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平均年龄为31.2岁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4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19例,D级10例。根据伤情26例选择前路手术,18例选择后路手术。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44例获得9~52个月,平均38.8个月随访。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恢复1.8与1.4级。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融合成功率较高,脊柱序列维持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前入路手术组27例,后入路手术组40例。结果两组Cobb角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且植骨融合率明显较高;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各有优缺点,但具体应用时应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及椎管占位情况等决定,应严格把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及特点。方法1999年9月~2004年11月,对43例平均年龄为30.4岁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伤情选择手术方式,17例采用前路手术,26例采用后路手术。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3例,B级12例,C级19例,D级9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36.7个月(8~51个月)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除3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获较明显改善,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改善1.6、1.3级。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术后脊柱序列维持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否采用单纯后路手术取代传统前路手术来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2009年9月~ 2009年11月采用6只家猪T11~L3完整标本,行前路椎体切除后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1),后路椎体切除后单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2)和双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3)生物力学研究,分析即刻稳定性;在人尸体标本上行后路椎体切除后不同直径、长度钛网置入的解剖学研究,获取钛网最佳方向、长度及直径.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McCormack评分≥7分的10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后路椎体切除、钛网加钉棒重建术,随访6~19个月,观察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力学研究示术2、3在4N载荷下T12 ~L2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完整标本小,后伸运动中术3,1存在统计学差异.解剖学研究显示在T10、L1、L3中,钢管的平均最佳直径分别为1.54.1.94、1.96 cm,平均最佳长度分别为2.92、3.24,3.32 cm,斜向下前有利于钛网的置入.10例病人术后1周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平均37.82 mm,占上下椎体高度的96.61%,Cobb角矫正至2.72°,7例钛网位置良好.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不变,钛网未见移位;术后2周8例ASIA分级均有1~2级的恢复,末次随访未变.[结论]对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单纯后路椎体切除后钛网加钉棒重建术可能取代传统前路手术,此术式能够一次完成固定、减压、复位、融合. 相似文献
5.
6.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75例。单节段骨折54例,双节段骨折10例,非相邻双节段骨折11例。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2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新鲜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不易撑开复位者,减压后经椎弓根性椎体植骨;对非相邻节段采用短节段分别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1.6个月(8~14个月)随访;除8例Frankel分级A级患者无改变外,其余均改善1~2级,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7.8°,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8.9%。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手术不仅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而且可矫正畸形、恢复受损节段的正常序列;对于出现脊髓及神经症状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尽早手术减压,恢复脊髓功能;同时要避免漏诊多节段骨折及非相邻多节段骨折。 相似文献
7.
8.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胸腰椎爆裂骨折为临床常见脊柱创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因椎体爆裂性骨折多伴脊柱中柱结构损害.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骨折块常侵占椎管从而继发椎管狭窄,治疗目标主要是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脊柱稳定性的恢复。我院自1995年10月以来采用前或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植骨(B组)以及经伤椎椎弓根钉三椎体内固定(C组)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32例,B组28例,C组35例.结果 本组82例获随访12~18个月,三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及N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B、C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均较A组有明显差异,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C组较A组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0):901-90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8例,依据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32例采用前路手术,46例采用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级、JOA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Cobb角、椎管减压程度、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前路组大出血2例、血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无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43个月,平均(29.56±10.3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均为有效的手术入路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手术创伤大,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严重的患者;后路手术创伤小,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轻及没有或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进的侧前方手术径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利用胸腰段的解剖关系,改进成"L"形肌间隙经椎间孔入路行骨折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应用16例(改进径路组),并将11例经传统胸腹膜外入路(传统径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出血量、疗效等方面的差异,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27例患者于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改进径路组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的出血量平均为(80.0±56.5)mL,总出血量平均为(450.0±273.1)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9.0±35.5)min;传统径路组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的出血量平均为(350.0±145.5)mL,总出血量平均为(900.1±421.3)mL,手术时间平均为(193.2±48.3)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obb角改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神经功能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截瘫加重、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火现象,无假关节肜成和内固定失败. 结论改进的"L"形肌间隙经椎间孔径路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入路简捷,出血少.既能充分减压,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胸腹膜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后入路固定侧前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运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227-229
目的介绍后入路固定侧前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5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入路AF固定后,探查并侧前减压。结果 37例AF固定、撑开恢复脊柱序列后脊髓仍受压,患者伤椎椎体前高与正常椎体前高比值为术前0.49、术后0.95、随诊0.81,伤椎椎体后高与正常椎体后高比值为术前0.89、术后0.98、随诊0.95,Cobb’s角术前26.2^。、术后3.4^。、随诊8.7^。。结论 单纯后路固定、撑开借助后纵韧带张力使骨块间接复位,起到椎管减压作用是不彻底的,常需手术探查直接减压,并采用骨块按压复位数术,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9~47岁,平均36.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10例,B2型8例,C2型2例。单节段损伤8例,双节段损伤12例。合并骨折脱位12例,侧方移位6例,患者椎管内骨性占位明显。术前Cobb角(30.2±3.9)°。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4例,C级9例,D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4.5 d。结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恢复1~3级,其中C级1例、D级2例、E级17例。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6.5±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0)。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椎体间支撑内植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可以很好进行椎管内减压,恢复脊柱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术中出血相对较多,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上腰椎爆裂型骨折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上腰椎爆裂型骨折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方法: 沿骶棘肌外缘切口, 分离暴露L1、2、3横突, 切除横突、椎弓根、椎体后缘和突出的椎间盘, 减压硬膜管, 并同时作椎体间植骨骨水泥固定。结果: 50例患者均能达到脊髓前减压彻底和椎体间植骨融合稳定的目的。截瘫和下肢神经症状的恢复根据Frankel标准, 一般均能恢复 1~2个档次。结论: 上腰椎爆裂型骨折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 能达到脊髓前减压彻底和椎体间植骨融合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前、后手术入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单节段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不全瘫患者共62例,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47例,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的分类和严重性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根据JOA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表。影像学X线检查胸腰段后凸Cobb角的手术矫正情况和随访丢失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症状较术前减轻,随访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前路组好于后路组(P=0.002)。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后路组比前路组术后Cobb角丢失角度大(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都能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前路手术在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更加优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