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与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例RA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0例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TL1水平;魏氏法测定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被试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中FSTL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ESR、CRP、RF、抗CCP抗体及DAS28呈较好的相关性(P<0.05);观察组关节组织FST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T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FSTL1可作为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新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名,同时期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名,健康人对照者53名纳入本研究。收集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评价RA的活动度。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RF水平,ELISA检测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不同组间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水平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组Eotaxin-1、RF和抗CCP抗体的水平分别为(96.02±21.07)pg/m L、(183.42±87.45)U/m L、(119.09±62.30)RU/m L,较非RA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Eotaxin-1水平与其肿胀关节计数、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CCP抗体的水平与其压痛关节计数和DAS28评分有相关性;RF仅与DAS28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Eotaxin-1和抗CCP抗体的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发展成为监测RA疾病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活动性RA患者73例,所有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抽血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同时记录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标准20(ACR20),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DAS28).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3 mg/kg),根据治疗前CRP不同水平和治疗前后CRP变化(ACRP)分别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组间RF、ESR及治疗前后RF变化(ARF)、ESR变化(AESR),病程等与患者临床治疗反应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ESR、CRP、SJC、TJC及DAS2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低滴度CRP组(CRP≤8 mg/L)患者的RF水平明显低于高滴度CRP组(CRP>16 mg/L)与中滴度CRP组(8 mg/L16 mg/L)的患者其RF水平较中反应(8 mg/L<△CRP≤16 mg/L)、低反应△CRP组(△CRP≤8 mg/L)下降明显;高反应△CRP组SJC与TJC以及DAS28评分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与低反应ACR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JC、TJC及DAS28在不同CRP水平组中无明显差异;ACRP与发病病程有关,而△RF及△CRP的变化在治疗早期无密切相关性.结论:CRP的明显变化及病程短的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可作为疗效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5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产生来源,以及CCL5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06/10遂宁市人民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以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21例为对照。所有患者取空腹外周血,有膝关节积液的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6例骨关节炎患者同时抽取关节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及滑液中CCL5水平,并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滑液炎性细胞体外产生CCL5进行检测。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CCL5水平:血清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911±388),(499±289)ng/L,P<0.05];滑液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1390±187),(662±154)ng/L,P<0.01];而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中CCL5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P<0.01)。②相关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229,0.4001,0.3735,P<0.05)。③白细胞体外产生CCL5水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明显高于外周血和骨关节炎患者滑液(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体外产生CCL5无差异(P>0.05)。结论: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L5水平增高,且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病变(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有显著相关性,表明CCL5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患者滑液炎性细胞是CCL5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贺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3485-3487
目的 研究托法替布联合中药协定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托法替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独活寄生汤颗粒剂口服。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价表(DAS28)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28个肿胀关节数、28个压痛关节数、VAS疼痛指数、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浓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DAI、DAS28、CDAI及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AI、DAS28、CDAI及VAS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RF与ES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联合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难治性RA效果肯定,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更好的控制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性细胞因子,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将病例组分为活动组49例和稳定组30例。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均呈正相关(r=0.459,0.379,0.455;P〈0.05)。说明白细胞介素17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处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等同样能反映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和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1组,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2组。统计分析3组人员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水平,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阳性情况,观察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水平与研究组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水平[(95.9±16.5)pg/mL、(114.8±24.4)RU/mL]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80.2±12.6)pg/mL、(35.7±5.3)RU/mL]、对照2组[(79.0±12.3)pg/mL、(13.9±2.1)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和对照2组人员的血清Eotaxin-1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阳性率(24.0%、68.0%)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4.0%、20.0%)、对照2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和对照2组人员的血清Eotaxin-1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otaxin-1、抗CCP抗体水平与压痛关节数(TJC)、28处关节活动度(DAS28)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Eotaxin-1水平与肿胀关节数(SJC)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SJ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otaxin-1和CC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52例、女68例.不同性别患者均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比较男、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男、女性患者间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男性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且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男性和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52例、女68例.不同性别患者均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比较男、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男、女性患者间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男性HAQ-DI和DAS28评分、TJC和SJC以及CRP水平、ESR、SO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且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男性和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朱缘圆  陈敏  樊燕  陈春华  刘小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53-2855,2858
