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经针对原因进行精心治疗护理,发热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致热原因,尽早进行治疗护理,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5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观察分析,找到引起发热的潜在和存在的因素.结论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少因发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发热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脊髓的发育与脊髓畸变及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是中枢系统常见病变,它们与脊髓的发生发育关系密切。本文试图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 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 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魏立友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391-393,396
近年脊髓损伤的程度评价及流行病学状况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对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深入研究,有效地指导了临床预防工作的开展,在预防脊髓损伤发生及降低伤后伤残程度方面,均显示出较好效果。作者复习了国内脊髓损伤资料并加以综合归纳,探讨了脊髓损伤的程度评价及流行病学现状,希望能有助于增加医生对患者损伤情况处理的预见性,并直接开展脊髓损伤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改良Allen法,分别以50g/cm和100g/cm打击大鼠T13~L1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分别观察伤后24小时内的脊髓诱发电位(Sp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以了解不同程度损伤对SpEP和MEP的影响及SpEP、MEP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均可造成大鼠脊髓SpEP、MEP的明显变化,尤以SpEP变化明显。损伤程度越重,电位变化越明显。②在脊髓损伤后1~24小时内.SpEP、MEP波幅降低,峰措伏时延长,以4~8小时电位变化最明显,表明原发损伤后在受损部位存在自身因索引起的继发性损伤,提示阻止继发损伤的时间应早于伤后4小时并尽可能提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医学》2017,(1):18-19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受力部位所致颅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和认知障碍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自2012-03—2014-04间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所致颅脑损伤患者73例,按照受伤部位进行分类,比较受伤部位与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程度与认知障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阐明其意义。结果不同受力部位所致颅脑损伤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与认知障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力部位颅脑外伤的程度和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与认知障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对不同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以及之后的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脊髓实质内注射后组织损伤情况,探讨脊髓实质内注射量大小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实验设计将5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手术对照组,腺瘤毒(Ad-LacZ)2μL、4μL组、6μL组与10μL组.手术对照组只行椎板减压术,不进行微注射,其余各组大鼠依分组情况分别于脊髓内T13椎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可导致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其中有20%~30%出现肾积水,继而引起肾功能损害,这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功能障碍的膀胱类型也各异。为了探讨其与肾积水的相互关系,2007--2008年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再生基因蛋白(Reg)-2的表达差异。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轻伤组(致伤能量25g·cm)、中度损伤组(50g·cm)和重伤组(75g·cm)。各损伤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装置建立SCI动物模型,并于伤后1、3、5和7d采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检查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7d处死动物,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Reg-2mRNA和Reg-2的表达。结果各损伤组大鼠CBS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损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2mRNA表达链和Reg-2阳性细胞数在各损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伤组Reg-2阳性细胞以神经元为主,而在重伤组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SCI后Reg-2表达丌始升高.其表扶水平具有一定的损伤程度依籁忡。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与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笥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NO)与脊髓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式,测定脊髓损伤早期不同时点脊髓组织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含水量。结果 脊髓损伤早期脊髓组织中的NO含量、NOS活性均增加,同时脊髓组织的含水量也增加,结论 脊髓损伤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增加与脊髓水肿密切相关,提示NO参与了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瞳孔改变为颅脑损伤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 ,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 ,对光反射情况来判定脑损伤程度和存在问题 ,因此瞳孔观察对判断病情 ,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非常重要。我院自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对各种颅脑损伤 780例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 5 36例发生瞳孔改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颅脑损伤病人男性 5 16例 ,女性 2 6 4例 ,年龄 7~72岁 ,平均 36 2岁。其中颅内血肿 46 4例 ,脑挫裂伤 2 92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2 4例。本组发生瞳孔改变者 5 36例 ,占病例总数的 6 9% ,我们根据病种以及瞳孔改变的发生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变化,以探讨活性氧(ROS)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雌性成年SD大鼠采用改良式Allen氏法和脊髓横截面切割法分别造成50cmg、25cmg挫伤和半、全横截面切割伤四组及对照组模型。测定造模后6h损伤组和对照组脊髓组织内MDA和SOD含量并各组之间相互作比较.结果SCI后6h,四种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都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都显著下降(P〈0.05);在同一类型SCI的不同程度之间比较除半、全横截面切割伤之间SOD活性差别显著(P〈0.05)外,其余都显示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SCI后脊髓组织内ROS水平明显增高,因而说明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过程中ROS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参与者;同一类型的SCI脊髓组织的ROS水平在不同程度损伤模型之间比较,ROS含量与损伤程度并非完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不同节段及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2例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颈、胸、腰段脊髓损伤及完全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功能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60d~426d康复治疗后,92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有显著提高(P(0.001),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感觉评分提高不明显((P>0.05);颈、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而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又高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较康复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促进不同节段及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不同节段及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不一,应根据脊髓损伤的平面及不同程度制订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脊髓拴系致脊髓圆锥下移与脊髓牵拉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临床及MRI明确诊断的20例成人脊髓拴系牵拉缺血性损伤,在MRI上确定脊髓圆锥下移的锥体平面。并测量脊髓缺血性损伤的范围及前后径。统计分析后二者相关关系。结果脊髓前后径变细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范围。二者直线方程Y=-2.04X+22.83,相关关系r=-0.686,呈负相关,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脊髓拴系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