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发纵隔巨大胸腺瘤在临床较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PNP患者,从临床、组织病理学、治疗、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PNP的特点,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多形性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PNP的可能,其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荧光检查。笔者通过PET/CT显像发现隐匿性的恶性肿瘤,辅助临床医师了解胸腺瘤与PNP的内在联系,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 )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其诊断的"金标准"。笔者报道了2例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脾脏SANT病例, 从临床、组织病理学、治疗、18F-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 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 以充分认识SANT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8 F-FDG PET/CT显像探测原发肿瘤病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寻找原发肿瘤病灶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转移瘤患者31例行唧CT显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活组织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29例患者唧CT显像准确显示其原发灶,分别为结、直肠癌7例,肺癌13例,甲状腺癌3例,子宫恶性肿瘤4例,胰腺癌和鼻咽癌各1例。1例PET/CT检查未能确定其原发灶。另1例临床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PET/CT显像为良性肿瘤,经CT动态增强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结论PET/CT显像对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开展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作用。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均开展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采集病理组织标本开展病理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为患者实施临床分期,其中早期包含Ⅰ期和Ⅱ期患者,中晚期包含Ⅲ期和Ⅳ期患者。分析患者病理学检查情况;对比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患者临床资料、18F-FDG PET/CT显像参数;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参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在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提示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3例、Ⅳ期13例。9例属于早期组,16例属于中晚期组。中晚期组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或癌胚抗原水平相较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肿瘤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以及肿瘤代谢体积相较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显像参数联合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xyoxyglucose,18F-FDG)和11碳-乙酸(11 C-acetate,11 C-ACT)PET/CT显像在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0.2岁,所有患者均为肝内单发病灶。治疗前均先行18 F-FDG PET/CT,后行11 C-ACT PET/CT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其中有7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1例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C)、1例肝内感染性病灶,均经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7例HCC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均为阴性,11 C-ACT PET/CT显像有6例为阳性。18F-FDG PET/CT和11 C-ACT PET/CT显像均未发现1例高分化胆管细胞癌。对于1例肝内炎性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而11 C-ACT PET/CT显像为阴性。结论①11 C-ACT PET/CT显像可以用来探测那些呈18 F-FDG等或低摄取的HCC病灶;②对于高分化的CCC,18 F-FDG PET/CT显像有可能会表现为假阴性结果;③11 C-ACT PET/CT显像可以用来诊断肝内感染性病灶。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通常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病灶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 正确定位病灶对于指导PHPT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至关重要。PET/CT目前已经成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的一线影像学手段, 而如何从血清生化水平筛选出适合行PET/CT的患者成为临床应用的重点, 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水平分析其与PET相关参数的关系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就PHPT患者的血清生化水平、组织病理学信息、免疫组化与PET/CT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并介绍了PHPT术前定位的影像学新进展, 以期为PET/C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中期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4项评估指标预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初始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明确诊断为EN-DLBCL的77例初诊患者[其中, 男性35例、女性42例, 年龄(62.7±16.2)岁]的资料, 包括治疗前基线PET/CT、初始化疗3~4个周期时的中期PET/CT和临床资料, 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中期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最佳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和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推荐, 以ΔSUVmax%=70%为最佳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ΔSUVmax%<70%组和ΔSUVmax%≥70%组;根据中期Deauville五分法评分, 将患者分为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组和4~5分组;根据Lugano疗效评估标准, 以中期疗效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 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 年龄(60.4±3.7)岁。观察肝RLH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 分别测量及计算病灶长径、病灶与邻近肝脏的CT值、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SUVmax、滞留指数(R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7例肝RLH患者中, 71.4%(5/7)患者为单发病灶、28.6%(2/7)患者为多发病灶, 共11个病灶, 均位于肝包膜下, 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模糊, 长径5.5~19.2(14.9±1.2) mm。CT平扫结果显示, 11个病灶密度均匀, 其中2个病灶呈等密度, 9个病灶呈低密度, 其CT值为(42.1±3.1) HU, 低于邻近肝实质的CT值(55.9±1.5) HU, 且二者的差...  相似文献   

10.
