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运用自拟米壳焦山楂汤治小儿泄泻75例,年龄都在5岁以下,其中单纯性消化不良性腹泻50例,兼痢者13例,暑湿挟滞者12例。一般服药2至4剂即可基本控制或痊愈。方药:米壳2克、焦山楂10克、葛根5克、陈皮5克、云苓5克、白术5克、山药5克、白芍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自拟方茵陈牡蛎汤治疗小儿盗汗140例,收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0例,男79例,女6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4岁,4岁以下42例,4~6岁51例,7~10岁32例,11~14岁15例;病程最短10d,最长2年。治疗方法基本方:绵茵陈,生地各6~10克,生牡蛎15~30克,焦山楂6~12克,丹皮、五味子各3~6克,山栀、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天1剂。兼口渴喜凉饮者,加麦门冬、石斛各6~10克,胡黄连3~6克;兼气  相似文献   

3.
加味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6~8月,笔者运用《温病条辨》中的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1岁以下者4例,1~2岁者15例、2~+~3岁者6例;病程在10~15天者15例、16~25天者4例、30天者1例;下痢每日2次者5例,3~4次者5例、5~6次者15例。适应症候:泄痢不止,烦渴引饮,愈饮愈泄,小便短少,烦躁不安,不思食,有时呕吐,低热微咳,唇鲜红,舌红少津或失津如镜,指纹紫暗或紫红者。基本方和用法西洋参6克,乌梅15克,莲米10克,山药15克,木瓜10克,炙草6克,黄连7克。加减法:口渴甚者加粉葛12克,石斛15克,知母10克,花粉6克;腹泻甚者加山楂炭6克,芡实10克,白芍6克,五味6克,鸡冠花6克;兼呕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消化散治疗小儿厌食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箩即可。〔用法〕1~2岁者,每次1克;2~4岁者,每次2克;4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三次,冲服或水煎服。  相似文献   

5.
大剂蒲银汤治疗乳痈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药:金银花、蒲公英各60克,白芷、生甘草各20~30克。水煎服,开始每日2剂,每剂煎2次,6小时服药1次。中病后每日1剂。乳汁不通者加漏芦、山楂、王不留行、通草、柴胡1~3味,体虚者加党参、当归,恶露多者加当归、益母草、丹参。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服药1~2天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服药2天痊愈者7例,3天痊愈者24例,4天以上痊愈者9例。病案举例:刘某,28岁。产后24天,左侧乳房出现硬结,痒痛,乳汁减少,周身不适,纳差。给予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2天未效,体温39.2℃,畏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200例均为1987至1989年住院患儿,其中男136例,女64例;年龄4个月~1岁165例,1~2岁22例,2~3岁13例。临床表现:均起病急骤,腹泻,大便呈淡黄色或绿色稀水样或蛋花样,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伴发热149例,其中高热11例,89例有明显的酸中毒现象。治疗方法服秋泻汤每日一剂,轻度脱水者给于口服补盐液(ORS),重者给于静脉补液、补碱。秋泻汤;二花炭、板蓝根炭各5~10克,炒白术、云苓各6~10克,车前子20克(另包),米壳2~4克,甘草2克。发热者加葛根6~10克。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药:穿山甲、鳖甲、龟版均炙各30克,生山药、生山楂各90克,黄芪、鸡内金各60克,红参30克为基本方。伴慢惊者,加天麻30克,五迟、五软者加鹿茸15克,熟地、构杞各45克;疳热明显者,加胡连30克;易感冒者加蛤蚧1对,板蓝根45克,为极细末。每日3次,随饭或温开水冲服。1~2岁,每服1.5克,3~6岁每服2克,6岁以上可适加药量。治疗效果:经治疗的50例1~6岁患儿,都具有食欲不振,大便失调,百包萎黄无华,形体消瘦,毛发憔悴,解颅,五迟等七大主症,或伴龟背、龟胸、鹤节等症。疳症是一个渐次恢复的综合症群,其治愈标准难以恰切而定,故我们只设一个标准,即以前五症在服药期或服药后渐次消失者(一般3个月),为显效。后症因是漫长的恢复过程,应在追访中观察。所治结果,显效率100%。  相似文献   

8.
肠炎     
<正> ①处方:苍术450克,茯苓、银花各900克。用法:上药制成流浸膏1,000毫升。用量:1~2岁者每日10~15毫升,3岁以上者每日20毫升,服时加蒸馏水10~15毫升,分6次服,4小时1次。  相似文献   

9.
<正> 1979年以来,笔者用“半天青方”(笔者拟名)治疗带状疱疹32例疗效较好。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19例,女13例;6~10岁4例,11~20岁8例,21~30岁9例,31岁以上11例;病程1~8天,其中5天以内者21例。二、处方及用法:(1)内服方:半边莲50克,天胡荽50克,青黛3克(冲服),水煎服,每天1剂。若皮损焮红,口苦溲赤者,加蚤休10克;刺痛舌暗者加刘寄奴10克。小儿用量酌减。(2)外用方:鲜半边莲、  相似文献   

10.
温补固涩法治疗肾泄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肾泄,又称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病,病情易反复,治疗较困难。笔者用温补固涩法治疗2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21~30岁3例,31~40岁6例,41岁以上13例,病程3上月~1年5例,1年以上~3年10例,4年以上7例,病程最长16年。方药组成补骨脂熟附片煨肉蔻木香陈皮各10克党参焦白术各12克炮姜5克赤石脂20克焦山楂30克。腹部胀痛者加青皮,气虚加黄芪。大便正常后,用理中汤调理,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  相似文献   

