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腰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的35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16例, 女性19例, 年龄(40.1±10.6)岁。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肿瘤病理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评估肿瘤复发、椎板愈合及脊柱稳定性情况, 时间截至2022年8月。以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评分, 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总体评分, 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结果 35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 手术出血量为100(75, 140) mL, 手术时间为(181.1±42.7) min, 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6~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05-2013-07月收治的9例有神经损害的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患者。9例患者均行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治疗,其中6例患者仅后路减压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结果 9例患者术后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平均2.3分,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复查骨水泥无渗漏,椎管内无占位,所有患者术后肿瘤未见复发、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方法 9例有神经损害的侵袭性血管瘤患者,术前经X片、CT和(或)MRI检查,诊断明确,均行后路减压联合开放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3例先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A组),6例先行开放椎体成形术(B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两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9例患者术后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平均2.3分,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术中出血量A组80~100ml,B组50~90 ml,手术时间A组90~100 Min,B组50~100 Min,两组术后复查均无骨水泥渗漏,无椎管内占位,随访7~48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肿瘤未见复发,病变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效果良好,先行开放椎体成形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而先行椎板切除减压能进一步降低椎体后壁破损患者的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脊柱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诊治的胸腰椎肿瘤4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直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脊柱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组及侧前路胸腰椎肿瘤切除钛板内固定术组。结果 2组VAS评分术后较同组术前明显降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较同组术前减少;2组伤椎上下椎体之间的高度较同组术前增大。结论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能较快缓解疼痛症状,并且止痛效果维持时间久等优点,并可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证选择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17例为脊柱转移瘤.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5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背痛或腰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平均疼痛VAS评分为7.4分(5~10分),55个以上椎体节段进行了治疗.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缓解,平均VAS评分降至1.8分,且术前神经损害情况改善.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 m1(3~6 ml).12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泄漏,5例在椎间隙,5例在椎旁静脉,2例椎管内渗漏.术后患者均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14例死于原发病,8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此手术一次性完成椎管减压内固定,稳定脊柱,同时行椎体成形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对于体质较差,多椎体病变,椎体压缩骨折压迫脊髓,无法承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改良分级系统在结肠癌患者长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GID)评估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男性69例(56.6%), 女性53例(43.4%);中位年龄为66.5岁;体重指数为(24.4±3.3) kg/m2。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GSRS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无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有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GSRS评分使用密度图表示, 评分分为5个症状群, 采用雷达图表示各症状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长期PGID症候群为消化不良, 其次是腹痛、腹泻和便秘。受试者群体中的GSRS评分数据显示出一种近乎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姑息性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病变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致胸腰背部疼痛、双下肢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8±7.84)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姑息性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功能与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cN0单侧PTMC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9例, 女159例, 年龄25~75岁, 平均(46.42±10.84)岁。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64)和非转移组(n=144)。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石蜡病理结果及一般资料间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08例cN0的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脊柱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高达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7月,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女12例,男9例;平均年龄58.3岁)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治疗,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调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椎体成形术中平均每个椎体骨水泥(PMMA)注射量约(2.9±0.3)ml(1.7~4.1 ml)。大部分患者94%(19/21)、88.2%(15/17)、100%(14/14)术后短期及长期均有良好的治疗止痛效果,术前VAS平均8.38±0.653降至术后1年随访内平均2.69±1.75。根据ADL评分,大部分患者无伴疼痛或伴轻微疼痛,其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缓解胸椎转移瘤引起顽固性疼痛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增加椎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数据, 患者年龄(37.7±12.4)岁, 年龄范围18~64岁, 其中男性54例, 女性66例。对比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旋转活动范围、功能状况, 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 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20例患者术前伸直角度为43.6°(33.8°, 60.1°), 屈曲角度为78.7°(59.8°, 98.1°), 屈伸活动范围为25.6°(0.0°, 54.5°);术前旋前为51.8°(33.0°, 67.0°), 旋后为85.1°(65.7°, 90.0°), 旋转范围为136.9°(99.1°, 157.5°);术后伸直角度为1...