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CHB-LF)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CHB-LF患者为CHB-LF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CHB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HI3L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CHI3L1水平;比较不同分期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分析血清CHI3L1诊断CHB-LF的效能.结果 CHB-LF组血清CHI3L1水平明显高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高于S1、S2和S3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从健康人群中鉴别诊断CHB-L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95%CI:0.913~1.000),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0.0%.血清CHI3L1从CHB患者中鉴别诊断CHB-LF的AUC为0.895(95%CI:0.819~0.971),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结论 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参与了CHB-LF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CHB-LF良好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犤(52.1±6.01,12.3±3.3,39.2±4.7)μg/L,(t=2.447,2.120,P<0.01)犦。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34.0±1.6,53.6±1.9,60.0±1.5,60.0±1.3)μg/L,(F=3.645,P<0.05)犦,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甲胎蛋白(AF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放疗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行立体定向放疗的97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1年PLC的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42例)与未复发转移组(55例)。根据治疗后1年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7例)、死亡组(30例)。比较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血清TK1、AFP、CHI3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TK1、AFP及CHI3L1对放疗后PLC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血清TK1、AFP、CHI3L1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TK1、AFP、CHI3L1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K1、AFP、CHI3L1联合预测放疗后PLC患者复发转移的AUC为0.847,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TK1、AFP、CHI3L1联合预测放疗后PLC患者生存情况的AUC为0.936,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TK1、AFP、CHI3L1对放疗后PL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临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S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活动组(DAS28评分2.6分)94例,非活动组(DAS28评分≤2.6分)6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P、GDF-15水平,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分析SP、GDF-15水平与DAS28评分、CIMT,以及AIP、RF、CRP、ESR、anti-CCP的关系。结果活动组、非活动组血清SP、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血清SP、GDF-15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RF、ESR、CRP、CIMT、anti-CCP、AIP值明显大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SP水平与ESR、CRP、RF、anti-CCP无相关性(P0.05),GDF-15水平与ESR呈正相关(P0.05),与CRP、RF、anti-CCP无相关性(P0.05)。非活动组SP、GDF-15水平与ESR、CRP、RF、anti-CCP均无相关性(P0.05)。RA患者SP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IMT、AIP无相关性(P0.05),GDF-15水平与DAS28评分、CIMT及AI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SP、GDF-15水平均与疾病活动度具有一定关系,且GDF-15对RA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其病情活动度及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RA患者35例(RA组),健康对照者31例(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测定,并对RA组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及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RA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CRP、ESR及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血清CA199、CA153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A153水平与ESR、CRP、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CA199水平则与ESR、CRP及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水平及阳性率均可升高,且CA153水平升高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水平可作为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与依托考昔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且接受塞来昔布治疗的RA患者54例(塞来昔布组),同期就诊且给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的RA患者46例(依托考昔组),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 28)、关节压痛个数、晨僵时间,炎症因子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RA相关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DKK-1、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免疫因子C3+、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DAS 28、关节压痛个数、晨僵时间、各项炎症因子水平、RA相关因子水平、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依托考昔组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依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n=35,DSA28评分<2.6)与活动期组(n=73,DSA28评分≥2.6),并将活动期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活动期(n=20,DSA28评分2.6~3.2)、中度活动期(n=29,DSA28评分>3.2~5.1)与重度活动期(n=24,DSA28为>5.1);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SAA、CCL20、MMP-3水平。比较不同组别血清SAA、CCL20、MMP-3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AA、CCL20、MMP-3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RA疾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血清SAA、CCL20、MMP-3水平分别为(42.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老年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来氟米特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艾拉莫德。比较2组治疗前后欧洲抗风湿联盟制定的改良类风湿活动指数(3变量)(DAS 28-3)评分、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1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1)、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及25羟维生素D[25(OH) D]。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DAS 28-3评分显著降低,关节肿胀个数和关节压痛个数显著减少,关节晨僵时间显著缩短,血清TNF-α、s TREM-1、ESR及RF水平显著下降,骨代谢指标25(OH) D及TPINP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TX-1、β-CTX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DAS 28-3评分、关节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RA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抑制骨吸收,促进骨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40例我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再造生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两组疗效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两虚型的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RF、ESR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水平及病情评估、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20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Ⅰ期组21例、Ⅱ期组42例、Ⅲ期组86例、Ⅳ期组38例、Ⅴ期组21例。另选取同期15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208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及预后不良组(n=116)。收集受试人员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MMP-13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CHI3L1、MMP-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病例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中CHI3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MMP-1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分期增加,患者血清CHI3L1表达水平随之增加,MM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