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毛发上皮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毛发上皮瘤患者23例,采集RCM、皮肤镜图像,对比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结果 23例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9.5 ± 22.1)岁。组织病理特征:肿瘤界限清楚,周围有丰富的纤维基质;肿瘤团块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向毛乳头分化;可见不等数量的角囊肿。RCM特征:23例患者中8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芽蕾样下延的条索状细胞,有栅栏样排列趋势;18例可见真皮层散在分布结节状似有分叶的瘤团,与周围组织无收缩间隙,呈扩大的低回声结构;16例瘤团周围有中高折光的无定形基质包绕;16例患者可见特征性的疑似原始分化毛乳头结构;20例可见清晰的角囊肿。皮肤镜特征:20例可清晰观察到珍珠白色、均质状结构,10例线状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毛发上皮瘤的RCM特征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女,40岁。头皮斑块1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顶部有一直径约1.5cm大淡红色环形斑块,边缘轻度隆起,表面光滑,质硬,无毛发生长。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多数大小不一的角质囊肿和嗜碱性细胞条索,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均符合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所有病例行局部皮肤肿瘤切除,常规组织切片、染色,随访观察2年。结果:16例病理诊断为单发性毛发瘤病例中,其中有14例临床误诊。15例术后无复发,1例继发鳞癌。组织病理有典型的形态特征,镜下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可表现有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小叶结构或团块结构,瘤巢周边细胞呈栅状排列,但有向毛发分化的倾向和角质囊肿形成等。结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临床极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特征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毛发上皮瘤1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叟皮瘤与皮肤附属器结构的关系。方法:观察与分析12例毛发上皮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多发性毛发上皮瘤10例(83.3%),20岁以下发病9例(75%),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基底细胞样细胞增生,向毛囊及皮腺脂导管分化。结论:毛发上皮瘤是一种向毛囊分化为主的皮肤附属器错构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皮损皮肤镜镜下特征.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毛发上皮瘤的18例患者共计58处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分析其皮肤镜下的图像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均为多发性毛发上皮瘤,16处(27.59%)表现为黄红色背景,42处(72.41%)表现为黄白色背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联合皮肤镜在儿童银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龙岩院区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46例红斑鳞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名以上医师不能确诊为银屑病的78例患儿行RCM、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不能确诊为银屑病的78例患儿中,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实际为银屑病的患儿为65例,仅行RCM的阳性检出率为80.0%(52/65),仅行皮肤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69.2%(45/65),行RCM联合皮肤镜检查后,阳性检出率为95.4%(62/65)。以组织病理活检为“金标准”,RCM联合皮肤镜组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5.4%(62/65),特异度为81.3%(13/16)。结论 RCM联合皮肤镜的无创检查组合对诊断儿童银屑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此无创检查的组合有无创、实时、动态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更适合应用于儿童银屑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并文献复习.患者女,76岁,左上唇淡红色浅碟状斑块10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上唇见淡红色浅碟状斑块,直径约1 cm,斑块边缘轻度隆起,表面光滑,质硬.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其间有散在的角质囊肿和基底样细胞条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图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24例临床确诊为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的患者进行RCM和组织病理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4例患者的RCM图像主要特征为:表皮萎缩、变薄9例(37.5%),毛囊角栓4例(16.67%),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10例(41.67%),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9例(37.5%),毛囊壁基底细胞液化并周围大小不一的单核细胞及油煎蛋样的噬色素细胞浸润24例(100%),毛囊周围胶原明显增生7例(29.17%),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91.67%、83.33%、91.67%、96.43%、100%及83.33%。结论: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RCM主要特征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为经典型毛发扁平藓的诊断、疗效判断等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色素减退型线状苔藓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影像学特征.方法 RCM检查11例临床诊断为色素减退型线状苔藓的患儿皮损及皮损附近正常皮肤,再与该处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色素减退型线状苔藓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细胞间或细胞内轻度水肿,伴不同程度棘层增厚,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及少数噬黑素细胞浸润.RCM水平扫描皮损显示,多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导致表真皮界面模糊,色素环不完整或不清晰,真皮乳头及真皮浅层较多高折光的噬黑素细胞及中、低折光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RCM影像学特征可为儿童色素减退型线状苔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在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日光性角化患者光动力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于治疗部位行RCM扫描,如RCM扫描发现肿瘤细胞,则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6例患者完成治疗后均规律复诊,并行RCM检查。其中1例光动力治疗后1个月复查,RCM下发现肿瘤细胞。2例光动力治疗后3个月复查,RCM下发现肿瘤细胞。