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柱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高达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7月,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女12例,男9例;平均年龄58.3岁)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治疗,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调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椎体成形术中平均每个椎体骨水泥(PMMA)注射量约(2.9±0.3)ml(I.7-4.1 m1).大部分患者94%(19/21)、88.2%(15/17)、100%(14/14)术后短期及长期均有良好的治疗止痛效果,术前VAS平均8.38±0.653降至术后1年随访内平均2.69±1.75.根据ADL评分,大部分患者无伴疼痛或伴轻微疼痛,其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缓解胸椎转移瘤引起顽固性疼痛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椎的稳定性防止病椎塌陷引起的脊髓受压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椎管内肿瘤的浸润.PVP可能成为缓解椎体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脊柱是恶性肿瘤中除肺脏、肝脏外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脊柱转移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多数骨科医师选择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初步评估脊柱转移肿瘤切除和脊柱重建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42例,分别进行前路椎体切除,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各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和症状缓解率。结果: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前路椎体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4min,出血量1966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83%,症状缓解率为33%;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8min,出血量1292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85%,症状缓解率为28%;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90min,平均出血量2275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症状缓解率为57%;经皮椎体成形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均未统计),疼痛缓解率为100%,之前均无症状。结论: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平均出血量较多,但术后症状缓解率和疼痛缓解率较高,对于单节段病变椎体或者致病椎为单节段、无重要内脏转移、一般情况较好、预期寿命超过半年的患者,应采用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以达到解除病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直接行LC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2021年8月1日—2022年12月10日63例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25例, 年龄(57.3±15.4)岁, 年龄范围28~87岁。根据是否在LC前行PTGBD治疗, 分为实验组(n=29)和对照组(n=34), 实验组采用PTGBD联合延迟LC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LC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0(0, 50) mL、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尖部黏膜预离断整叶法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进行HoLEP治疗的215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 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12)和对照组(n=103)。研究组患者采用尖部黏膜预离断整叶法HoLEP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2叶或3叶常规HoLEP术。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 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组织切除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指标。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或者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3例行后路手术,1例行前路手术。骶椎肿瘤4例行后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290(210±55)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537±306)ml。1例S1神经根结扎后下肢肌力下降,双侧S4神经根结扎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术后半年逐渐恢复。本组均获得4~28(13.2±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前痛区VAS评分1~8(4.5±2.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1.8±0.6)分;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ASIA评分:左侧39~49(44.5±3.9)分,右侧40~49(45.7±3.0)分;末次随访ASIA评分:左侧42~49(46.7±2.5)分,右侧45~49(47.4±1.4)分;手术前后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功能转归及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解放军第307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脊髓压迫(SCC)组(29例)和无脊髓压迫(NSCC)组(36例)。评价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探讨手术方式、系统内科治疗、患椎辅助放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后运动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术前体力状态(ECOG评分)和受累椎体数目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降至术后(2.0±0.9)分,N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1.5)分降至术后(2.1±1.2)分;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15例(52%)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14例(48%)维持不变;术前无行走能力的18例患者中11例(61%)术后重新获得行走能力。多变量Cox分析显示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前体力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快速有效减轻患椎疼痛,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或延缓SCC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和术前体力状态是预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是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脊柱转移瘤好发部位是腰椎,依次为胸椎与颈椎。但是,胸椎易发生脊髓损伤症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通过稳定脊柱防止神经受损;减轻局部疼痛。当需行神经减压时,前路手术最直接,因为,椎体是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单用椎板切除对改善神经功能是无效的,但是,联合应用内固定器械时,后路手术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和可矫正脊柱畸形的优点。如果行椎体全切前路骨性支撑时,应采用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36例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9例, 女17例;L5~S111例;L4~L519例, L3~L46例;年龄(70.0±3.9)岁, 年龄范围55~82岁。评估手术前后腰椎核磁横断面硬膜囊面积的改变, 评估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的改善情况,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核磁显示黄韧带切除, 横断面硬膜囊面积由术前的(65.5±6.7) mm2增大至术后(173.5±5.5) 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2022年6月全国52家三甲医院右半结肠癌手术前瞻性登记数据库中共计1 196例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7例, 女性569例, 年龄为64(53, 71)岁, 发生并发症患者共136例, 未发生并发症共1 060例。入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 n=571)和中青年组(<65岁, n=625)。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营养学评估指标、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在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方面, 先对所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37%(136/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