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中国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准确发现和识别易损斑块, 加强对ICAS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和防治, 是临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随着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ICAS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提供了除狭窄程度之外更多关于狭窄处血管结构和斑块稳定性的有用信息, 提高了对ICAS的评估能力, 推动了ICAS朝着更精准的诊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镁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卒中患者。收集基线特征资料,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ICA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镁与ICAS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 354例患者, 包括1 4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16例ICAS)和903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4例ICAS)。总体研究人群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0~77岁), 男性1 420例(60.30%), 中位血清镁0.86 mg/L(四分位数间距0.81~0.92 mg/L)。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ICAS组血清镁显著低于非ICAS组(P=0.013);在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ICAS组血清镁有低于非ICAS的趋势(P=0.05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2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0~1.030;P<...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ICAS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机体发展的自然病理过程。而国人关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因国外ICAS研究的警示、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发病年龄趋前、ICAS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明确以及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增多,ICAS从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症状性或非症状性ICAS的认识及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生物学指标、诊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且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北美的统计数据显示,8%~10%的脑卒中源于ICAS,而在亚洲人群中,有30%~50%的脑卒中病因是ICAS[2]。因此,提升我国ICAS的治疗水平对于改善国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ICAS的治疗主要包括强化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式,血管内治疗的历史已有40余年,早期由于介入材料的简陋和介入技术的欠缺,ICAS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因此,这种方法一度被限制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义帆  许璟 《心电与循环》2022,(2):197-202+208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ICAS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吸烟、缺乏运动等。在ICAS诊断方面,目前主要综合狭窄程度、斑块类型、血流动力学等多个因素考虑,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在ICAS治疗方面,积极的药物治疗是当前一线治疗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高危人群,积极的药物治疗方案不能有效减少后续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因此一系列针对侵入性治疗用于高危患者的研究陆续开展,且部分研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因此,本文对ICAS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它们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96例ICAS患者(ICAS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78)、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54);另选取196例与ICAS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一致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Spearman法分析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AS患者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AT、t-PAIC、TM、总胆固醇(TC)水平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AS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P<0.05);ICAS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TAT、t-PAIC、TM、T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分别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74,0.695,0.6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t-PAIC、TM、TC是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AT、t-PAIC、TM、TC联合检测预测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2%,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TAT=4.617、Z联合检测-t-PAIC=4.024、Z联合检测-TM=4.004、Z联合检测-TC=7.078,均P=0.000)。 [结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三者和TC联合检测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人不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是东方人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ICAS与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炎症等危险因素有关.脂联素参与氧化应激和糖脂代谢,其水平降低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最显著的炎性标记物.众多研究提示,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并将其作为一种预防标记物.近年来,脂联素与ICAS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主要对脂联素在IC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WASID(Th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A Ⅰ,ApoA Ⅰ)和ApoB/ApoA Ⅰ比值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基于血管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ICAS组和非ICAS组,收集血压、血脂、血糖、ApoB、ApoA Ⅰ、ApoB/ApoA Ⅰ比值以及人口统计学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3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ICAS组177例(49.2%),非ICAS组183例(50.8%).两组之间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者构成比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ApoA Ⅰ水平和ApoB/ApoA Ⅰ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 ~2.93;P=0.035]、糖尿病(OR 2.09,95% CI 1.31 ~3.32;P=0.002)、冠心病(OR 2.68,95% CI1.09 ~6.57;P=0.031)以及ApoB≥0.84 g/L(0.84 ~ 1.00 g/L:OR 2.68,95% CI 1.30 ~ 5.56; 1.00 ~1.16 g/L:OR 3.95,95% CI 1.87 ~8.40;> 1.00 g/L:OR6.41,95% CI 2.82 ~ 14.49)和ApoB/ApoA Ⅰ比值≥0.60(0.60~0.73:OR 1.92,95% CI 1.14 ~3.24;0.74~0.91:OR 1.79,95% CI 1.06 ~3.02;>0.91:OR 3.30,95% CI 1.92 ~5.67)为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A Ⅰ>1.28 g/L为ICAS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9,95% CI0.16~0.98;P=0.044).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ApoB水平和ApoB/ApoA Ⅰ比值增高是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A Ⅰ水平增高为ICAS的独立保护因素.ApoB/ApoA Ⅰ比值可作为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患者ICAS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其中症状性ICAS与卒中复发密切相关,无症状性ICAS未来发生卒中风险明显增高。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作为评价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特征的新手段,除可无创识别颅内动脉狭窄病因、准确判断卒中机制及评价斑块稳定性外,在观察病变动态演变及穿支动脉特征、评价药物疗效及指导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等方面也极具优势,临床应用意义重大。作者就该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其中,有症状ICAS是临床干预的重点,治疗方法包括强化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脑硬脑膜动脉联合成形术和体外反搏术等。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其中,有症状ICAS是临床干预的重点,治疗方法包括强化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脑硬脑膜动脉联合成形术和体外反搏术等.  相似文献   

15.