11.
<正> 10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土茯梅术汤治疗急、慢性泄泻19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一、一般资料:193例中,男102例,女91例;1~5岁81例,6~10岁58例,11~15岁26例,成年人13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天;大便次数最多者每日30余次,最少者每日4次。二、方药组成及用法:土茯苓18克,乌梅8克,白术12克。小儿用量酌减。每日1  相似文献   

12.
过量食用山楂或食用未成熟的山楂 ,是引发山楂胃石症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枳实导滞汤[1] 为主及西药胃得宁、雷尼替丁等治疗山楂胃石 2 2例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现将该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药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男性 13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7岁 ,平均年龄 37 5岁 ;多发年龄在 5 3~ 6 8岁 ;山楂胃石大者 6cm× 6 5cm ,小者 3cm× 3 5cm ,其中 5 5cm~ 6 5cm12例 ,4 5cm~ 5cm6例 ,3cm~4cm4例 ;单发者 7例 ,多发者 15例。山楂胃…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党参、山楂,神曲各6~10克,白术、茯苓、猪苓、谷芽各3~6克,陈皮、厚朴、车前子各3克。伴有腹痛者加木香5克;发热加黄连3克;呕吐加藿香3克,生姜2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其中服2剂症状消失者18例;3~4剂23例;5剂以上者5例。治愈后随访1年,其中8例复发,仍投原方而痊愈。病案举例:樊某,男,8个月,1987年12月4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10多天前开始腹泻,泻下之物如蛋  相似文献   

14.
痛经食疗方     
雪吻 《家庭中医药》2005,12(11):51-51
葵花籽山楂方葵花籽15克,干山楂30克,烤焦后研末,加红糖60克冲服或煎服,每剂分2次服,当日服完,于经前1~2日开始服或经来即服,每次月经周期服2服,连用1~2个月经周期。验例:共治疗患者15例,病期最短者半年,最长者7年。治疗后观察3个月,痊愈者6例,效显者5例,无效4例。其中以血瘀和虚寒二型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颇佳。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4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岁以内8例,1岁以上32例,最小者6月,最大者14岁;病程在2日内29例,2日以上者6例;体温38~39℃者18例,39℃以上者2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生石膏15~30克(1岁以内15克,1岁以上30克),麻黄6克(出汗及体弱者用炙麻黄),杏仁10克,生  相似文献   

16.
疳积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腹胀、夜不安寐、面色萎黄等,多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近2年来,笔者运用加味保和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4岁半,其中1岁以内者9例,1~2岁者15例,2岁以上者6例。结果所治30例均有良效,食欲增加,面色转红润,睡眠转佳,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近期随访未见复发。治疗方法:1、内服方以加味保和丸为主:神曲10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莱菔子15克,炒二芽各10克,鸡内金10克,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加减:兼气虚加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兼有热象加黄芩10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从1982年以来使用自拟解痉咳汤治疗百日咳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2岁8例,2~4岁22例,4~6岁20例。病程1~2周者5例,2~4周者30例,4~6周者12例,6周以上者3例。二、方药及用法:僵蚕3~6克,全蝎2~3克,蝉蜕2~3克,地龙3~6克,青黛2~4克(冲服),黄芩4~6克,地骨皮4~6克,全瓜蒌3~6克,胆南星2~3克,天竺黄2~4克,百部4~6克,杏仁2~4克,甘草2~3克。伴呕吐者加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胃肠道息肉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大多采用手术方法。1984~1989年,我们对30例病人试用自拟活血消息汤,疗效满意,报道于后,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男26例,女4例;16岁以下4例,17~27岁17例,28~38岁9例;单发于胃者1例,有息肉2个;单发于小肠者3例,有息肉3~5个;单发于结肠者3例,有息肉2~6个;单发于直肠者18例,有息肉3~6个;同时发于小肠与结肠者2例,有息肉2~5个;同时发于结肠与直肠者3例,有息肉4~7个。治疗方法自拟活血消息汤:丹参30克,生地榆、凌霄花、半枝莲各15克,桃仁、赤芍、炮山甲、皂角刺、三棱、丹皮、槐米、山慈菇、牛膝各12克。每日煎1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  相似文献   

19.
曹圣荣  王英 《陕西中医》1989,10(8):346-346
<正> 笔者自1987年4月至1988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1例中均为已婚妇女,其中25~30岁3例,31岁~40岁26例,41岁以上2例;伴不孕症者2例,伴月经不调者11例,伴子宫肌瘤1例,伴炎性包块者1例。治疗方法1、中药保留灌肠:蒲公英30克,黄柏15克,黄连须12克(或黄连6克),赤芍、生香附各12克。将药物浸泡后煎至100~200毫计,温度调到38℃左右,用100毫升的注射器将药液徐徐注入直肠内,注射完毕后,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已故名师刘耀珍所传紫茶汤,治疗观察百日咳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未满1岁者5例,1~3岁者20例,4~5岁者45例,6~9岁者30例;病程1~2月者55例,2~+~3个月者35例,8个月以上者10例。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紫草矮地茶沙参桑皮各10克杏仁6克贝母桃仁甘草各5克,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加减法:痙挛性阵咳者加葶苈10克(布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