3例均再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明确日光性角化,其余13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RCM在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单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女,27岁,因右上唇起半透明的小结节6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角囊肿和基底样上皮细胞团块和条索组成。符合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单发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女,27岁,因右上唇起半透明的小结节6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多个大小不一的角囊肿和基底样上皮细胞团块和条索组成。符合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毛母质瘤及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皮肤、20例毛母质瘤及10例毛发上皮瘤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β-连环蛋白在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 15例毛母质瘤和8例毛发上皮瘤的表达位于胞质和/或胞核.结论: β-连环蛋白可能参与毛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成熟的调控,它的异常表达在毛囊发育和向毛囊分化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5):288-290
报告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例1.女,30岁。左面部斑块10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9 mm×6 mm的斑块,边界清晰,周围轻度隆起,质地稍硬,中央轻度凹陷,有浸润感。例2.女,15岁。左面部丘疹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2.4 mm×2.5 mm的类圆形丘疹,边界清晰,轻度隆起,质地稍硬。2例患者均于2018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予局部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活检。皮损组织病理有类似表现: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多数大小不一的角质囊肿及嗜碱性细胞条索,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并见钙化灶。该两例患者最终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皮损临床特点及皮肤影像学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色素痣的8例血管角皮瘤患儿皮损的皮肤影像学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误诊为色素痣的血管角皮瘤患儿8例(皮损发生在下肢6例,肩部1例,面部1例)。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可见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囊腔样结构,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管周稀疏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镜下表现:紫红色和(或)淡红色背景下,大量圆形、椭圆形、形状不规则的紫黑色、紫红色、两者混合存在的腔隙样结构,外周见蓝白幕。局部可见白色鳞屑6例,棕褐色鳞屑1例,黑色结痂2例,红斑1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镜下表现:表皮局部变薄,真皮乳头层扩张,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薄壁管性结构,管腔内见血流,内可见大量中低折光细胞。其中4例见灶状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棘层肥厚;1例皮损局部真皮浅层见不等量中高折光细胞浸润。8例患儿皮损手术切除后随访,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不典型血管角皮瘤皮损肉眼易误诊为色素痣,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和鉴别血管角皮瘤的金标准。皮肤镜及RCM检查对血管角皮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可作为无创、快速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11岁,下颌肿物5年。皮肤科情况:下颌黄豆大小丘疹,色黄、质硬,边界清楚,中央略凹陷,其上可见针尖大小粟丘疹样突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上皮样条索及角囊肿,间质胶原纤维致密、增生。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多个低折光圆形、长形瘤细胞团块,瘤团内可见大小、形态相似的低折光鱼子样细胞,中央可见中高折光均质团块,周围包绕明亮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排列,部分瘤团内可见高折光多边形小团块结构。皮肤镜检查示:皮损区边界清楚,呈象牙白色背景,边缘见线状血管及黄白色圆形结构灶性分布,中央少量薄层鳞屑。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desmoplastic trichoepithelioma, DTE)。RCM和皮肤镜对疑似DTE患者,能在无创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取材定位方面提供较可靠的辅助诊断价值,尤其对儿童患者及面部皮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皮肤科门诊1981-1986年6年间的56例基底细胞上皮瘤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男女之比为1.43:1,发病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33岁,平均年龄53,3岁,其中40岁以上者45例,占80.4%.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组织发生,病因学、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分类进行了讨论.从组织病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我们同意本病命名为基底细胞上皮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发生于儿童额部的以色素减退性丘疹为表现的扁平疣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研究组9例发生于儿童额部的色素减退性扁平疣及对照组6例色素加深性扁平疣行RCM检查,再对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棘层轻度增厚,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可见数量不等的空泡化细胞。RCM扫描图像显示:研究组9例患儿棘层上部及颗粒层可见大的多角形细胞;其中3例在棘层中上部可见大的多角形细胞与同心圆结构重叠和/或过渡区域,棘层中部可见到典型同心圆结构。对照组6例中4例见典型的同心圆样改变,另外1例见大的多角形细胞但不伴典型同心圆结构。结论儿童前额以色素减退性丘疹为表现的扁平疣其RCM图像具有独特的表现,可作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巨大先天性海绵状淋巴管瘤.患儿男,14岁.临床表现为左大腿及左臀部巨大疣状斑块,曾于1岁时行手术切除,效果欠佳,术后手术切口处均出现散在囊性结节状新生物,且逐渐增大融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软组织内广泛异常信号病变,考虑脉管瘤可能;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浅层淋巴管扩张,倾向于淋巴管瘤.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淋巴管瘤的病因和检查,该例患儿诊断为巨大先天性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0岁.左颈部、背部结节伴痒痛20余年,加重10余年.2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组织病理活检考虑毛发平滑肌瘤.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