有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thrombotic stenoses,ICAS)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高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部位EPVS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E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且完善头颅MRI及颈动脉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72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血管狭窄(NS)组37例、ICAS组25例和ECAS组10例,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根据头颅MRI分别对患者基底节区及脑白质区EPVS分级,将分级2级为高分组,分级≤2级为低分组。比较不同部位EPVS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C反应蛋白和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节区高分组年龄≥65岁比例明显高于低分组患者(94.44%vs 59.26%,P=0.006);ICAS组基底节区EPVS高分比例明显高于NS组(36.00%vs 13.51%,P=0.038),脑白质区高分组冠心病比例高于低分组(P=0.024),TG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P=0.016)。脑白质区EPVS严重性与有无脑血管狭窄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严重ICAS或许与基底节区严重的EPVS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个体化选用支架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症状性重度ICAS患者61例,根据症状性重度ICAS的不同类型采取个体化选用适应病变特点的颅内支架的方法治疗,观察主要终点事件(术后30d内脑卒中事件及死亡)和次要终点事件(支架内再狭窄)。结果获得技术成功患者59例,技术成功率96.7%,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率从(81.3±7.1)%降为(17.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主要终点事件2例(3.3%),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无死亡患者。4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29(17.0±7.0)个月,5例(10.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再狭窄,予球囊成形术治疗。结论采用个体化选用合适的颅内支架进行治疗不同类型ICAS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技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IC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T2DM患者,其ICAS均被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根据TCD检查,患者被分为狭窄组(45例)与非狭窄组(7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清25(OH)D、Hb A1c和Hcy水平。分析血清25(OH)D、Hb A1c和Hcy水平与IC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ICAS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年龄60岁(40.0%比60.0%)、病程5年(36.0%比62.2%)、吸烟史(26.7%比46.7%)、饮酒史(36.0%比62.2%)、冠心病(25.3%比46.7%)和高血压(26.7%比44.4%)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非狭窄组比较,狭窄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0±0.31)mmol/L比(1.02±0.23)mmol/L]和25(OH)D[(68.37±15.29)nmol/L比(34.32±8.63)nmol/L]水平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2±0.75)mmol/L比(3.79±0.82)mmol/L]、HbA1c[(6.35±2.36)%比(7.60±2.90)%]和Hcy[(10.24±3.98)μmol/L比(15.91±4.2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CAS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40,P=0.001),与血清HbA1c、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4,0.812,P=0.023,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ICA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100%;血清HbA1c水平预测ICA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0.3%、67.6%;血清Hcy水平预测ICA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9.4%。结论:2型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清25(OH)D、HbA1c、Hcy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预测颅内动脉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3]。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4-7]。单纯评估狭窄动脉形态学(如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狭窄处斑块性质和狭窄后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不能全面反映颅内狭窄动脉对脑灌注的影响,也不能准确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因此对ICAS进行综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  相似文献   

20.
2022年, 恰逢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从1992年学会成立之初以王宝恩教授为代表的我国肝病学界资深专家们的高瞻远瞩, 到历届主委和全体委员们的砥砺深耕, 肝病学分会30载踔厉奋发、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同肝聚力、共铸辉煌。创办于1993年的《中华肝脏病杂志》作为会刊与肝病学分会共同成长, 由张定凤教授任首任总编辑, 并得到几代肝病学人的鼎力支持和倾情奉献。值此新年伊始, 我们谨代表《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向关心、支持《中华肝脏病杂志》的各位编审者、作者、读者致以诚挚的感谢与衷心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