛史 ,2 3例术前肝功能检查提示γ-GT、ALP增高。方法 解剖好胆囊三角后 ,胆囊管远端用丝线结扎 ,近端用一线绕过 ,然后在二线间切开胆囊管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时 ,逆行切除胆囊 ,显露胆囊管开口 )。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或静脉插管约 1~ 2cm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汁CEA对胆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6例胆系病人的血清及胆汁CEA水平。结果胆石症与胆囊良性息肉胆汁及血清CEA统计学处理无差异。胆囊癌及胆管癌胆汁CEA分别为12635±1386、13402±1508明显高于其血清CEA771±298、1345±379(P<001),且与胆石症及良性息肉胆汁CEA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汁CEA测定可为临床鉴别胆系良恶性病变,提供一个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30例常规CT扫描和静脉法CT胆道造影的自身对比检查,明确了CT胆道造影在诊断和显示胆总管方面都优于CT非胆道造影。认为此法可帮助估计胰头钩突的大小,还可帮助鉴别诊断肝囊肿还是Caroli病或胆总管囊肿、局限性脂肪肝还是肝肿瘤、肝内胆管扩张还是肝转移灶、胰头部肿瘤还是胰头后肿块以及胆道先天性异常,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胆道系统包括古液体的胆囊和管道系统,当其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胆囊和胆管壁层出现不规则增厚或向腔内突起的结节、肿块常引起胆道系统的扩张,较大的肿块则向管壁外浸润生长,B超与CT均能较清楚的检出病灶。CT、超声联合检查敏感性进一步增强,诊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戴国芳 《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5):560-561
为降低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和避免探查性胆总管切开、胆道损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减少病人痛苦和降低费用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48例临床疑诊为胆道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胆管多平面重建成像(MSCTC-MPR)检查,计算MPR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及其对胆道肿瘤病变、非肿瘤病变及结石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MSCTC-MPR对胆道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肿瘤病变与非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5.8%,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5.4%。认为MSCTC-MPR是一种对胆道疾病可供选择的影像诊断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和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14例术中胆道造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临床指征行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57.9%,其中相对指征者仅13.5%,术后残石率为3.4%,提示术中胆道造影在降低残石率、减少胆管阴性探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认为具胆决管相对探查指征者应将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89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CAG共检出钙化斑块469个,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螺旋CT和钡剂造影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手术患者共78例。在手术前均进行钡剂造影以及螺旋CT检查,将两种方法与手术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的检出病例有75例,钡剂造影检查有67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是96.2%和85.9%。两种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CT和钡剂造影两种方法的TN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9.5%和89.7%,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检查相对于钡剂造影检查的诊出率高,并且分型正确率高,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提前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0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颈管行胆道造影78例患者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入院单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现胆道损伤、胆囊管变异、胆总管结石、中转开腹的概率分别为0.00%、1.28%、11.54%、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8.75%、7.50%、18.75%、2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00.00%、术后并发症率为1.28%、患者满意度为97.44%,明显优于对照组(83.75%、6.25%、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避免了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及损伤,其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士波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4):51-52
黄疸是胆系梗阻的常见临床表现,CT对胆系梗阻定位和定性有很大的优越性。随着CT医疗设备的更新其已成为首选检查方法,笔者对收集的经手术、治疗证实的60例各类胆系梗阻的原因及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直肠多种病变CT诊断文献报告不多。本文报告15例采用对直肠注气或酌情应用气加碘水双重造影法CT扫描诊断,后经临床和病理诊断证实的病种有:直肠炎2例,直肠腺瘤2例,直肠腺瘤恶变3例,直肠血吸虫病4倒及直肠癌4例等5类。笔者着重分析了正常直肠壁、肠腔及肠周的CT表现,对5种不同病例颇具特征性CT所见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仅供同道参考。笔者实践体会认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CT扫描诊断直肠病变是一种有效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逆行胆胰管造影与B超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逆行胆从造影(ERCP)与B起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74例胆系结石病者,行ERCP及B起检查,将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得失。结果:胆囊结石首选是B超,与ERCP联合诊断提高确诊率,且ERCP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结论:ERCP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价值,优于B超,提高显影率的关键是熟练插管技术,并与放射操作做好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选取的100例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4例,非老年组46例,采用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两组的CT特点和所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CT检查显示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豆状核边界不清、大脑中动脉区改变和双侧额极低密度改变等病灶非常明确,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非老年组患者CT检查显示的单侧脑组织病灶明显多于老年组,显示的多脑组织病灶则明显较老年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患者的构音障碍、偏瘫和意识障碍等明显较非老年组多见,而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头晕和头痛等症状明显少于非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CT扫描检查对于冠心病引起脑组织病变的患者的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与临床表现结合可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