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和优点。方法:采取显微镜下内切法对先天性耳前瘘管102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并于手术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术后98.04%的患者在7~14d内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显微手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术后复发、反复感染、感染期有脓腔及存在大量瘢痕组织的患者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期手术治疗5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期手术治疗50例报告张俊林,王蕴弼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待感染控制、皮肤恢复正常形态后再行瘘管切除。从1983年3月开始,我们打破常规,在急性感染期间将脓肿切开引流2~5天便行瘘管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1例(80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耳感染控制后1周以上再行手术,术中均采用整块组织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 78耳(97.5%)未复发,仅2耳(2.5%)术后复发并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另有1耳(1.2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缝线感染,经伤口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结论 合适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界限的精准确定及病变组织的整体切除有利于彻底切除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变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常因耳前红肿疼痛就诊,一旦脓肿形成常规治疗是切开排脓,但切开后伤口换药至愈合需较长时间,有的甚至达1个月左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采取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经瘘管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患者,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佳,现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第一鳃裂瘘管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至2001年间经治的第一鳃裂瘘管97例的临床资料.将9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手术组65例.结果药物治疗组32例、34耳,经抗生素治疗和切开排脓引流换药临床治愈,随访1~10年,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手术组65例、68耳,术后Ⅰ期愈合65耳,Ⅱ期愈合3耳,随访1~10年除4例失访外无复发.结论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第一鳃裂瘘管继发感染复发率高.手术彻底切除第一鳃裂瘘管是控制感染治疗第一鳃裂瘘管和预防复发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收治的85例(85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采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8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10 d,83例(83耳)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所有患儿皮肤表面手术瘢痕均不明显,无耳廓软骨膜炎等并发症,耳廓形态无明显变化,切口愈合达美容缝合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行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方法简便,兼顾美容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满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配合消融电极手术治疗复发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消融电极术中分离切除颞筋膜浅面以外的瘢痕、肉芽、残余管及靠近瘘管的耳轮角部分软骨膜,局部加压包扎,术后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 其中15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3.75%,耳轮脚外形保持良好,术后1例再次复发,此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疏于控制血糖,经局麻下第3次手术治愈。结论 显微镜下确定清晰的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复发性耳前瘘管具有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同时显微镜下清楚的分清界限并切除与管靠近的部分耳轮角软骨膜是防止瘘管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耳轮棘为解剖标志的精细耳前瘘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9例(75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42个月,复发3耳,治愈率96%,复发率4%。有前期瘘管切除史的患者及行本次瘘管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8年不等。不同的性别、年龄、侧别、术前是否处于感染期、感染病程长短、局麻和全麻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耳轮棘为解剖标志的精细耳前瘘管切除术有良好的疗效,较低的复发率。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尽管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但部分患者因反复继发感染或感染蔓延到外耳道及耳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有部分反复感染的患儿在感染期手术治疗后复发,为了确定耳前瘘管的最佳手术时机,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3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行瘘管切除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8例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 显微镜辅助,其中在非感染期间手术43例, 在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手术35例。结果 7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1年以上, 两组术后各出现复发1例。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得到基本控制后, 加以显微镜辅助行瘘管切除术, 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期瘘管切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耳前瘘管合并感染脓肿期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2~43岁;均单耳发病,左29耳,右47耳。全身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24 h内,对所有患者同时行脓肿、瘘管及炎性组织切除术,按常规方法切开、剥离、切除瘘管至感染后肿胀脓肿形成或肉芽形成或自行破溃的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病变组织至正常组织明显处,减张间断缝合,消除死腔,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患者均Ⅰ期愈合,3例患者局部皮肤轻度红肿,延迟2 d拆线。无局部感染、裂开及瘢痕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耳前瘘管感染脓肿期将瘘管、脓肿及炎性组织一并切除能够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换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与常规手术比较具有同样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7月 ̄2003年10月,对16例(17耳)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切开排脓后,对创口长期不能愈合者,在显微镜下行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效果满意。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17耳),男5例,女11例;年龄7个月~52岁。左耳6例,右耳9例,双耳1例,均系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排脓术后。1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碘酊换药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治疗中减少复发的意义。方法 常规局麻下切开感染的瘘管,彻底清创后,以2%碘酊换药3天。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本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时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 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瘘管口很小,易 反复感染,治疗不当会造成临床久治不愈。一般单纯全身抗 炎及局部切开引流,愈合较慢。国内外有报道对先天性耳前 瘘感染期进行手术切除[1,2]。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 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96例(120耳),给予术前冲洗后进行手 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120耳)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4~45岁。 单侧者72例,其中左耳38例,右耳34例;双侧者24例。耳前 感染86例,耳后感染10例。68例(83耳)在抗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对2007年1月~20 1 0年5月收治的1 6例长期反复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前平行皮瓣进行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1 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耳前平行皮瓣修复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效果满意,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5例在非炎症期手术,42例在感染初期或感染控制后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 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非感染期和感染初期或炎症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治疗效果,可根据不同要求的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尽可能做到可以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期手术治疗和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43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4耳正处于感染期耳前瘘管为实验组,19耳感染控制后耳前瘘管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时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拆线天数、切口二期愈合、瘢痕、耳廓畸形、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行手术切除,并一期修复,缩短了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降低了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降低术后复发率、改进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25例,其中有感染史非感染期患者14例,处于感染期患者9例,术后复发再手术者2例。手术时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观察分析手术标本并行连续病理切片。结果:①大体形态:有感染史非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保持瘘管原有形态,中远端为暗红色实性瘢痕组织;处于感染期的手术标本近端为瘘管组织,远端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包绕形成的脓腔,瘘管与脓腔不相交通;术后复发的标本为多囊性肿物,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②组织学观察:有感染史非感染期者和术后复发者镜下可见瘘管远端走行不连续,呈多个束状管腔,管腔之间被条索状纤维组织分隔;处于感染期者镜下除上述表现外,脓腔周围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组织被瘢痕组织分隔为多段,互不相通,瘘管内注射美蓝等示踪剂无法完整显示瘘管的走行,故单纯依靠示踪剂切除瘘管易致残留。整块切除瘘管组织及瘢痕组织是防止瘘管上皮残留的有效手段,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13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两组,其中64例患者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即时手术切除(实验组),70例患者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10d,对照组平均住院8d;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控制后即时手术切除仍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如需要手术,一般主张在非感染期进行[1]。但有的患者耳前瘘管反复感染,虽然经过引流换药等持续治疗,仍没有足够的感染间歇期,不但患者痛苦,也给常规手术带来困难。2006~2012年我们利用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 ,对35例处于感染期的耳前瘘管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