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法 82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使用抗抑郁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通过1年的随访,对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HAMD-24评分在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合并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与西酞普兰单一治疗抑郁发作的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临床试验研究,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合并MECT组及西酞普兰单药组各40例。合并MECT治疗组需进行为期2周、共8次MECT治疗。两组均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在MECT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两组疗效及认知损害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治疗2周末两组间HRS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HR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5)。合并MECT组中WCST中的总应答数(ra)、完成分类(cc)、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rf%)、非持续错误(nrpe)及学习到学会(l-l%)等项在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差(P<0.05);在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好(P<0.05);其它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MECT治疗较西酞普兰单药能更快起效,而且持续疗效稳定。合并MECT治疗患者可出现短期、可逆的认知功能损害,但提示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通常以一个或多个突出的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过分担心,并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症状,最终导致显著的痛苦和社会功能丧失[1]。SSD患病率5%~7%,男女比例为1:10[2-3]。SSD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心理、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等[4-5]。抗抑郁药物对SSD有一定效果,其中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对其疼痛症状更有效[6-7]。而MECT可改善SSD的躯体疼痛症状,心血管、胃肠道症状,及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8-9]。以疼痛为突出表现的SSD共病重性抑郁障碍患者,SNRIs联合MECT是否有效,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盐酸文拉法辛联合MECT治疗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剑突下疼痛且共病重性抑郁障碍的SSD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MECT组18例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行12次MECT治疗,碳酸锂组24例患者使用碳酸锂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评估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OD指标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5.26,P0.01),碳酸锂组的水平整体高于MECT组(P0.05);MDA指标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8.18,P0.01),MECT组的水平整体高于碳酸锂组(P0.05);GSH-Px指标分组主效应(F=6.24,P=0.02)、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F=6.39,P=0.02)有统计学意义,碳酸锂组的水平整体高于MECT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末MECT组GSH-Px低于碳酸锂组(P0.05)。治疗6周末,MECT组中治疗有效者CAT水平较无效者高(P0.05)。结论 MECT能改变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其对血浆CAT的调节可能是治疗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双相重度抑郁的临床特征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地抽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患者中单相重度抑郁患者250例(单相组)及双相重度抑郁症患者92例(双相组)的病案资料,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5项因子分及减分率来评定MECT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双相组治愈率高于单相组,双相组的HAMD-17总分减分率高于单相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单相组阻滞因子减分率更高,双相组躯体焦虑化因子及认知障碍因子减分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双相组MECT起效次数及治疗总次数均高于单相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1)与单相重度抑郁相比,双相重度抑郁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就诊年龄更小,文化程度更高,家族史阳性率更高,病程更长,阻滞症状更重;(2)单双相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MECT可能更加适用于阻滞症状更加明显的单相重度抑郁患者和躯体焦虑症状及认知障碍更加明显的双相重度抑郁患者;(3)MECT治疗单双相重度抑郁时均有显著疗效;与单相重度抑郁相比,MECT治疗双相重度抑郁起效更慢,治疗疗程更长,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躯体化障碍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患者,女性,5l岁,因缓起头痛、觉得全身有气乱窜、四肢发麻、关节疼痛5年,加重1个月再入院。患者自199r7年下半年由于患有“结肠炎”开始练气功,1998年2月始患者经常觉头痛、头皮发麻,似乎戴了紧箍铁帽子,反应能力下降,全身疲乏无力,曾在家服中药、针灸、请气功师纠偏等,均无效果。病情逐渐加重,认为关节已疏松,不能很好地活动;感到有气流在全身乱窜,有时觉得肌肉跳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 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山东省戴庄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n=335)。入院后,患者根据病情接受MECT联合药物治疗(n=141)或rTMS联合药物治疗(n=194)。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3、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抑郁症状,阅读患者病程记录,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HAMD-24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081,P=0.042),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13),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9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MECT联合药物组中,有58人(41.13%)出现近记忆力受损,74人(52.48%)出现头痛或颈部肌肉痛;rTMS联合药物组中,27人(13.92%)出现头痛或头皮不适。结论 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与MECT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效果相当,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被称为精神障碍中“普通感冒”。