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32(5):60-60,62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邢喆  赵莹  朱佳  孙婷  高娜  向国卿  刘欣 《吉林医学》2012,33(7):1374-137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在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气、腹痛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均可改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临床疗效更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李理 《当代医学》2016,(10):29-3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以及排便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够快速改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且其手术指证较为明确,安全性高。腹腔镜技术安全性较高,可降低术后腹腔内再粘连发生率。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2mg ih,q8h,治疗72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情况,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率明显改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和中转手术率显著降低,胃肠减压量显著减少。结论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手术中转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0.3mg生长抑素(奥曲肽)为低剂量组、常规治疗+0.6mg生长抑素为中剂量组、常规治疗+1.2mg生长抑素为高剂量组。治疗时间7~14天,定期评定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部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和梗阻解除率,胃肠减压导管引流量。结果 4组患者梗阻解除率分别为83.3%、87.5%、91.7%、91.7%。应用生长抑素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次日起明显减少,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缓解较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中、高剂量组的肠梗阻症状缓解较对照组明显(P<0.01),较低剂量组恢复要好(P<0.05)。但中、高剂量组的肠梗阻症状缓解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联合应用常规治疗与生长抑素能有效改善肠梗阻症状,使用中剂量生长抑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胃肠减压,42例)与观察组(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42例)。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肠功能,不增加并发症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