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时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 60例(0~2岁)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突击治疗组(维生素D3 30万IU,每4~6周肌肉注射1次,3~4个月内用2~3次)和对照组(维生素D浓缩滴剂每日2 000~4 000 IU口服,1个月后改为400~800IU/d),观察月萌牙人数。结果: 维生素D突击治疗组平均月萌牙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28/32和15/28(P<0.01)。结论: 维生素D突击疗法治疗佝偻病可促进小儿乳牙的萌出。0~2岁佝偻病患儿乳牙萌出的速率可作为评价其疗效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氟地区肇州县农村6个月至3岁的193名婴幼儿的体格检查、乳牙萌出、佝偻病、氟斑牙等进行了春、秋两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乳牙萌出迟缓与佝偻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佝偻病春季患病率(53.5%)比秋季(39.2%)高,相应的乳牙未萌出率为23.9%,同时,高氟对牙齿发育和萌出有一定影响,该区氟斑牙患病率为13.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鱼肝油滴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伊可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25-(OH)D_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钙、25-(OH)D_3水平上升幅度和NBAP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优于鱼肝油滴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经验,为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收治的足月生健康婴儿共240例。随机将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婴儿采用添加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用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例数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婴儿均无确诊为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对比两组婴儿用药前后骨密度变化幅度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发生率,两组婴儿在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婴儿在接受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要比对照组婴儿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婴幼儿,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保持正常的营养供给,能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婴儿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对改善婴儿骨密度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措施,对本地段内1995年10月 ̄1997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系统管理与监测。A组每间隔1 ̄3个月肌注VitD310万 ̄20万IU/次,连用2 ̄ 3次;B组给VitD2糖丸口服,5000IU/d,连服20d,停10d;C组给VitD滴剂400 ̄800IU,连服一年。三级佝偻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8.28%,16.04%和27.59%,其中A与C、B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8.
叶林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6,18(3):89-89,92
不同剂量维生素D_3对佝偻病治疗效果的观察叶林丛选用维生素D3治疗活动期佝偻病,疗效较好,已被广泛采用,但应用剂量尚不一致。为了探讨维生素D3突击治疗佝偻病的剂量及用法,我们进行了本次观察。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为我所保健科1993~1995年门诊... 相似文献
9.
1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造成以骨骼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不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质疏松、软化、类骨组织堆积而产生骨骼畸形,而且还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疾病.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儿童乳牙萌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牙萌出是儿童家长非常关心的一项指标,也是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中我们保健工作重点监测的项目之一。本文将对影响儿童乳牙萌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3例岳亿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但在年长儿发病亦很多,且易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本文将1990~1996年间所遇43例晚发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作一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症的警惕。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VitD的用量与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26例我所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分别统计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注射维生素D3不同疗程分为3个疗程组。结果:在治愈的患儿中,维生素D3肌注的次数与平均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无关。结论:3种治疗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方法以豫东农村3810名小儿的母亲为调查对象,对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10名小儿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87例(23.33%),其中男426例,女461例,男女患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和卫保知晓度、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豫东农村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治疗对佝偻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维生素D330万单位肌注1次,3个月后抽血复查上次指标,血清IgG,IgA,IgM,并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的减少及IgG、IgA降低,IgM升高,补充维生素D3后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升高。结论维生素D3主要影响细胞免疫功能而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自1977年成立以来,对佝偻病进行了长期、大量、深入、系统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历经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尤其重度佝偻的发病率正显著减少。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像X线方面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临床明确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婴幼儿的X线片结果。结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X线表现主要为:尺骨干骺端不平整、边缘不光滑258例,占84.0%;尺骨出现临时钙化带变薄或完全消失302例,占98.4%;桡骨出现骨骺107例,其中骺板增宽94例,占已出现骨骺患儿的87.9%;掌骨头骨密度降低,边缘模糊282例,占91.9%;41例患儿有胸片资料,表现为肋骨的前端呈膨大改变,其中36例膨大内部的骨密度降低,占87.8%。在恢复期,除开尺骨和桡骨干骺端变宽会持续存在以外,干骺端的边缘都恢复了光滑平整,钙化带会重新出现,掌骨的前端转变为清晰光整。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改变主要发生在尺骨、肋骨前端和掌骨,X线检查是诊断佝偻病及疗效评估的普及、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精神症状。临床上按活动程度将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20.
小儿佝偻病为东北地区多发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也是一种激素类物质)缺乏引起婴幼儿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智能、代谢障碍。最初表现为一般症状:婴儿或新生儿多汗、易惊、夜啼、骨骼变化:囟门较大且晚闭、乳牙萌出迟缓,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出现串珠样突起,肋下缘外翻、鸡胸或漏斗胸,四肢出现手镯、脚镯,甚至“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