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上升,据调查其终生患病率为17.1%,已成为世界各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年WHO一项关于“疾病负担”的研究分析,以因疾病造成“伤残”或功能缺损(disability)统计,抑郁症导致的“伤残”仅次于慢性肺部疾病而居第二位,占全部疾病总负担的6.2%,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有效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至2017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接受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n=218)一般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临床有效定义为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肥胖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抑郁障碍儿童青少年患者757例,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评估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测量体质量及生化指标。结果: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肥胖率为10.4%。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发病年龄、首次住院年龄、总病程、住院次数及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NSSI行为、使用抗抑郁药物种类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总病程、住院次数、空腹血糖、TG、TC、LDL-C及NSSI呈正相关;与年龄、首次住院年龄、HDL-C、使用几种抗抑郁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剂量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2.114,P=0.007)、TG (OR=2.086,P=0.001)及NSSI行为(OR=2.103,P=0.010)是抑郁障碍患儿伴肥胖的危险因素,而较高剂量的抗抑郁药(OR=0.970,P=0.015)是肥胖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肥胖率较高,且与空腹血糖、TG、NSS...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211例精神障碍患者,现将其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中青少年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1)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占总人数69.5%,NSSI行为按频率高低依次为:故意掐伤自己、故意割伤自己(如用刀片、玻璃等)、故意用拳头打击硬物;NSSI行为功能依次为:缓解压力或焦虑的心情、应对悲伤或失望的情绪、有伤害自己的欲望且无法停止;2)伴NSSI组和不伴NSSI组在性别、父母婚姻、抑郁得分、童年期创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与抑郁严重程度、童年期创伤呈显著正相关(r=0.513、r=0.356,P<0.01);4)抑郁严重程度在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期创伤会影响青少年抑郁障碍抑郁严重程度进而增加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一种精神疾病的临床物理治疗方法,相较于电休克治疗(ECT)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近3年国内外MECT在双相障碍抑郁相、躁狂相、伴混合特征及伴精神病性症状中的优势及最新进展,为MECT的临床应用提供进...  相似文献   

14.
影响无痉挛电休克治疗成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1次无痉挛电休克治疗(ECT)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发现除适当的肌肉松弛剂(司可林)、麻醉药量和通电量外,通电时机是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当去极化成束肌颤在四肢远端结束时,是通电治疗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 法,选取 2021 年 6 月— 2023 年 4 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 170 例女性青少年抑郁障 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杀态度问卷(QSA)、青 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分别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严重程度、 自杀态度、生活事件遭遇情况和父母教养方式。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与各变 量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 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76%。父亲学历不同和半年内是否有自杀行为患者的QSA-对自杀行为态度评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47、-4.455;P<0.05)。患者的QSA-对自杀行为态度评分与HDMD-17、 ASLEC-人际关系、ASLEC- 学习压力、ASLEC- 受惩罚、ASLEC- 健康适应、ASLEC- 其他、EMBU- 父亲 惩罚与严厉、EMBU- 父亲过分干涉、EMBU- 父亲拒绝与否认、EMBU- 母亲惩罚与严厉、EMBU- 母亲过 分干涉、EMBU- 母亲偏爱评分呈负相关(r=-0.425~-0.183,P< 0.05),与 QSA- 对自杀者态度、QSA- 对 安乐死态度、EMBU-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EMBU- 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评分呈正相关(r=0.180~0.459, P< 0.05)。HDMD-17、ASLEC- 受惩罚、EMBU- 父亲过分干涉、QSA- 对自杀者态度、QSA- 对安乐死 态度、EMBU- 母亲情感温暖评分是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抑郁严重程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受惩罚、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是女性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次数与疗效的关系 ,进行本研究。1 对象和方法将 1999年 6月 1日~ 2 0 0 1年 5月 10日接受MECT的10 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治疗次数≥ 6次 ,B组治疗次数 <6次 ,各 5 0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 ,排除电休克 (ECT)禁忌证。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 35分。A组 5 0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2 6 4± 9 0 )岁 ;病程 0 1~ 2 8 0年 ,平均 (5 4± 7 1)年 ;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2007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共60例,其中抑郁相33例,躁狂相27例。抑郁相MECT合并药物治疗(抑郁合用组)15例,单纯药物治疗(抑郁单用组)18例;  相似文献   

18.
19.
电休克治疗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对儿童精神分裂症使用ECT的情况 ,并与使用药物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等进行对照分析 ,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所有符合ICD -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 15岁的病人 5 6例 ,并分成ECT治疗组 (17例 )和药物治疗组 (39例 )。分别观察两组有关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核心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等。有关数据采用SPSS8 0统计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ECT组年龄 12~ 15岁 ,平均为(14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均为首次就诊。正常对照组按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病例组EPQ的神经质(N)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E)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独立性、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情感表达、成功性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可能与其成长环境、父母因素、人格、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同伴关系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