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30%以上的卒中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了卒中后的致残率。近20余年来,PSD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PSD的药物治疗,并简要介绍了电惊厥疗法、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30%以上的卒中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了卒中后的致残率。近20余年来,PSD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PSD的药物治疗,并简要介绍了电惊厥疗法、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 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 对卒中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可显示脑白质微结构, 目前已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文章综述了DTI技术在抑郁症、卒中和PSD中的应用情况, 旨在从多方面对PSD进行早期预测以改善其转归。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与卒中事件相关,属于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卒中后3~6个月。目前,PS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及非药物疗法,其中药物疗法依赖性强、患者经济负担较重,非药物疗法可避免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依赖性及对胃肠道的刺激、易被患者接受。五行音乐疗法属于非药物疗法,其以"五脏相音"理论为基础,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曲治疗PSD,针对性较强。本文主要综述了五行音乐疗法治疗PS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P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针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显示,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约为40%。对近年来相关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具有患病率高,对药物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老年PSD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宜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逐年上升,卒中后抑郁不仅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且将大大阻碍康复进程。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近年来中医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通常为情志方面的表现,这严重影响了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对病人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对近年来用理气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致残率高。重视PSD的治疗十分重要。本研究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1药物治疗Starkstein等[1]认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和基底核到达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SD)最多见.抑郁降低了患者参与康复的欲望及能力,也限制了患者参加社会活动.PSD可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对PS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1卒中后抑郁的管理①药物治疗:12项研究(含1 121例患者)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物对于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可能有效;②神经调节: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神经调节治疗PSD的疗效;③心理-社会干预:7项研究(含775例患者)表明,短暂的心理-社会干预对于治疗PSD可能有用和有效,但由于缺乏安慰剂对照,因此目前尚不能通过这些研究确定抗抑郁药在心理-社会干预中是否是必需或是有益的辅助。  相似文献   

11.
<正>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目前普遍认为,PSD可在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并且持续2周以上。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约为33%,慢性期PSD的发病率可高达66%[1-2]。目前对PSD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影像学研究相对匮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最常见且可治疗的精神并发症,可显著影响卒中的预后,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起重要作用。BDNF在卒中和抑郁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证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BDNF在PS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BDNF在PSD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现状,以指导个体化和精确化的PSD诊疗。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与中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对353例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中医体质、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等评分.把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与非卒中后抑郁组.对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D患者中,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因素,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与PSD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中风病患者中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更易伴发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抑郁状况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为20%~41%,国外对医院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的患病率为31%~52%,国内卒中后伴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25%~80%。PSD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且PSD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PSD患者。而非精神科临床医生对PSD识别率不高。因此,研究PSD发病和患病情况,以及其发生因素,对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收住院的183例PSD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提高临床医师及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为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主动活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大约1/3老年卒中患者会出现抑郁。国外研究发现卒中后1个月是PSD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年内发生PSD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PSD不仅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表现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抑郁症状。我们对198例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探讨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制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PSD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治疗手段尚不十分全面.本文就PSD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大量研究显示,PSD是在卒中基础上多种机制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就PS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及其对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肖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402-140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日益重视。我们对PSD患者应用纯植物抗抑郁药物——路优泰治疗,并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