笔者报道了1例肺肝样分化腺癌(HAL)患者的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术前增强CT显像、手术所见及 18F-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HAL的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HAL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多为个案报道,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40~83(61.5 ±10.2)岁]有恶性肿瘤病史且经局部CT和(或)MRI检查发现单个椎体病变,疑为骨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PET/CT显像,既往未行MRI检查者于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病变椎体MRI检查.脊柱单发病灶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将PET/CT融合图像与单纯PET、CT及MRI图像分别对比,评价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对数据行x2检验.结果 PET/CT显像诊断脊柱单发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6.3%(52/54),特异性为84.6% (11/13),阳性预测值为96.3%(52/54),阴性预测值为84.6% (11/13),准确性为94.0%(63/67).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与PET[81.5% (44/54)、44.4% (8/18)、77.6%(52/6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0、5.134、7.421,均P<0.05);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与CT[79.6%(43/54)、53.8% (7/13)、38.9%(7/18)、74.6%(50/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83、4.248、6.482、9.543,均P<0.05);准确性与MRI[80.6% (54/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7,P<0.05).结论 PET/CT对脊柱单发转移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优势.PET/CT准确性高于MRI,当在MRI怀疑脊柱单发转移难以明确性质时,可以通过PET/CT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蛋白, 其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现已成为肿瘤诊疗的重要靶点。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的PET/CT显像具有不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肿瘤摄取迅速以及可获得较高的靶/本底比值图像等特点, 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胃及结直肠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易复发转移, 且腹膜转移不易检出等特点, 患者预后较差。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相比,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重点就68Ga-FAPI-04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多参数MRI(mpMRI)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是否可以提高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怀疑前列腺癌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pMRI及68Ga-PSMA PET/CT显像的152例患者[年龄(68.5±8.5)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使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活检结果Gleason评分(GS)≥3+4分的病灶诊断为csPCa, 活检阴性或GS评分6分的病灶为非csPCa。mpMRI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2.1版本进行评估。68Ga-PSMA PET/CT采用SUVmax评价前列腺病变的显像剂摄取程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 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 并通过Delong检验加以比较。结果纳入csPCa组患者85例, 非csPCa组患者6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RAD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笔者报道了1例胃腺癌乳腺转移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从临床表现、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胃腺癌乳腺转移在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确诊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全身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笔者报道了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的病例, 显像结果表现为全身多处显像剂摄取异常增高灶, 并通过X线、CT和MRI影像全面评估,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FDB)。MAS临床上少见, 笔者分别从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 并结合文献复习了不同部位FDB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特征, 以为其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DWI)-MRI和18F-FDG-PET/CT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1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后肢接种VX2肉瘤建模,一侧后肢VX2肉瘤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RFA组),对侧后肢不进行射频治疗(对照组)。 RFA治疗后2 d行DWI-MRI检查,治疗后3 d行PET/CT检查。分别计算肿瘤病灶和消融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标准摄取值(SUV)值。根据外科切除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金标准,分别对DWI-MRI、PET/CT及两者联合等3种方法评估RFA瘤灶行临床诊断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VX2肉瘤RFA前,DWI-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T1加权像环状强化,PET/CT显示18F-FDG呈结节状或环状聚集;消融后DWI-MRI显示T1高信号, T2轻度高密度,T1加权像轻度强化,PET/CT显示18F-FDG浓聚程度减低。消融瘤灶ADC值为(1.52±0.24)×10-3 mm2/s,明显高于未消融瘤灶(1.09±0.12)×10-3 mm2/s(P<0.05);SUV值为(0.60±0.30),明显低于未消融瘤灶(9.60±3.20)(P<0.05)。单独DWI-MRI与单独PET/CT评估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7和0.428,无显著性差别(P>0.05),DWI-MRI联合PET/CT评估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6,与前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DWI-MRI显像ADC值和FDG-PET/CT显像SUV值是评估RFA治疗早期效果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DWI-MRI与FDG-PET/CT诊断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预后较差, 准确地诊断及分期对胃癌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显像如PET/CT或PET/MR可以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对肿瘤进行显像, 在胃癌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由于传统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18F-FDG在胃癌的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多种新型分子探针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笔者就PET/CT分子影像探针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前列腺癌复发患者96例(PSA:2.5-56.0 mg/L)。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以活检、18F-FDG PET/CT、增强CT、MRI、临床随访等综合评价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96例患者中,~(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共发现57个阳性病灶,其中,46个病灶经后续确诊为转移瘤。~(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灶灵敏度分别为93.3%、69.6%,特异度分别为90.9%、36.4%。~(11)C-CHO PET/CT显像发现骨外转移26处:局部复发10处、膈下淋巴结4处、膈上淋巴结2处、局部复发合并膈下淋巴结5处、膈上合并膈下淋巴结4处以及膈上淋巴结合并肺转移1处。结论在诊断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方面,~(11)C-CHO PET/CT显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传统全身骨显像,并且~(11)C-CHO PET/CT显像能够发现局部复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入院的初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 显像、同机CT平扫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显像计算病灶SUV.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腹腔镜、胃镜、肠镜等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对疑有胃肠道病变患者行PET/CT 延迟显像以明确诊断.有无腹膜转移组间SUVmax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PET/CT、同机CT平扫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效能比较用McNemar检验;三者与最终结果吻合度检验用Kappa检验.结果 腹腔积液患者70例,经手术、腹膜活组织检查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腹膜转移癌引起的恶性积液,22例为良性积液.2组腹膜的SUVmax分别为6.08±3.92和2.6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PET/CT诊断45例为恶性积液,其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5例恶性积液被误诊为良性积液,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6% (43/48)、90.9% (20/22)和90.0% (63/70).定位CT诊断27例为腹膜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CT 准确诊断良性腹腔积液18例,另有25例假阴性;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9% (23/48)、81.8% (18/22)和58.6% (41/70).PET/CT与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6,P<0.001).7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仅21例腹腔积液中见癌细胞,其余患者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8% (21/48)、100% (22/22)和61.4% (43/70);PET/CT与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5,P<0.001).PET/CT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较强(Kappa=0.776,P<0.001),定位CT、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吻合度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36和0.328,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腹膜转移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用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18)F标记的氟化钠(~(18)F-Fluoride,~(18)F-NaF) PET/CT骨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 BS)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临床怀疑骨转移的48例女性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18)F-NaF PET/CT骨显像与BS检查,以病理学或临床随访结果为诊断依据,分别在病例和病灶水平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8例乳腺癌患者经证实38例、147个病灶为骨转移瘤。在病例水平上,~(18)F-NaF PET/CT与BS显示骨转移瘤的检出率及特异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P=0.582),~(18)F-NaF PET/CT显示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BS(P0.01),~(18)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934,μ=14.369,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中等一致(Kappa=0.413,μ=2.888,P0.05)。在病灶水平上,~(18)F-NaF PET/CT发现骨转移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均高于BS(χ~2=9.892,χ~2=23.263,χ~2=9.028,χ~2=30.897,P0.01),~(18)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881,μ=16.942,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一致性差(Kappa=0.238,μ=2.674,P0.05)。结论 ~(18)F-NaF PE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BS,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